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政府采购拯救国产软件的未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1月13日 16:40 《财经》杂志 | ||||||||||||
文/本刊记者王以超 政府采购的天平从一开始就是向国产软件倾斜的 对于金山公司总裁雷军来说,2001年12月28日无疑是完美的一天——国务院修订后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在这一天公布;同日上午,北京市首次大规模软件采购中标结果正
尽管金山公司拒绝透露这份在零售市场高达1500万元人民币的订单到底能给公司带来多少真金白银,但政府采购看得见的“钱”景无疑让金山这样的软件企业深受鼓舞。据悉,除了这笔订单,金山目前还正在争取六七家省级政府的采购合同,这一切无疑使金山站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跳板上。 当天下午,金山公司就在位于北京中关村地区的友谊宾馆雄心勃勃地宣布,其最新版本的办公软件WPS OFFICE 2002将于2002年6月之前正式问世;同时,专门为LINUX系统设计的WPS也将于2002年2月份杀青,并争取于夏天正式推向市场。虽然现在讨论WPS能否恢复当年在中国办公软件市场超过90%的市场占有率还过于遥远,但在WINDOWS时代被微软夺去荣光的金山,已经不甘于蛰伏在巨人的羽翼之下,它正在试探着迈出颠覆目前格局的第一步。 2001年8月29日,国家版权局、国家计委、财政部以及信息产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政府部门应带头使用正版软件的通知》,四个月后,北京市政府迈出了第一步。而一旦产生连锁效应,就意味着一个庞大的市场空间开始启动。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目前还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但中国目前仅公务员就超过4000万,即使其中只有一部分转化为实际的市场,其形成的政府购买力也将非常庞大。估计仅办公软件方面的市场空间就可能高达百亿元的规模,加上在操作系统、服务器软件、中间件以及以杀毒软件为主的信息安全软件方面的需求,总量将不啻为一个天文数字。 虽然目前还很难判断国产软件能够在政府采购中占据多大份额,但无疑,政府采购的天平一开始就是向着国产软件企业倾斜的。除了建议优先购买国产软件的条文,随着2001年中国各级政府相继启动电子政府工程,信息的安全性也越来越被提上议事日程。较早前,曾传出一些国内软件企业联名上书国务院,要求政府采用国产软件以降低信息化成本并确保安全性的消息。目前中国政府机构普遍使用的WINDOWS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更是引起了普遍的关注。虽然微软承诺将中文WINDOWS系统的加密模块的设计交给中软公司完成,希望以此来打消政府尤其是包括军事机构在内的敏感部门的忧虑,但这并不足以使政府完全放心。 即使不从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政府的道义责任也会使其决定选择的倾向。实际上,通过大规模的采购来支持国产软件的发展,在国际上几乎是通行的做法,像日本、韩国等国家,本土软件能够占据超过50%以上的空间,政府采购的作用绝对功不可没。 有人也许会质疑这是否违反公平竞争的规则,但实际上,由于政府采购并非单纯的市场行为,这种表面上的不公平恰恰是基于政府责任考量上的公平选择。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俞慈声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指出,即使在美国,也有《采购本国产品法》规定联邦政府在基础设施工程中,必须购买本国产品。同时,美国政府还出台了《小企业法律案》,强制在政府采购中必须给小企业留出一定的份额,以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国产软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根据2000年的统计,中国上万家软件企业从业人员仅为20多万人。在北京市,目前1300多家软件企业中,从业人员仅为6.5万人,软件企业的平均员工数量尚不足50人。因此,政府如果能够以立法的形式对政府采购行为加以调节,无疑会给这些企业带来更多的成长空间,对整个产业也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不过,政府采购能够支撑的,也仅仅是庞大软件产业的一角而已,它潜在的受惠者也不可能遍及所有企业。因此我们仍然不能把左右整个市场格局的钥匙放在政府手中,然后坐等春天将至。事实上,政府采购只不过是加大了中国国产软件可能会有所作为的砝码,政策上的“加分”如果养大的只是惰性而不是竞争力的话,那么中国软件业的未来仍然值得忧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