|
《IT时代周刊》记者/秦 姗(发自北京)
有史以来中移动最大的一次TD招标事件终于尘埃落定。那些带着欢笑离开的厂商们兴高采烈,而失意离开的厂商则郁郁寡欢,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他们在招标上的成功或失败?这一切在招标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再一次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
4月7日,周六,天气晴朗,明亮的阳光扫到北京南郊南粤园宾馆一扇紧闭的大门上。这扇门把明媚躁动的空气隔绝开,屋内,气氛紧张严肃。此时,中移动第一轮TD招标的结果正在揭晓。
屋里坐的是中移动进行TD招标的各省分公司副总以上级别的领导以及总部负责招标的人员,之外的则是清一色参与竞标的企业负责人。鸦雀无声,静静等着唱标人的宣读。36.68%,46.78%,13.82%,2.72%……这些冷冰冰的数字,终于从唱标人嘴中吐出,台下的厂商也终于松了口气。这些数字分别属于参与竞标的4大阵营——大唐系(包括大唐移动、烽火、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广州新邮通),中兴系(包括中兴通讯、爱立信),鼎桥系(包括华为、诺基亚西门子公司),普天系(包括普天、诺基亚)。
在这次招标中,中兴、大唐系为何能获得这么大的份额?而融合了华为、诺基亚西门子两家公司之长的鼎桥系,却仅仅占了13.82%的市场份额?在这里,各家厂商又是施展了何种神通?在一个接一个的疑问面前,业界猜疑不断。
中兴靠低价赢得青睐
在这次招标中,中兴系能取得近50%的市场份额,靠的是低价策略。
《IT时代周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TD招标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有媒体就爆出了中兴大打价格战的消息。消息称:“中兴TD报价每载频价格(包括网规网优、后续服务、硬件、软件及后期升级)为4.8万元,折算成每个用户价格仅60元,而GSM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球有20多亿用户,规模效应明显,但目前GSM设备成交价每个用户约为200元。”这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中兴为何这样炒作?中兴2006年的财报显示:2006年全年业绩,其净利润为8.07亿元,同比下降32.4%。披露公告显示,其毛利由2005年的74.74亿元升至77.81亿元,但毛利率由34.6%降至33.8%,主因是无线通信业务毛利率由43.8%降至42.6%。
这样的年报可以看作是中兴在过去一年中如履薄冰的缩略图:在国内其所依赖的小灵通等项目逐渐萎缩,同时海外市场的拓展困难重重。而从2001年开始,中兴投入TD研发,目前人员已超过800人,资金消耗巨大,TD在中国一拖再拖,局势不明,中兴似乎已处在了内外交困的艰难时刻。而中移动建设TD网络,无形中给困顿的中兴带来一线生机。
“从中兴的战略意图来说,中兴此次招标最主要的目的是拿到预期的份额,而不是利润最大。在进行招标前,中兴内部会议给定下的目标是40%。为达到这个份额,即使已经在技术上占据了相当的优势,在价格上,还是报得相当低,这符合中兴一贯追求稳妥的风格。”接近中兴的业内人士向《IT时代周刊》表示,“至于所报出的每用户60元的价格,不是这样的计算方式。可能是一部分买产品,一部分赠送,使平均的单价拉下来,但事实的单价并没有下降,在二期扩容时,采购的单价仍是事实的单价。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兴在全国完善的分公司布点所带来的成本调节能力,要远远优于包括大唐在内的其它厂商,所以对于其它厂商看来不可能的价格在中兴并非不可能。”
在通信行业,一般移动网络大致经过4个周期:覆盖驱动期、容量驱动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TD网络的覆盖驱动期,这个订单份额以及城市的分布意味着中兴取得了在中移动TD网络扩容建设中的优先权,“跑马先把地占上”,这才是中兴的真实意图所在。
现在,中兴系已经达到了目的,满意而归!
突然冒出的新邮通帮大唐系夺得大单
与中兴的低价策略相比,大唐系在TD招标中能落个盆满,则得益于突然冒出来的“新邮通”公司。
不要说外界,即使在通信业内,知道新邮通这家公司的也少之又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是什么来历?让它比肩中兴、大唐,挤上了TD这辆快车?
