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从SKT看韩国电信海外扩张战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9日 14:26 通信产业报 | ||||||||||||
文/胡春刚 在2004年国际通信展上,韩国SKT(SK Telecom)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从早期与联通默默无闻的合作,到今天全面向中国电信服务领域渗透,SKT已经渐渐成长为世界电信领域的一个新的巨人。而其发迹史是如此之短,与韩国电信业海外扩张战略的成功是分不开的。
飞速成长的电信巨人 SKT前身是韩国移动电信公司(KTMC),成立于1984年3月,是由韩国电信将其移动业务分离形成的。KTMC在1994年开始私有化,并于1997年3月更名为SK Telecom。1993年3月,韩国信息通信部选择了CDMA作为韩国商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标准。1996年1月,SK电信就相继在汉城等几个大城市开通运营了CDMA业务。到2001年,SK占有韩国45%的移动电话市场,用户多达1500万。 在韩国电信海外扩张战略的指导下,扩展海外市场一直是SK的重要战略思路。SK雄心勃勃的计划并非是纸上谈兵,以中国为例,目前SK在中国的总投资额已经接近10亿美元,而每年的交易规模已经达到30亿美元。以这样的增值速度和以后在中国的加速度发展计算,中国无疑将成为SK的海外最大的市场。 成功背后的政策动力 SKT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功,与韩国政府开放式的电信业管理政策是分不开的。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韩国先后三次进行了目标明确的改革,以开放国内电信市场。 第一次(1981-1990年)改革目标是政企分开。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20世纪80年代以前,韩国通信业一直由政府垄断经营。从1981年起,韩国通信产业实行政企分开,陆续成立了韩国电信(KTA,后来的KT)、韩国数据通信公司(DACOM)和韩国移动通信公司(KMTC,后来的SKT)三家国有电信公司,分别负责垄断经营韩国的国内固话、数据通信和移动通信业务。 第二次改革(1990-1994年)目标是开放市场,根据《信息通信发展协议会》的建议,1990年韩国政府发表了新的通信政策,修改了《电信基本法》和《公用电信事业法》,使韩国通信政策有了很大的改变,重新划定电信业者的分类,国内电信市场出现了适度竞争的局面,并向外开放电信市场。 第三次通信改革(1994年以后)目标是扩张海外电信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韩国政府在1996年宣布,外国公司可以有限制地进入韩国电信市场。同时鼓励移动电信运营商、增值业务运营商参与海外合作与运营,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放松管制,促进海外竞争。 循序渐进效果明显 一直以来,韩国政府都在支持以CDMA技术为基础拓展海外移动市场。韩国自1996年起推出CDMA服务以来,已在这一行业内累积了不少知识及经验,现在它正以CDMA技术为基础拓展海外市场,希望在全球移动通信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在韩国政府的支持下,以SKT为代表的韩国企业已经向美国、中国、印度、蒙古等4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CDMA技术及设备,预期中国和印度等新兴CDMA市场在未来数年内可创造出1亿用户以上的需求规模。韩国的政府主管部门情报通信部还决定为移动通信产业进军海外提供支持性经费,2002年的经费金额为30亿韩元(约合230万美元),2003~2005年则均为50亿韩元(约合380万美元),并支持韩国厂商在印度、东南亚等市场潜力极大的地区举办巡回展览,加速进入仍采用模拟移动通信的第三世界市场。 在中国,CDMA运营商中国联通从筹备CDMA网络到2002年1月正式推出,以及一直以来的不断网络优化升级和整合等系列工作,都有SKT的参与,而在移动通信增值服务领域的后续合作前景更是广阔。 SKT是伴随着韩国电信业的改革成长起来的。其循序渐进、分部到位的效果明显,值得深入学习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