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秀:UT斯达康日薄西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1日 16:34 ChinaByte | ||||||||||||
文/张金秀 日前,有关“UT斯达康中国公司裁员15%”的消息甚嚣尘上。 消息称“UT斯达康中国公司雇员总数在2004年底有7700人,相比2003年底5500人,大部分新员工都是研发人员。每年底都有一个年终评审,表现不好的人会淘汰,”虽然UT斯达康总裁吴鹰否认了这一说法,但是UT斯达康事实上已经踏上坎坷旅途。
日前,UT斯达康发布的第四季度财报,UT斯达康称预计第四季收入将在7.4至7.45亿美元之间,每股亏损0.4至0.5美元。公告发布当日,UT斯达康股价下跌18%。同时在上周五,美国投资者声称由于UT斯达康未能及时披露供应链明显吃紧,中国业务下滑等信息,导致误导投资者而使其受损失。UT斯达康面临被投资者集体诉讼的危机。一方面是小灵通业务呈不断下滑趋势,另一方面在资本层面上UT斯达康面临投资者信任危机。那么业务范围单一,主要以小灵通业务为主的UT斯达康,这个电信“机会主义”者走到尽头了吗? 小灵通业务步入拐点 近一段时期以来UT斯达康传出的种种"利空"消息,显然让该公司在股票市场上良好的形象受到影响。FirstAlbany机构将UT斯达康的股票从"中立"降级为"表现不佳",同时还调低了对UT斯达康未来的收入预期,并将股票预期价格由此前的31美元调低至20美元。之所以调低UT斯达康的股票等级,是因为其所公布的2004年预期收入目标令人失望,毛利润远远低于此前预期。股票市场的反应似乎意味着UT斯达康在发展中的一个"艰险"的时刻正在到来。 虽然UT斯达康CEO陆弘亮把UT斯达康在第四季度仅仅归咎于中国电信业整体增长速度的放缓、市场发展成熟和运营商削减资本支出等等。但是UT斯达康必须明白小灵通业务已经走入一个拐点。反思小灵通价值的时候到了。 不可否认,凭借小灵通业务的飞速发展,UT斯达康从硅谷一个小公司发展到现在,销售额在7年之内增长超过百倍。成就了一段“神话”。UT斯达康抓住了电信改革后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进军移动通信市场的需求,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通过小灵通业务成功获取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部分低端用户,也给UT斯达康带来巨大收益。但是随3G的开幕,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并不看好小灵通的前景,毕竟小灵通技术仍然是一项“落伍”,没有“太大”前景的技术。所以,在2004年电信和网通逐步放缓对小灵通业务的投资,而转向加大对3G的投资.易观咨询的报告显示,在未来几年里,小灵通系统设备市场将持续萎缩,2005年PHS(小灵通)系统投资规模为37亿元,较之2004年的104亿,下降幅度达到64%,投资的重心将从大中城市转向三、四级城市以及一些用户密集的乡镇地区。2005年到2007年的网络容量将由9738万线发展到10636万线,而新增容量将从1131万线下降到276万线。 在2004-2007年中国电信固定资产投资中,PHS从2004年后开始减缓,到2007年不会超过300亿左右;传输、接入、OSS、固定语音也会有变动不大的投资。 而直至去年年底,小灵通业务还占到了UT斯达康整体70%左右,而同时由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纷纷推出新的低价与小灵通的资费标准相差无几,小灵通终端的用户正在不可避免地逐步减少。在小灵通手机方面,UT斯达康的敌人也越来越多,目前生产小灵通的厂商已经多达近30家,其中不乏中兴等强劲的竞争对手。小灵通手机利润也呈不断下滑趋势。