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观察:国产手机商的下一条道路 国际化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5日 16:21 ChinaByte

  文/马健

  最近市场研究公司Gfk Asia发布了一件关于中国手机市场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今年1月-6月在中国售出的手机总量中,中国品牌所占比例已从49%降至46%,销售额则以42%降至37%。并声称如果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没有大幅度改善的话,中国国产手机的前景并不容乐观。出现这样的现象并不让人们惊讶。

  在此前,就有很多媒体和专家认为2004年将是国产手机全面陷落的一年。2003年,国产手机凭借对本土市场的了解,和对渠道的调整,以及及时推出新的机型低价等手段,很快取得近60%的市场份额。

  而在2004年,随着诺基亚等国际巨头对中国市场渐渐了解,通过对分销渠道的调整,和及时推出适合中国本土消费者口味的手机和全面降价等,诺基亚等国际巨头已经“醒来”,通过学习本土厂商,本土厂商的优势已慢慢丧失。也许,现在正是国产手机反醒的时刻了,它们应该明白,在国内市场逐渐饱和和缺乏核心技术的情况,什么是下一条道路?

  坚持国际化

  在这方面,中国国产手机商波导和TCL正走出了坚定的一步。它们分别和西门子、阿尔卡特合作,不仅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国际化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从企业来说,像诺基亚、麾托罗拉、三星等巨头已纷纷加大对中国的投入,坚持本土化方针,以求在中国这个发展迅速的市场谋求一席之地,如诺基亚正任命本土人士何庆源为中国区总裁以及在中国建立3G研发中心就是一个明证。

  正如张瑞敏所说,不是狼来了,还是狼群来了。从企业内部来说,与国际巨头比较起来,它们都早已进入世界500强了,而中国最大的手机制造商波导,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仅为108.41亿元,净利润2.45亿元相比世界500强最后一名也是相差得太多。中国国产手机商都很小,必须长大。

  但现在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一方面,国产手机商要成长,要迅速长大,但是另一个,国产手机商的自身质素不可以顺利支持这个成长过程。所以对国产手机商来说,在这个时候,惟一的一条道路就是全面国际化,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有的国产手机商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TCL集团总裁TCL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就指出:从战略上来讲,国际化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竞争的全球化与格局已经逐渐形成。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市场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国际化的竞争。

  我们的对手也几乎全是国际公司,他们的经济规模、经营能力及市场配置,都是全球化的。目前我们只是在中国这个区域市场里与之竞争,但从长远来看,未来中国企业若要在这个领域内生存、发展,就必须是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了。

  国际化应该怎么走?

  在国际化方面,中国最大的手机商波导和TCL都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国际化的途径有很多种,以中国企业目前的现状,没有实力硬拼,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市场,选择容易达到成功的方式。”李东生的战略选择正是现在很多企业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它们先攻占竞争较少的东南亚等市场,获得优胜地位后再逐步去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与知名品牌一较高下。

  与市场饱和和竞争激烈的欧美发达国家手机市场不同,在印度、印尼、菲律宾、越南、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对国外品牌的忠诚度比较低,但是价格非常敏感,凭借比国外品牌的低档手机低5%-20%的价格优势,波导和TCL等国产厂商很容易就在这些发展中国家占据了一席之地。百度一下波导公司提供的资料可看出截止5月底,波导公司已向亚洲市场出口了100万支手机,而且在年底销售量有望再增加两倍,达到300万支。也有不少分析人士对中国国产手机商持肯定态度,Charter Equity Researeh分析师斯态德就认为,再过五至十年,全球五大手机制造商就会有中国公司的身影,此举为行业巨擘诺基亚与麾托罗拉带来了挑战。

  波导正是先行者之一,波导通过与手机开发、起步晚的国家运营商合作,提供定制化手机的方式,有效地凸现了性价化优势,取得显著效果。现在波导除了为不发达国家如墨西哥的电信公司提供定制手机服务,凭借良好的性价比优势,波导已经可以为欧洲电信商运营商沃达丰、orange、法国电信、T-Mobile提供定制手机,依靠它们的强大渠道动作能力,波导已成功进入欧洲市场,甚至还进入诺基亚的大本营-芬兰市场。而TCL在采取先易后难策略进入发达市场后,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就是采用收购当地一些形象和渠道比较好的品牌的方法来进行国际化尝试,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学习宏基

  当然,这只是说波导、TCL在国际化取得初步进展,进行国际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市场、研发等方面的国际化,也只是国际化的表面现象,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管理水平的国际化和国际人才的不足,也许才是中国国产手机企业进行国际化最大的难题。

  张瑞敏一次在谈及什么是海尔国际化方面最困难的问题时,他坚定地说是国际化人才的不足,培养国际化人才比想象中困难地多。在华人企业国际化程度,也许最为人称道就是宏基,尤其在培育国际经理人方面。

  宏基自己创立了本企业的高层管理培训中心,培训自己的高层管理人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与国际知名的商学院如沃顿商学院、哈佛商学院展开合作,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国际化管理的培训,为其学习最新的管理理论和思想提供充足的条件。最后,这些接受了国际化培训的高层人员,为宏基在国际化方面立下了“赫赫战功”。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病重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