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通行证登录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中国电信业投融资国际论坛专题 > 正文

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讲话全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5日 15:58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2004年12月15日到16日,首届中国投融资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信产部副部长奚国华和信产部原部长吴基传出席开幕仪式。以下是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博士讲话全文。

  迟钟::非常感谢魏诚枢先生把增值企业上市的过程讲得非常的细,接下来随着外资不断的进入国内,与外资的关联也越来越多,下面请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
好东东,数码时代新装备 想送免费的歌曲祝福吗
集新浪邮票免费领U币 天堂II 混沌的年代
所所长陈金桥博士发言,陈金桥担任过重大国家课题的负责人。下面大家欢迎陈金桥先生演讲。

  陈金桥::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我的主题是外资与中国电信运营业,这个话题很多是面向未来的,是有一些变化的环节,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外资的政策。我们众所周知的2001年加入WTO的开放贸易承诺,我们今年12月11日正好三年,关键的要点今天上午已经说到了,对时间的判定和履行承诺的要求实际上是最低的要求,贸易伙伴国对中国政府的要求。我们看一下国内的电信法律框架与外资相关的部分,比如说中外合资企业法等法律法规条例,还有一些补充性规定,特别是发改委的外商投资目录。国内的法律中对台港澳的投资都有规定,至于说行业里的法律法规都有相关的规定。另外还有关于拿许可证的管理办法,这是大家需要特别关注的法律法规。

  中国和香港、澳门的协议没有签署之前,有众多的香港中小型的公司,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的基金已经通过不同的渠道进入了内地市场,包括合作和合资的企业,都可以为国内的服务市场的起了一定作用。因此在今年,北上到中央政府请求一些完善,我们现在正在考虑重新评估协议之后的一些新的政策,我把它们的要点大概说一下,相隔澳门地区的投资者希望在今后进入WTO市场的时候,他们作为特殊的身份进入:1、取消企业股权限制;2、扩大业务经营范围,不要只限定开放的增值业务,很具体的要求是国内多方通信这些我们在试验的企业;3、希望珠三角地区为特别经济区。这是三条件进一步的要求,对这些要求中央政府还没有明确的承诺,正在进行评估。目前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可以有这么几点基本情况:1、入世三年来我国严格履行了承诺,按照业务范围和定律和股权来进行操作的,截止到2004年10月底获得增值许可证有13000多家,外资企业在市场的比例非常高,我们和其他WTO伙伴来比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另外我们需要总结经验的是,我们遵循的规律是333号令,在经营条件、审批程序等方面比较僵化,那个规范的是整个外资企业,对中方和外方的主要投资者的资本要求一共就只有25条,在现实中、实际的审批中受到了一些限制,也有非常多的问题,在这个方面,在程序性的方面我们还应该完善,这样进一步的努力、引导和完善。

  下面为大家简单的归纳一下,到目前为止中国市场的状况,从实际的外资企业经营,我们感觉到关注和咨询比较多,但实际上采取行动向中国的主管部门申请的比较少,到今年的10月份,国家的主管部门接到的中外合资企业的申请业务范围全部是增值业务,获得了审批验收的是4个,同时获得了许可证的只有2个,这是一个具体的情况,申请参与行动的比较少。增值现在还是首选,其他的还有无线增值业务。据我们初步估算,以非规范的形式就是按照333号令的要求进入中国市场的,入市之后还有非规范性的进入,中国利用外资的情况规模远远不在管理范围内,我们和香港和澳门签订了协议之后,有些人是没有管理经验的,往往只是在某个地方注册了一个壳公司,之后到中国来。这个就要求我们主管部门采取更加灵活的立场去甄别,包括我们提供服务保障的问题都是现实的问题,有些情况也是不容乐观,不在政府的管控范围内的。

  总体上我们应该承认,入世三年,外资的进入表现不如我们预期的那样汹涌,我们分析原因第一个方面是和外资企业的本身的战略布局有,大家都知道电信市场在03面陷入了低谷,有些运营商受3G的拖累在盘整,欧洲的运营商刚刚喘过气来,现在大局初定刚刚走出困境,他们不是看不到中国市场,而是从整个战略来讲没有到时机。

  我国目前开放的领域本身还是不够大的,所以吸引力不够强,那些想进入的中小企业资质又不符合我们的规定,但是一些外商希望获得外资企业的控股环,哪怕是相对的控股权,我们的法律有规定外商的股权比例,不能超10%或者是30%,主要投资者还要有一定的经验。我们刚刚提到违规的情况,面对这种违规的行为现在还没有惩罚的成本,因此有些人还在观望。我们现在依据333号令确实有程序障碍。这些方面都是造成了现在不如预期的那样的重要原因。

