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卡分离无法改变现状 小灵通将要步BP机后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 10:24 中国民航报IT周刊 | ||||
用户小熊的家住在北京三环边的翠微路,这里的小灵通信号阻断、无法正常通信。他曾多次致电10060客服电话,希望能予以解决。从2005年4月开始,投诉电话一直打到2005年8月,小灵通在家里依然无法使用。客服每次都承诺一个星期后给小熊一个说法,但却从未兑现。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小熊只能将花一千多元买的小灵通手机放进柜子,做了放弃的打算。 “小灵通,小灵通,就是打不通”、“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拿着‘手机’一路走一路喊着‘喂,喂,喂’的人,那一定是小灵通用户”,这些都是在小灵通用户中普遍存在的一些怨言。尽管北京网通称目前小灵通在北京城区的覆盖率已达到了98%以上,甚至地铁里都可以通话,但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是:在繁忙的地段拨打小灵通,可能由于基站繁忙无法接通,一旦接通后如果你站在原地不移动,尚可以继续占用原基站的资源,但一旦你开始移动,哪怕是几步,小灵通就开始需要切换基站,如果附近的基站同样繁忙,你的手机要继续保持通话就必须找到一个离你所在区域较近而且业务量并不繁忙的基站。一旦“嘀嘀”的切换声响起来,正在进行的通话很可能就又断掉了。 看似省钱,实则劳心费力,一次通话断掉好几次,省出两角钱又有什么意义? 据北京邮电大学的专家介绍,目前 小灵通信号不好和以前所说的不好是有区别的。小灵通刚进京时,由于基站正在建设之中,网络覆盖范围有限,很多情况下信号不好其实是没有覆盖到,根本无法通话。而现在基站已建成,信号仍然不好,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好,造成此情况的主因是由小灵通的技术特点所决定的。小灵通采用先进的ADPCM解码方式,按说通话质量接近固定电话的通话质量。但由于其基于PHS技术,发射功率非常小,弱点很明显。这使得小灵通每隔几百米就要设一个基站。基站数量多除了给网络建设带来难度,同时也造成处于移动状态下,小灵通需要频繁地切换信号。如果切换速度赶不上基站的变换速度就会影响通话,使信号不稳定。 机卡分离小灵通是今年“5·17”世界电信日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主推的业务。将面市的时机选在世界电信日,可见两大固网运营商对于机卡分离小灵通寄予了厚望。 就小灵通的市场现状来看,使用小灵通的用户仍以对资费比较敏感的低收入人群为主,实际上这些用户也只将小灵通作为自己个人通信工具的一部分,即因其低廉的资费水平,用小灵通来打电话,而手机才是用来发短信和使用其他数据业务的工具。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能根本不会考虑小灵通有换机的必要。这与运营商意在通过机卡分离小灵通的可换机特性提高用户忠诚度的初衷不相符合,因此,运营商打出“机卡分离”这张牌,实际上对用户的影响并不大。 事实证明,即使小灵通机卡分离后厂商推出更多的款式,也难以与花样翻新的手机款式相比。3个月过去了,机卡分离小灵通未能迎合用户换机的消费心理,现在看来也没有实现运营商拉动小灵通业务的目的。 于是,小灵通就像过去的BP机,处境尴尬。BP机永远无法替代移动通信业务,作为过渡技术的小灵通想必也是一样。(《中国民航报IT周刊》8月29日 刘维尼/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