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阿-朗联姻:陆思博将引领巨轮驶向何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 15:06 新浪科技 | ||
百纳电信咨询分析师 孙澍 随着Skype 2005年在北美和欧洲的迅速窜红,应用软件开发商开始通过提供网络电话服务,对电信行业传统的语音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兼并整合,削减成本成了电信业巨头们面对新的挑战者所采取的应对手段。AT&T以670亿美元并购美第三大电信商南贝尔,成为了2000年6月以来美国电信业最大的并购案。紧接着并购风潮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随电信业 01年首度牵手 1996年,朗讯正式从AT&T分离,成为一家独立运营的公司。当时,朗讯拥有超过10万员工,海外业务遍布90多个国家,年营业额达到214亿美元,更坐拥全世界最强大的研发机构——贝尔实验室。可惜,朗讯在90年代末期的网络泡沫中过渡膨胀,业务发展方向失误,错失光纤网络技术开发的最佳时机。2001年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后,大量朗讯的客户倒闭直接影响了它的收入,股价一蹶不振,更频传假帐丑闻。 1898年5月31日,法国工程师Pierre Azaria以建立西门子、GE等工业巨头为目标,创立了阿尔卡特的前身CGE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CGE在无数次并购与分拆中成长,最终于1998年由Alcatel Alsthom正式更名阿尔卡特(Alcatel)。2001年,在网络泡沫破灭前后, 阿尔卡特与朗讯这两个身价相当的对手走到了一起。但最后,因为阿尔卡特在并购案中的强势导致朗讯高层放弃并购协议,一庄价值235亿美金的计划无疾而终。 五年后再聚首 时过境迁,五年来这两个对头走上了完全不一样的发展道路。朗讯在2001年遭受网络破灭的重创,股价从历史最高位的80美金大幅缩水至不足1美金,成为垃圾股,当年亏损达141亿美金。尽管朗讯在救火明星级CEO陆思博(Patricia Russo)的引领下,逐渐从破产的边缘挣扎出来。但是,这依然不能掩盖朗讯股价在2-3美元之间徘徊,营业额仅为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净资产为负1.2亿美元的事实。五年之间,朗讯已经由行业中的佼佼者退居二流厂商之列。在过去的五年里,陆思博裁员80%,把原有29家工厂或拆或卖仅保留了三家,外包生产制造业务,成功削减了近三分之二的成本。同时,她大力拓展国际市场,接下 中国联通CDMA建设的大单,成为公司扭亏为盈的希望。可是,随着朗讯在美国主要客户Verizon 和Sprint Nextel的NGN网络改造工程的完成,以及中国NGN合同的延期,朗讯的发展再次遭遇瓶颈。另一方面, 阿尔卡特通过一系列的收购从网络设备及解决方案市场重回电信市场, 并于2002控股上海贝尔阿尔卡特 (其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实现中国本土化的研发生产来降低成本。在转型的阵痛之后, 阿尔卡特平稳发展,成为市值将近朗讯两倍的电信巨头(阿尔卡特市值220亿美金, 朗讯126亿)。二者联姻的消息于3月24日传出, 阿尔卡特和朗讯的股票分别出现了6.7%和13.5%的上涨。尽管随后两家的股票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 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投资市场不看好这起并购案的依据。百纳咨询认为两家公司的股价出现回落是市场消化新闻效应以后正常反映,从成交量来讲两家股票回落过程中的成交量不足自3月24日起股价上升期的十分之一。换句话讲, 大部分在阿朗联姻消息发布后投资两家公司的人所持股票的价格要比现在市场价格低, 但是他们在股价下滑后并没有大量抛售手中的股票。这正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投资者看好两者合并后的中长期效益,而有信心继续持股。 阿尔卡特和朗讯的合并将缔造一个规模达330亿美金的跨国设备厂商。阿尔卡特将持有新公司60%的股份,朗讯持有余下40%的股份。新公司的行政总部设在巴黎,业务总部设在新泽西,股票将在欧洲股市交易。而新公司的CEO将由朗讯现任首席执行官陆思博接管。从电信行业的发展来看,阿朗的结合更多是出于行业的压力:要么变得更强大,要么被淘汰。百纳咨询认为阿朗联姻的优势为以下几点:第一,随着电信运营商的不断整合变大,运行商在采购谈判中的权利会逐步加大。