  不要把外商投资的企业看成洪水猛兽,应该说他们对我们还是有长期的利益的,特别是推动电信产业,促进市场繁荣还是有帮助的。国外的企业进来之后,他们带来的首先是资本。运营商也需要资本市场的催化,所以我们认为外资对促进资本市场非常有帮助。我们的中心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政府的扶持上有经验,但是这些政府的扶持随着市场的发展已经断掉了,现在要通过这些实现进一步的布局是很困难的,另一方面外资在进入中国市场对我们电信业务的丰富和普及有很重要的作用,现在无论是在线有限和电子商务都是由国外的公司来做的,同时外资也为我们早就了优秀的运营企业。

  接下来我们考虑一下如果我们进一步开拓市场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展开说,但是大家要注意一下运营商要考虑什么问题?政府要考虑什么问题?投资人要考虑什么问题?我们是否会容纳这么多的主体在这里,主体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对我们投资的效益会造成多大的影响,竞争的市场化和主体越来越多,这对我们有多大影响,外资是独立资本,不像我们的国有资本,一般情况下它是经济繁荣点比较高的地区,如果这个没有引导,为中国电信市场的发展是不利的。另外一个是外资经济显然会对国内的资本产生替代的效应。除了促进它提升加速市场化,另一方面还有什么样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相反的?现在有新型的全方位的信息战略,要把引进来走出去相互结合,是需要不同的磋商,如何对外开放, 要把中国引进外资和让一些企业走进过门实现跨国合作。考虑到外资进入之后消费者的利益和风险问题,对固定产业链、上下游、信息服务业的完整性的影响,和信息服务的平等性的问题,实际上现在表现出依然强烈的兴趣的有西欧、北美和亚太地区,现在贸易的顺差和逆差,贸易资本的输出输入有一个综合的考虑。

  接下来为大家分析一下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存在一个对企业形式有要求的,现在我国要求是中外合资企业,我们商业存在怎么对我有利,就应该有什么方式。随着资本进入的方式外资企业可以选择的伙伴也是比较的,它的首选是和基础运营商联盟,但是我们的基础运营商现在还没有准备和他们展开全方位的合作。我们分析在未来三年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仍然是在增值业务领域和移动互联领域。在未来政策允许、法律法规修改后,在市场适当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一些合作伙伴,这个时间不会太长,三年期满变动的可能性很大。市场的管制相对宽松,商业模式相对也是比较成熟了,刚才有很多企业代表进行了发言,谈到了移动互联企业如何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未来仍然,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在基础设施和基础业务中他们最关注的应该是3G市场,由于移动市场的增长前比较大,中国又是全球最大市场,吸引力也是最强,他们会在恰当的时机申请成为许可证公司,但是在中国的建网成本非常高昂,外国企业的利润也是非常小的,现在讨论的有两个方面:区域牌照的问题,还有一个是和基础运营商互联。

  最后和大家探讨一下电信市场今后的发展思路。我们国内的制度环境不太完善,要加强我们的制度引导,修改国内的法律法规,另外一个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精神,进一步完善审批程序,尽快出台相关配套的办法,调整国内的市场。中国国内的有关监管几乎全部根据国内基础运营商来设计的,今天上午我们讲到了一些思路,在中外合资企业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监管怎么办?这个不是一个简单国民待遇就可以回答所有的问题。在政策上第二个方面一定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政府部门监管机构提供标准化的审查文件,缩短他们的准备时间,而且可以提供专业咨询服务,政府部门要积极的响应企业商业决策,企业作出决定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政府要响应。第三是配培养良好的投资环境。要建立高质量的信息交流平台,这个平台预计在春节前后开通,之后通过网站来宣传一些政策法规,也可以由政府引导、帮助他们。第四协议的实施也可以建立绿色通道。未来考虑电信市场的开放,要考虑充分利用外资,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把已知和已治和已制结合起来,必须要推动外资企业在华的电信服务企业的本土化,从人才机会等等都要本土化,在条件成熟之后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对外资的审议。可以采取特殊政策引导外资企业进入二线市场,大家一开始进来的都是东部沿海地区,都是走廊地带,我们要引导他们去二线市场。之后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个是我今天向和大家探讨的,谢谢大家。

  迟钟::非常感谢陈金桥博士的精采发言,把总结的电信业投资政策,并且对外资进入电信业进行了非常系统的分析,对外资进入中国电信业提供了很深刻的帮助,现在我们非常希望听到投资者如何看待中国电信业,我们有幸的请到了日本集富投资公司亚洲区总管陈镇洪先生,他们过去投资的企业有3721、明基电器等,现在我们欢迎陈镇洪先生演讲。

