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批准固话资费套餐 月租费坚冰打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 10:07 南方日报 | ||||||||||||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日前发布的消息,中国电信、中国网通获准推出多种固定电话资费套餐的方案,将可以增加按日收取基本服务费的预付费方案及分级限时套餐。 政策分析人士指出,这是固话月租费磐石在政策上出现松动的一个信号。 广东电信有关人士昨日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尚未收到有关通知。据称,一旦接到通
固话月租费坚冰打破 固话月租费在我国由来已久,但引起了消费者的普遍不满,最近更成为舆论的焦点。有的消费者认为,即使一个月不打一个电话,也必须向运营商缴纳月租费,这明显不合理。今年初,北京市人大代表即提出建议取消固话月租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今年5·17电信日期间,本报发起的关于电信服务质量的读者调查显示,固话月租费是很多消费者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 固话运营商获准推出多种固定电话资费套餐及按日收取服务费,这意味着原来单调的固话收费模式被打破,有利于固网运营商面对移动运营商采取更灵活的竞争方式。而国家有关部门在此刻批准这一方案,显然是为了缓解月租费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 但是,月租费的坚冰会在瞬间消融吗? 固话资费模式趋于多样性 可以确信的是,随着政策放松,固话收费方式只会越来越灵活。因此,这个调整对消费者最大的利好是,今后可以享受到运营商提供的不同限额档次、不同计费单元、不同资费标准的套餐。 而被允许采取更加灵活的收费方式对固网运营商也是一大利好。此前,在东北等地的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通过预存话费等方式“取消”月租费的市场行为。广东电信也已有一些尝试,推出了包括固定电话与小灵通、宽带的资费套餐,如没有月租的小灵通“华夏风”产品等。 可以预见,不久之后,固定电话也会出现类似于神州行、大众卡之类的产品,而月租费将会被分解、打包到资费套餐之中。不过,对于高收入用户以及通话量较多的用户,原有的月租方案可能仍然会显得更加合算。 中国电信推出固话预付费业务 昨日,中国电信通过其官方网站宣布,从即日起推出按日收取基本服务费(月租费)预付费业务,并面向所有住宅用户推出分级限时套餐服务。 中国电信称,将进一步加快网络智能化的改造,逐步在全国推广预付费业务。固定电话预付费业务是为终端用户提供的实时计费、实时扣费的业务,包括普通固定电话、小灵通、宽带用户等。预付费业务有利于消费者控制消费支出。按日收取基本服务费改变了以前按月收取的惯例,更加有利于消费者。 同时,中国电信还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出面向住宅用户的分级限时套餐。主要内容是各省可以根据当地的消费水平,设定不同的套餐费用级别,不同额度费用内包含不同的免费通话次数,对超出套餐包含的通话次数或时长的部分通话实行较为灵活的资费。分级限时套餐将改变以往套餐只面向特定用户的局面,完全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消费水平,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消费级别。 相关链接:固话收费模式一览 从国际情况来看,随着市场的发展以及竞争的引入,固话资费制定可以不再完全基于业务的成本构成,而需要更多地考虑市场的需要,根据业务特点和用户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定价方式。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收费方式包括: 包月制:美国、加拿大、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市话多数采用包月制方式,拨号和宽带上网也广泛采用此种方式。这种情况下不存在任何月租费的问题,用户使用时间长短都是一个样。 资费套餐:用户每月交纳一定的固定费用(其中可能包含一定量的通话费,即赠送通话时间,当然也可能不赠送),再根据一定的标准支付计时通话费。 计时收费(零月租):用户不用交纳月租费,但每分钟支付的通话费较高。推动移动电话迅速普及的预付费业务,就属于这一种。 月固定费+使用费:这种收费结构的确是各国收取电话费的一种惯例,只是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电信专家:月租费短期内不会取消 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认为,收取月租费是国际惯例,目前取消月租费不太可能;而电信计费发展的大趋势是包月制,也并非按秒计费。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表示,对电信资费模式“月租费+计时使用费”中的两个因素,不能以完全对立的角度去讨论。 月租费的收费方式之所以在国际上通行,取决于电信业自身的特点。虽然他认为目前“月租费+计时使用费”的模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他同时也认为,就月租费的形式和标准都可以重新评估,也有改变的必要。 陈金桥承认,完全取消月租费在近期内是不现实的。他表示,政府决策部门在此问题上需要考虑行业发展和公众的消费权益的平衡,找到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保证消费者得到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使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自主选择权得以保障。 不同声音:换个方式忽悠? 固定电话资费套餐到底能给消费者多大实惠?它在多大程度上能代替固定月租费,又有多少人因为这种套餐的出台而改变自己的缴费模式?对此,笔者感到怀疑。 广大用户质疑固定电话月租费,而有关部门的回应也确实干脆:“取消月租费基本不可能实现!”“每个月近百亿元的收入,谁敢说取消就取消?”“收取电话月租费是国际惯例”。既然月租费如此硬性,为何又能出台另外一种和固定月租费并驾齐驱的固话套餐的收费方式呢?固话套餐的出现其实恰恰说明了这种硬性政策是有弹性的,是可以“灵活多变”的。 广大消费者盼星星盼月亮,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转移话题式的敷衍回应,只是换个方式忽悠而已! 专题撰文(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 孙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