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数据显示:国产手机销量上半年恢复性增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 17:23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 |
在国产手机企业半年报业绩普遍欠佳之时,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的“2005年上半年我国GSM、GPRS手机产销存完成情况”报告无疑给国产手机带来一阵暖风。报告称,今年1~6月,国内手机市场GSM、GPRS手机累计销售6281.17万部,其中国产品牌手机共销售2893.4万部,相比去年市场份额的下滑,整体市场占有率增长到了46.1%,呈现出复苏回暖迹象。 国产手机分成三大阵营 根据统计报告,从上半年的销售情况看,国产手机已经裂变成三大阵营。 第一阵营为波导和TCL。这两家国产品牌手机的销量总和为851.23万部,凭借较大的优势完成 国产手机总销售量的3成,进一步拉大了与其他国产手机厂商之间的差距,成为带动整个国产手机阵营复苏的重要力量。而此前自称在抽样调查赛诺统计报告中跃居国产品牌第二的联想手机,国内销量仅为173万部。第二阵营以销量150万部到200万部手机为特征,分别为:海尔、桑菲、夏新、联想、中电通信、康佳、天时达。 其他品牌为第三阵营,销量均低于100万部,依然挣扎在生死线的边缘。 国内外品牌展开拉锯竞争 上月底,某咨询公司称,今年上半年中国手机销量从去年同期的3386万部升至4457万部。但是,伴随着国内手机市场增加的似乎只是国外品牌销量的增加。据该公司统计,名列国内手机销量前三位的诺基亚、摩托罗拉和三星,今年上半年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4.60%、12.98%、10.46%,3家合计占居了约38.04%的市场份额。 但从 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来看,中外品牌的竞争已经进入胶着状态,波导、TCL两家国产品牌手机的销量总和为851.23万部,与国际巨头摩托罗拉、三星销量总和836.91万部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异,处于拉锯式竞争状态。出口战略拓出广阔市场 在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的情况下,“走出去”战略成为国产品牌手机阵营扩大市场的“法宝”之一。根据信息产业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更多的国产品牌手机加大了出口力度,今年1~6月份,主要国产品牌手机厂商出口量分别为:波导255.39万部、TCL44.98万部、海尔12.9万部、夏新4.4万部、联想4万部。 信息产业部同时指出,国产手机的恢复性增长,是国产手机厂商集体反省自身问题、加强行业自律的结果。我国的自主品牌产业要进一步发展,需要各大厂商着眼长远利益,打好基础提升企业核心 竞争力;严格把控质量关、扎扎实实做好市场、做好服务,用更新的产品和应用吸引消费者;营造和谐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而不是互相残杀、蓄意炒作排名、滋长浮夸风气、追求短期效应蒙蔽消费者。毕竟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喜好才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最好根基。“三座大山”压制国产手机发展 国产手机生产兴衰的原因非常复杂,但从目前看来,至少有三大因素阻碍了国产手机进一步的发展。 第一,国外品牌的挤压。自2004年以来,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国际手机巨头就纷纷加大了进军中低端市场的力度。在高端产品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对中低端产品他们采取了抢占市场份额的企业策略,这无疑给国产手机带来了很大压力。 第二,新进入企业的冲杀。今年一季度信息产业部公布数字表明,2005年,我国手机产业的产能将超过5亿部,但国内外市场的总销量也不超过2亿部,可见目前手机产业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然而今年上半年国产手机生产企业在原有37家基础上又新增9家,它们投产手机后,今年国内手机生产共新增产能约2500万部,这使本已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第三,水货机、组装机、贴牌机、翻新机等“黑”手机在市场的泛滥对国产手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黑”手机逃避了税收,取消了售后服务,因此在价格上非常具有杀伤力。“黑”手机售价大多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由于国产品牌是这个价位段产品的主力军,国产手机受到的冲击要明显超过国外品牌手机。 (宗和 人民邮电报) | |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