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资金链危机突显 尚需铸牢多重脆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 11:00 通信产业报 | ||||||||||||
顾莹 最近几个月以来,大部分国产手机厂商都称日子不好过,整个手机行业可谓“寒风”劲吹,最明显的表现是手机销量普遍下滑、库存增加。临近年关,易美顶着2亿元债务出局、TCL手机业务掌门人万明坚下课,一场存在诸多悬念的2004年国产手机大片在飘着漫天雪花的冬季里结束了,但这样的结局显然与大多数人心中的答案南辕北辙,人们不禁要问:国
饮鸩止渴 “很多公司从表象来看竞争力很强,然而却在一夜之间轰然倒下。究其原因是资金链上出了问题。”浪潮集团副总裁王兴山表示,“集团企业在追求规模的持续扩张和利润增长的同时,却忽视了其背后不断扩大的资金缺口和债务规模,一旦遇到波折影响到现金流的平稳运行,必然受到沉重的打击。”国产手机在当前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很难拿到银行短期融资,在没有想出一个更好办法之前,大多数厂商选择了降价销售库存手机,争取资金回笼,再利用回笼后手头里有限的钱投入到下一轮手机研发、生产中。 银河证券高级研究员王国平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大量存货占用厂商的流动资金,再加上销售成本偏高,这些都直接影响国产手机的资金调配。”据王国平分析,目前国产手机厂商大部分是上市公司,但今年在股市上募集到资金的并不多,只有波导通过增发新股,再融资到‘救场’现金流。另外,国产手机库存过大反映在财务报表上计提的跌价准备偏大,直接影响到厂商的收入和净利润。 资金链上的陷阱 从1996年的起步开始,国产手机国内市场份额一路辛苦向上攀沿:5%、15%、25%、30%,直到2003年达到55%,就在人们为国产手机欢欣鼓舞的时候,2004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中显示出的国内几大国产手机公司的颓相给了大家当头一棒。 接下来日子,国产手机节节败退,在一片叹息声中,易美的倒掉更让国产手机老总们惊出了一身冷汗。如果将易美的倒掉看成是以往没有全力投入、规模不大、没有竞争力的话,那么和易美关系密切的熊猫移动和大批同等分量国产手机又将面临一个怎样的窘境? 一位业内人士感叹到,原来我们只注意到以贴牌方式进入手机行业的生存方式已经没有环境,却不知道等待国产手机后面的是更严重的资金链陷阱。 刮骨疗伤 一个易美倒掉了,若干个“易美”将走向何处?更多人看到的是此次事件中必然性——国内手机业洗牌开场。 王国平认为,借鉴国外手机厂商的运营模式很重要。“国外手机厂商经营手段灵活,部分厂商在手机为其发展造成“断档”时就会立即“砍掉”。还有部分厂商只走高端路线,使其手机产品的利润率高于业内平均水平,从而获得赢利。而他们与国产手机最大的区别是,他们与运营商之间的合作,通过定制手机的方式,减少库存和现金的风险。” 此外,国产手机存在的种种“脆弱”也已经引起了政府监管部门的重视,信息产业部陆续制订出相应的宏观调控指标,为产业过度投资进行预警。业内专家也在呼吁,希望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手机行业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加强手机生产企业的产销衔接工作,防止过分投资现象的产生,通过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提出措施建议,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