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3G专区专题 > 正文

3G系统投资超4300亿 中国企业颠覆市场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 15:58 中国电子报

 本报记者 李辉报道

  已经为3G摇旗呐喊了3年的设备商们终于等到了一个令他们振奋的消息:北京市上报信息产业部的《北京市“十一五”电信行业发展规划》(初稿)中明确提出:将会借助奥运等特殊机遇,大力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

  在不久前结束的3G峰会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再次表示,中国已经具备发展3G的基本条件。TD-SCDMA的外场测试报告完美出炉,为3G的到来又增添了一块重重的砝码。虽然运营商的态度仍然暧昧,但政府的表态已使得未来的形势逐渐明朗。业界普遍认为2006年上半年将会发放3G牌照,而3G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中国通信设备市场将会出现新的格局。

  设备商加速冲刺

  电信设备商们的日子并不好过。今年上半年,运营商暂停或延缓一些网络建设或升级计划,从而导致了投资规模的大幅度缩减。

信息产业部有关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6个月,运营商的资本性投入减少了12.6%,电信设备商们不得不转向国际市场,这对它们的业绩无疑会产生很大影响。

  国内厂商的日子也不轻松。

中兴通讯8月底公布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中兴上半年实现营业额103.03亿元,同比下降12.5%。华为也进一步加强了其国际市场的扩张,2005年上半年其海外销售首次超过国内销售。分析人士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通信市场的整体环境造成的。

  进入下半年后,随着3G局势的渐渐明朗,设备商们开始发力。8月,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在成都设立研发中心,初步投资达1.2亿元。之后不到10天,诺基亚也在成都设立继杭州之后的第二个3G研发中心。9月,爱立信全球CEO思文凯在上海举行的亚洲战略与技术峰会上宣布,将在未来5年向中国投资10亿美元。

  这些电信设备巨头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在进入3G的冲刺阶段时,恰当地展示自己对投资3G的决心和在3G技术上的雄厚实力。

  国内厂商也不甘示弱。有消息称,在广东移动新一期3G试验网的规划中,华为将会提供将近1000个基站的设备。9月,中兴在深圳做了首次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的商用演示,并已经有海外运营商就HSDPA与中兴接洽。一直关注光通信的另一国有电信设备商烽火通信经过近一年的筹备,近日宣布与NEC合资成立一家专注于3G业务的子公司。

  国内企业有望领跑

  据测算,到了2010年,仅仅在3G系统方面的预计投资规模,累计会达到4300亿元。这么大的蛋糕自然诱惑力无穷,设备商们正在努力展示自己,证明自己在3G方面的超群实力。大部分国外厂商进一步利用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业绩作为撬动中国3G市场的支点。虽然3G设备市场的争夺结果还不得而知,但业界普遍认为,2G时代的市场格局将会被完全颠覆。

  TD-SCDMA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更是放出豪言:“我们初步估计,根据未来中国移动用户数的增长和3G的发展,TD-SCDMA市场将会占中国市场的1/3。”

  随着TD-SCDMA商用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以往站在怀疑阵营的厂商开始向TD-SCDMA靠拢。到目前为止,爱立信、诺基亚、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摩托罗拉等全球主流3G设备供应商,在TD-SCDMA上都有或多或少的投入。

  2G时代,中国企业还没有能力提供相应的设备。于是中国只能走用市场换技术的道路,2G设备市场几乎全部是国外厂商的天下。这样的市场格局在3G时代不会重现。

  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在研发2G的同时就开始了3G的研发,目前,他们在技术上与国外厂商的差距越来越小。而中国3G牌照的发放一再延迟,也使得中国企业有更多的时间追赶。现在,华为和中兴的3G业务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突破。华为已取得WCDMA5%的基本专利,跻身全球前五,并取得了11个商用合同。中兴在WCDMA上也取得了9个合同。

  在价格和服务等方面,国内厂商优势明显。逐渐成熟的中国运营商也不再只愿意与国外厂商合作,选择多一些的合作伙伴,更有利于其获得性价比最高、服务最好的设备。在中国移动目前圈定的8家设备供货商里,就采用了“中外搭配”的模式。

  有分析人士认为,华为已经可以与爱立信抗衡,在未来中国的WCDMA市场,爱立信与华为将包揽市场份额的前两位。中兴方面则认为,华为和中兴的市场份额加起来,至少不会低于爱立信等国外企业。

  随着3G牌照发放日期的来临,设备商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