总的来说,一方面是,对小灵通网络设备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是小灵通手机竞争激烈,利润也呈不断下滑趋势,决定了UT斯达康在小灵通业务上无论是销售额和利润额都是不断下滑的趋势,这对小灵通业务占据了近70%的利润来源,业务模式单一的小灵通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在2004年电信和网通逐步放缓对小灵通业务的投资,而转向加大对3G的投资.不管是从投资的角度,还是从增加客户APUR值方面,小灵通都应避免与其新兴的3G冲突。统计显示,2004年小灵通网络设备装机容量估计是2900万,而2005年将下滑到只有1000万左右,下滑了近2/3。对电信和网通而言,在小灵通上的投资从去年就开始下滑,而明年将进一步减少。从联通的GSM网和CDMA网的投入就可以看出,G网后来的投入不及C网的1/10。目前,中国网通在天天在线建有自己的3G实验,而从上海贝尔传来消息,中国网通要采用贝尔的网络设备部署3G实验网络,同中国电信也在力投资3G网络设施的建设。随着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加大对3G的投资,小灵通业务的重要性逐步下降,基本上以维护为主,不会再有大的投资。 转型之路不好走 UT斯达康也认识到业务过于集中于小灵通这项“落伍”的技术并不是什么好事,UT斯达康于2003年开始启动了大规模的并购程序。数据显示:今年3月,UT斯达康正式获得高通公司商用CDMA用户单元和网络设备的授权。根据这一全球范围的授权协议,UT斯达康被允许开发、制造和销售基于CDMA2000、WCDMA(UMTS)和TD-SCDMA的用户和网络设备。而在吞下韩国现代系统通信公司后,UT斯达康又紧接着1个月后宣布收购加拿大Telos技术公司,并在该公司的加拿大总部组建了一个新的CDMA分公司。6月,UT斯达康又在美国宣布,以1.65亿美金收购Audiovox通信公司(ACC)的手机终端业务,进入CDMA手机终端市场领域。 Audiovox通信公司是北美市场唯一一家将手机终端产品销售给所有CDMA运营商的公司,也是加拿大最大的CDMA手机终端产品供应商。至此,UT斯达康CDMA产品全面覆盖了CDMA用户端以及网络基础设备,具备完整的解决方案提供能力。UT斯达康投向新业务领域,比如软交换、宽带以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和终端等。。但是,UT斯达康必须要面对收购之后的整合能否顺利完成。例如对AUDIOVOX手机业务的收购因为其毛利水平过于低仅仅为4.7%,这已经引起了投资者对其盲目收购影响UT斯达康预期盈利的抱怨。 同时一个完整的电信产品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可以完成,同时对资金的需求相当大。而目前不断下滑的小灵通业务营收已经不足为支撑其在3G上的投资。而在3G标准上,UT斯达康并没有很多的核心技术,不仅远远落后于高通,以及爱立信等国际厂商,甚至连华为、中兴等国内电信巨头也不如。所以UT斯达康想要实现从小灵通业务到3G业务架构的转型并不是像UT斯达康所想象的那样简单。 UT斯达康开始了业务多元化主要锁定在宽带、光传输系统、IP软件交换方面,UT斯达康中国区CEO吴鹰曾经预测,公司2004年总收入在29.5亿美元到30亿美元之间,而海外订单收入将为6亿美元。小灵通的业务收入将逐步下降到50%。看来,这是不可能。UT斯达康不得不面对两个问题:一、如何解决单纯依赖小灵通业务;二、如何解决单纯依赖于中国市场。 UT斯达康CFO迈克尔·索非曾经表示,“一旦中国的3G网络开始建设,我们将会力争成为相关电信设备的主要供应商。”虽然UT斯达康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有长期合作关系,但是要依靠这种关系来获得大量3G定单,恐怕不是太容易。不管从成本以及技术的角度来说,UT斯达康都落在华兴、中兴、大唐等国内电信巨头。 在这样的形势下,市场优胜劣汰是必然的趋势,在面对传统主导业务——小灵通业务利润不断下滑和受质疑以及3G的不明朗的局势,UT斯达康的前景并不乐观,此次在资本层面上大受打击便是投资者对其前景不乐观的表现。未来的UT斯达康是否可以平息以上质疑的声音,交上一份令投资者满意的答卷,恐怕很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