而作为设备供应商只有也不断扩张自己的规模来增加谈判筹码,从产业链下游的合作伙伴手中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第二,合并会给新公司带来巨大的规模效应,通过裁员、统一采购、计算机系统管理等途径降低约17亿美金的效应。其中,成本降低的一大部分将来自于新公司10%的裁员(约8800人)。近年,中兴和华为两家中国设备厂商的迅速崛起,其低产品冲击着各大厂商的市场。如此看来,削减成本成为了阿-朗巩固市场的必然之举。第三,阿尔卡特和朗讯两家的产品和销售渠道存在互补性。阿尔卡特在DSL、固化交换机市场拥有优势,而朗讯在无线通信方面擅长。地域上,阿尔卡特销售主要来自欧洲,而朗讯则扎根于北美。两者可以通过销售渠道共享,实现协同效应,提高销售业绩。 来自政界的影响 阿-朗组合固然有很多卖点让投资者期待,但是这起并购依然将面对重重的挑战。新公10%的裁员尚未开始,朗讯已经陷入了因裁员而引起的诉讼案。以裁员来削减成本,对于阿-朗组合的新公司带来的可能是更多的法律纠纷和经济赔偿,成本削减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其次,两个企业无论从地域文化还是在企业文化上都存在着差异。如何重组企业结构和业务,构建管理层对新公司的高层是另一大挑战。然而,百纳咨询认为这些危机对于阿-朗联姻来说依然是遥远的,来自政界的影响很可能让这起并购案短期最大的威胁。 尽管这次阿尔卡特和朗讯的并购案进展神速,尽管双方诚意十足,尽管这个合同已经拥有了高达5亿美金的分手费,但是这起并购案依然有可能因为一场政治秀而不欢而散。在美国方面,这起并购案需要国外投资委员会(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的批准。在过去的一年里,该委员会已经先后否决了中海油收购优尼科(Unocal)和Dubai Ports World对美国港口的收购管理。国家安全的借口依然无法掩饰美国各党派政客把外资收购变成了收买人心的政治秀,阿尔卡特与朗讯的合并可能会成为另一个牺牲品。朗讯的贝尔实验室掌握着美国国防安全这样敏感的信息,而并购的对方偏偏又是来自从对伊战争开始与美国在政治上渐行渐远的法国。这无疑为政客们提供了又一个借题发挥,收买反恐宣传下越来越谨慎的美国民众的机会。朗讯提出了分离涉及国防科研部分的研究机构的折中方案,可以预见即使阿-朗的合并成功还是要付上研发能力受损的代价。在法国方面,阿-朗合并的决心也将面临着政府的挑战。这起合并案最大卖点之一是通过大规模裁员来削减运营成本。在法总理德维尔潘强行推出的《首次雇佣合同》之后,法国学生领袖发起了历史数月规模超过40万人参加的全国游行。可以说劳资关系已经成为了法国社会一根脆弱的神经,在这个特别时期阿-朗以裁员为嫁妆的联姻也是会让法国政府顾虑重重。总的来看,来自政府的压力将是考验阿尔卡特和朗讯合并的第一块试金石。 联姻的未来与中国市场 从整个电信行业来看,兼并案迭起,重组业务结构、扩大企业规模成为了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的主要手段,阿-朗联姻正是这个大环境下的产物。百纳咨询认为阿-朗在同政府进行一系列的妥协后达成合并的机会依然很大,但是合并的预期效果同样也会因为与政府的妥协而大到折扣。同时,在对这个合并计划的讨论中,我们依然忽略了两个不确定因素。第一,尽管朗讯在并购计划中处于弱势,但是朗讯CEO陆思博将出任新公司的CEO,可见新公司的组建是建立在务实、实效的基础上的。从陆思博的经历来看,她81年加盟AT&T,见证了朗讯96年的分离和上市,更有帮助柯达转型的经验。在成为朗讯的CEO后,陆思博更是以大胆果断的重组和改革把这个濒临破产的企业挽救了回来。阿-朗的合并正是需要一个擅长业务重组, 执行力出色,能够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人物。如果新公司在重组中能够坚持注重能力背景的用人原则,减少公司派系之争,阿-朗联姻尽管困难层层却依然令人期待。第二,中国电信市场对阿尔卡特和朗讯两家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阿尔卡特和朗讯的主要销售市场位于欧美地区,随着欧美市场的日益饱和,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市场的中国的迅速增长成为各大公司盈利的希望。阿-朗联姻将使新公司拥有中国四大运营商中的三家销售渠道,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化它也要更直接的面对中兴、华为等本土厂商的强烈挑战。机遇与挑战,阿-朗联姻在层层困难中起航了。作为未来的舵手,陆思博将引领这艘巨轮驶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