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滨告别演出 继任者可能空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6日 15:4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黄燕 北京报道 8月3日上午,一场大雨突袭北京。 正在北京天伦王朝饭店参加2006公司财年员工会议的大多数思科中国员工都没有想到,一场高层人事变动已悄然来临。 在此次会议上,思科中国区总裁杜家滨和8月1日刚刚上任的亚太区总裁陈仕炜双双现身。后者在发言中突然表示,杜家滨将赴亚太区担任新职务,思科中国区总裁一职另有新人接任。 8月4日,思科中国发布声明,称杜家滨将调任亚太区,并赴香港就职。但思科方面并没有给出杜家滨的新职务,只表示杜“将专注于拓展垂直市场解决方案,向亚太区总裁陈仕炜汇报”。 而备受关注的思科中国新总裁人选也未确定,此前曾有消息称,惠普(中国)总裁孙振耀可能是候选人之一。思科方面则表示,在新任总裁人选确定之前,杜的职务暂时由亚太区总裁陈仕炜代理。 杜家滨谢幕 就在新任命下达的同一天,杜家滨动身前往新疆出席思科一年一度的新财年合作伙伴峰会,按原计划,杜将在峰会上发言并在8月5日中午接受媒体专访。8月4日晚,思科方面突然宣布采访取消,原因则是“另有要事”。 8月5日上午的峰会上,杜家滨第一个出场发言。其20分钟的演讲内容主要是“业务展望”,但其中并未谈及实质性目标或计划。杜家滨在演讲最后打出了一张思科中国管理架构图,上有包括五位副总裁在内的20多人管理团。杜强调,“除我本人和陈仕炜的职务有变之外,其他人的职位没有任何变动”。 令在场听众吃惊的是,在杜家滨发言结束、主持人已开始介绍下一位演讲人时,杜突然再次上台,向全场观众表示“感谢”,“也感谢媒体朋友和业界同仁多年来对我的支持”。此情此境,让一些多年跟随杜家滨的思科老员工黯然泪下。 据悉,杜家滨在演讲结束后即乘飞机离开,是否是飞往香港就职,思科方面则未予证实。 事实上,早在数月之前,坊间已有消息传出,称杜家滨遭思科冷遇、即将辞职。在传言最盛的6月初,杜家滨公开辟谣,坚定表态“我不会离开思科”,并笑称“革命尚未成功,家滨仍需努力”。 言犹在耳,但离职却已成真。 有思科内部管理人士表示,杜家滨的离职在公司内并没有引起波澜,总部对此早有决定,“之所以没有立刻宣布只是在选择时机而已”。但该人士拒绝透露思科究竟是在何时确定人事调整。 2个月前,曾有消息称杜家滨将出任亚太区总裁,不过8月1日陈仕炜上任亚太区总裁后,已经没有位置留给杜家滨。因此杜家滨此番“调任亚太区”并无具体职位,只是“专注于拓展垂直市场”,并且要向陈仕炜汇报工作。 有业内人士认为,杜家滨在思科已呆了七年,时间之长在跨国公司已属罕见,有分析人士甚至断言杜家滨不会在亚太区的“闲职”上呆很长时间。 评价中国市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杜家滨离职的主要原因在于业绩下滑,但对此说法思科中国的多位人士均不予置评。 思科官方从未透露过中国在全球销售中所占比例,只声称中国“已经跻身思科全球前五大市场”,前4位分别为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但据内部人士透露,思科中国占全球业绩大约在8%左右,近年来还略有下跌,约在5%到8%之间。 上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近两年来,思科中国已经从亚太区表现最好的市场跌至倒数位置,连续两年都只完成销售目标的六成左右。而在亚太区其他市场,如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等,思科的销售完成比例都达到了80%甚至100%。 和全球市场相比,思科在中国的表现显然难以令高层满意。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思科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不够是导致此种局面的原因。“前几年思科对中国市场并不重视。”易观咨询某高级分析师告诉记者。 上述分析师称,过去10年中思科对亚洲市场的投入约为3亿美元,但其中对中国的投入相当有限。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思科才调高了对中国市场的预期,就是在这一阶段,钱伯斯第5次访华,并宣布投资3200万美元兴建上海研发中心,“相对于其它早就重兵驻守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来说,思科的这一举措要晚了很多。” 北电、Juniper等老对手一直利用思科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不足,大肆“分食”思科原有客户。以中国电信的下一代网络CN2为例,共有思科、华为、阿尔卡特、Juniper四家厂商提供设备。而在过去,中国电信的骨干网90%以上设备都由思科独家提供。 思科自身则认为,是竞争环境的激烈使得业绩出现下滑。在中国,华为产品线和思科重合度很高,在价格上占有优势,其与3Com的合资公司更是携技术之利,大举侵蚀市场。思科自己也承认,华为已经成为思科最大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在低端市场的较量,更进一步侵蚀到高端市场。除华为之外,思科还面临着中兴、港湾等低价产品厂商的竞争。 了解思科的人士说,在思科看来,中国市场虽然很大,但尚不及北美市场对于思科的重要性,因此公司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到北美。思科的设备尽管性能很好,但由于缺乏对中国市场的服务支持,运营商不满情绪逐年上升。 中国网通市场部总经理左风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外地开会,还不知道思科中国发生了人事变动,因此没什么好评论的。中国电信方面也表示,也不予评论。中国联通高级副总裁吕建国则称,联通和思科合作不多,只在VoIP方面有些合作,思科的人事变动对联通影响不大,对此事并不关注。 谁是第二个杜家滨? 按照往年的惯例,思科中国每年的新财年会议均在美国与亚太区销售会议(APSM)一起召开,不过今年却是在中国单独召开。有思科内部人士认为,新财年会议在中国召开预示着总部将给思科中国更大的权力。此外,由亚太区总裁代理中国总裁一职,而并非某位中国副总裁代理,这证明了总部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在增加,“也算是一种亡羊补牢吧”。 杜家滨此前曾向外界表示,2005年思科中国的目标是业绩增长15%,中国制造基地将为全球市场提供40%的产品,此前这一比例已达到了1/4。 8月5日,杜家滨在峰会发言中也表示,过去3个月中思科中国的员工已从600人增加到640人,并且派遣了销售团队赴美国培训。按照杜的计划,思科中国将继续扩大产能,并增加新的业务部门,加大研发投入,而现在这些政策能否继续实施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分析人士称,思科中国总裁的位置不会空置很长时间,新总裁人选应该会在一到两个月内确定。否则公司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不利于今后新总裁上任进行调整,也会对客户关系带来消极影响。 北京电信市场的资深人士认为,思科下任中国总裁不排除从现任几位副总裁中提拔的可能,其中资历最老的是1999年3月起担任副总裁的徐启威。也可能是聘请其他跨国公司的中国高管,这更符合思科一贯偏爱“重量级”经理人的做法——当初杜家滨就是从微软中国首任总裁的位置上来到思科。 有趣的是,思科中国的官方网站上,“中国管理层”一栏中仍为杜家滨个人简介,并且至今为止只有杜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