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楷涉嫌内部交易 遭香港证券监管会紧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8日 11:35 财经时报 | |||||||||||||
电讯盈科主席李泽楷十数次增持本公司股份受香港证券监管部门关注。 □ 本报记者 刘洋 几乎所有先进有序的金融市场,都把内幕交易视为理应杜绝和惩罚的行为。倘使人们觉得掌握消息的内幕交易者往往可抢先其他市场参与者一步,图取私利,从而扭曲市场运作
近日,与“小超人”李泽楷紧密联系着的两桩交易,因涉嫌内幕交易,几乎同时得到香港证券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6月10日(周五),电讯盈科(0008,HK)将全面要约收购Sunday电讯公司(0866,HK)的消息不胫而走,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当日Sunday股价最高涨幅达12.5%,成交量则相当于其前日(6月9日)的7倍有余,接近4000万股。同日,Sunday的主要股东富联国际(0369,HK)暴涨9.1%,成交金额陡升23.2倍。 与此同时,电讯盈科主席李泽楷十数次增持本公司股份亦受香港证券监管部门关注。香港证监会发言人陈志强表示,已注意到李泽楷最近不断增持电盈,监管部门首先会向相关经纪发函,查看交易记录,调查当日参与买卖的人士是否与收购有关,如其中确实出现违规行为,证监会将跟进调查。 据香港联交所交易记录显示,李泽楷自4月6日起,斥资1.57亿港元,以4.45港元至4.81港元的价格,先后12次增持电讯盈科股份,总交易量达3374.7万股,使得自身对电讯盈科的持股量增至26.62%。 6月13日(周一),电讯盈科与Sunday电讯公司双双停牌。周二复牌后,电讯盈科股价下挫1%;Sunday电讯公司股价劲涨19%,收于0.63港元。 负债累累,刚刚迎来首个盈利季度的电讯盈科,又大动干戈,拟以近20亿元港币的代价收购Sunday电讯公司。这令众多电讯盈科中小股东义愤填膺。 目前,不论是李泽楷疯狂增持电讯盈科股份,还是其出手收购Sunday电讯公司,都未获得相关部门的最后裁定。在香港,界定其所作所为是否属于“内幕交易”,需要一个环环相扣的严格流程。 “内幕交易”的定义详释于香港法例《证券(内幕交易)条例》第9条。该法例禁止以任何形式,滥用上市公司有关信息(或鼓励其他人利用该信息),买卖该公司的股份,从而获取利润或避免损失。 界定某个行为是否构成“内幕交易”,要严格遵循一套流程。在这个流程中,香港财政司与内幕交易审裁处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最初对内幕交易的启动来自于香港证监会的法规执行部。在确定某项交易存在内幕交易的可能后,证监会法规执行部将问题转至香港财政司司长。 倘若财政司司长认为该交易过程中曾发生或有可能曾发生涉及某上市机构证券的内幕交易,并要求内幕交易审裁处就该事宜展开研讯,直至作出最后的裁定和处罚。 内幕交易审裁处属于研讯式法庭,设立于1991年,为当年贯彻《证券(内幕交易)条例》的衍生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确定被点名上市证券机构的内幕交易曾否发生,每名内幕交易者的身份,以及因进行该宗内幕交易而获取的利润或避免损失的数额。 通常来说,内幕交易审裁处的研讯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由两位审裁处主席负责。两位主席均由香港行政长官指定。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内幕交易审裁处能够明察秋毫,但是对内幕交易的惩处力度却极为有限。这也可能是内幕交易屡禁不止、更加猖獗的根源。根据规定,内幕交易审裁处最高的处罚权限,相当于内幕交易者违规所得的3倍。 目前,电讯盈科否认曾接到过内幕交易审裁处的研讯通知。而根据内幕交易审裁处的处罚尺度,即使电讯盈科收购Sunday电讯公司过程中确实存在内幕交易行为,那么参与这次违规行为的内幕交易者将最多接受几千万美元的罚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