  陈镇洪::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些风险投资心得体会。从风险投资来说,在信息产业,我们投了很久,在90年代蹉跎了很多信息产业,几年前我们开始投和电信有关的行业,从风险投资来说,我们不是投得很大,我们很多是投政绩服务,从电信角度来说我们是从设备好、从政绩服务。

  我们过去几年的经验上看,感官上说,风险基金投资在多的企业是不适合的,我们看到很多大的企业,比如说洪基也好其他的也好,每个企业都有面临的问题。中国的问题是中国很多的风险基金的社会市场是不容易的,我们吸取的很多的教训,在资本市场上成功的只有网通和联想,这个市场是不容易打的。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无论是亚洲区还是全球都是联在一起的,从台湾、韩国、日本的经济来说,很多人说台湾主要是做半导体和电脑有关的技术很好,它的经验如何传过去我们应该分享一下。很多产品还是给中国的手机做一些技术上的安排,我们从手机设计上来说从93年的宏观调控到现在,中国没有宏观调控,所以说对整个中国市场我们是很乐观的,影响也很大。韩国的独立的手机设计企业三星近年做得不是很成功。中国虽然说受韩国的影响,但是中国的企业还是有机会走出去,这个是很好的。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大家听了很多次了,所以这个题目我说得快一点。过去18个月中国多了很多成功的例子,有些人说是运气也好,是环境好也好,我觉得中国在积极准备。

  如果从买家的角度来说,在中国投资的海外公司在香港上市也好,在其他地方上市也好,对条例来说,风险来说,他们基本上不担心风险。从时间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座很多是企业家和财务顾问,从经营上来说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证明选定时间很重要,如果他们最终做的融资,如果他们说我这一期不买,我付出的价格可能是这个的好几倍,有些国家有一些强迫性的指标,所以我觉得买东西的角度来说,我感觉基本上是和数字产业有关的。

  今年最后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是这家公司,两个星期前在美国上市是11元钱。大家看这十多家公司都和电信有关的。风险基金还是走增值的,不增值和产业投资者也不一样,有时候和中国不是很有关系的。美国有个硅谷,亚洲区有个硅谷,日本有个硅谷,我们希望中国的企业去韩国、日本和美国,我们自己有四个人,这四个人的技术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他们都是从财务、从投资经验上都是比较好的。比如说这个公司想卖产品到日本怎么卖,他们会制定一个战略的计划。有很多作案子的人都说我们把自己目标定得很清楚就好,我们则会和我们日本总公司的队伍和我们的投资人走在一起,单说打市场,来来去去,分销还是别的什么,我认为根据产品不同方式也应该不同。基本上我们感觉因为每一个市场的战略基本上定下来,这是我们在他们的总公司安排的活动。我感觉到海外,硅谷也好,日本也好,他们推销要求是很具体的理念,多元化的,从这个经验上来说中国公司在这一方面做得还不够。我们看这个成果,从成果的角度上说这个公司是第一家在日本打开销售,在技术上说包括EMI等有90%的部分,从投资人的角度上说我们希望产品在海外市场成功,从销售和利润的角度来说他们是有一定的贡献,在2001年和2002年收口的。

  坦白说我们在3721做的增值服务不多,中国市场很大,很多人说我们有兴趣,但是没有准备好,还没有时间。我们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从并购内容的角度来说我们做了一点功夫,坦白说做得不够,我们在并购上给了他很多的意见。我们从产品投资到科技投资我感觉到,91年中国是一个情况,和无锡小天鹅也好其他的一些企业也好,我们对生产能力是很小心的审查,但现在中国已经不是计划经济,但是对供求问题没那么敏感,比如做半导体,有好多的公司在做,我感觉市场上我们对供求很守信的,因为吸取了很多的教训。

  我们是有三个队伍,亚洲、北京、香港、台湾、韩国和新加坡,我们得做了很多的联系,有17个投资人,在中国投风险基金坦白说,很不好意思说,我们是很好奇的。第一家投中国的是3721,过去七年我们投了很多的案子。

  总结一下我们在中国的投资经验,和今天的主题有关,除了3721以外是FIBERXON,我们是今年初投进去进行第一轮投资,这家公司是亚洲区头五家增长最快的企业,今年大约有4000万美金的收入,这个案子是很成功的。上星期我们非常高兴,有两家企业在美国上市,有一家在台湾上市,大约有8000万美金的销售,增长的速度也很快。四年前我刚刚来中国的时候投的,现在台湾的市场上市。另外一家是宇龙通信,我们投了400万美金进去,是唯一的投资者,这个案子我们很开心,如果有机会我们会把这个公司运作到美国上市。谢谢大家。



新浪科技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硬件驱动程序高速下载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