新邮通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新邮通成立于2005年初,于2005年中期以OEM大唐无线设备的方式,与大唐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次中移动招标中,新邮通拿下了5.61%的份额。正是由于新邮通,大唐系的份额才冲高到近40%,同样是由于新邮通,大唐系才拿下了市场地位和北京一样重要的战略要地——广州。这对于大唐此次投标取得优势具有决定性意义。
“新邮通和广州邮通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有相当硬的背景。可以说大唐是通过新邮通的关系,最终拿下广州这个重镇。广州一地之得失,对于中兴这样的大赢家,也是不能忽视的。所以整个TD蛋糕的争夺,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企业科研实力和商用经验的问题,还有策略在里头。还有政府出于制衡或者扩充产业链等原因,充当媒人进行“拉郎配”,这是推动民族产业健康发展和迅速壮大,所不可缺少的。一知情人士在接受《IT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称,“在最初报出的方案中,中兴份额远超过50%,占绝对优势,这对于整个产业发展不利,所以才会上报发改委,由政府部门进行抉择。可以说这个份额的划分是遵循各企业优劣的原则,通盘考虑的结果。这显然是一个平衡的考虑,而新邮通是平衡产业链利益的一个例子。”
鼎桥受累于合资公司
与中兴、大唐相比,鼎桥则没落了很多。在公司成立2周年的庆典上, 担任CEO职位的孟乐信誓旦旦地表示,鼎桥在这次TD招标中有望得到50%的份额,但最后只有13%,这个玩笑开得多少有些残酷。
“我只记得那几天像个陀螺一样转来转去,不停地找人,不停地修改标书,整夜整夜地熬,最终还是这样的结果。”一位鼎桥参与此次竞标的相关人员告诉《IT时代周刊》记者。在记者面前,这位因操作招标事宜而紧张忙碌的负责人面色苍白,看上去极度倦怠。“这次投标,鼎桥可以说手忙脚乱。本来中移动这次招标给的时间比较紧张,而鼎桥公司中,由于诺基亚西门子没有完全授权给鼎桥,并且作为合资公司,关于投标的问题都要在华为和诺基亚西门子两个母公司之间来回沟通,过程冗长繁琐,很多问题都没能得到很理想的沟通,最后就匆忙参加了竞标,鼎桥的报价要比中兴高出很多,这直接决定了鼎桥的失利。”
不仅是沟通,更是由于源于欧洲的不同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带来了这个结果。诺基亚西门子等跨国企业在报价时一定是成本加上事先设想的利润,完全不会接受中国通信企业所惯用的通过前期降低利润换取后期更大市场的做法。再往前追溯,也许失败在合资公司创立之时已经注定。起初西门子和华为组成合资公司,也是迫于当时处境的无奈之举:西门子一直致力的TD标准在欧洲市场落败,不得已转战中国市场,而华为并不看好TD,反而豪赌WCDMA。在这种情况下,最后经过政府部门的撮合,2005年3月,鼎桥才在北京挂牌成立,西门子与华为分别持有51%和49%的股份,公司总投入超过1亿美元。由于各种原因,双方对于研发力量的投入相当保守,同时,不同的企业文化让所有人都无所适从。 “在之前的几次实验中,鼎桥的技术水平较之其它厂商,有很大的差距。在几个城市的测试中,鼎桥的技术参数能占优势的不足10%。”知情人士透露。
现在,受招标结果的影响,鼎桥内部,原本不稳定的军心显得更加涣散。同时,前一段时间,西门子已将其在鼎桥的股份转移至诺基亚西门子公司,这也意味着,鼎桥的合资方将变成诺西和华为,这让华为面临的处境更加复杂。
但华为不会放弃这么庞大的市场。“至于将来如何处理鼎桥还没有说法,但是华为现在已经单方面开始在无线接入方面加大投入。”华为内部人士这样告诉《IT时代周刊》。
“华为如果自己做,招标的结果绝对不会是这样”,这样的话几乎在记者接触到的所有受访者包括竞争对手那里,都得到了一致认同。
如果华为发力,以其研发能力,追赶中兴并不困难,二者将在国内市场展开势均力敌的火拼,但现在后悔已经晚了!
TD前途仍处于迷雾中
中移动这次大规模的进行TD招标,是否意味着TD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景光明的时期?答案是否定的!
TD标准作为中国自主的通信标准,由于起步晚,缺乏成熟的商用模式,并不为大多数通信企业看好,在前景不甚明了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都持观望态度,导致了启动招标初期,参与厂商少的局面,并且厂商的力量参差不齐:中兴由于启动早,技术和商用能力强劲;大唐作为TD标准的发起者,技术积累略占优势,但是一个由科研机构改制来的大型国有企业,在经营及市场开拓上缺乏经验,成为其软肋;而鼎桥作为合资公司,内部问题更是多多。
一个事实证明,中移动虽然进行TD的大规模招标,但其心思显然不在TD上。在TD采购紧锣密鼓进行时,中移动却在4月4日开始了2007年度GSM的集采招标,招标额达到350亿元,远高于TD的采购额度,让刚刚放晴的TD天空遮上了乌云。
之前,中移动也并不看好TD标准,在多种场合其领导人明确表示要用WCDMA技术上3G。从2007年起风向突转,并最终担当了建设TD网的重任。“这其间信产部领导曾经和王建宙进行过几次比较深入的谈话,表明对于民族产业,中国政府的一种鲜明态度。国家支持力度如此大,中移动的一次集采怎么可能影响到TD的后续建设?”靠近中移动的知情人士告诉《IT时代周刊》。据悉,中移动集团现在已特设一家负责建设和运营3G网络的子公司,负责中移动TD项目的规划及建设,并进行相关资产管理。
“我们认为中移动这次GSM投资力度加大是市场经济下,企业逐利的正常行为。长期以来,在数据业务方面,相比中联通,中移动处于劣势。但是数据业务作为高端客户资源,是运营商新的利润增长点,是必须争取的。对于中移动来讲,一个GSM网加上一个TD网络,是从客户需求上满足高端和低端搭配的最经济的选择,也是通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来拉拢高端客户的一种手段,并不会影响到TD的进程。”联合证券分析师关海燕指出。
无论怎样,产业化是目前TD标准最应该关注的问题,尽管现在有TD联盟,建立了所谓的完整产业链。但是,产业链的整体实力,尤其是技术实力和资本实力远远落后于另外两大标准。如果TD规模组网,能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实现多厂商供货、提供价格款式各异的终端,都将直接影响TD的顺利发展。而随着3G牌照发放的临近,留给TD产业完善、发展以缩短与WCDMA差距的时间本已不多。
不过,中移动TD招标的结束,也预示着中国TD标准正在健康地前行。虽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仍给了业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