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股票 | 科技 | 博客 | 播客 | 宽频 | 汽车 | 房产 | 游戏 | 女性 | 读书 | 考试 | 星座 | 天气 | 短信 | 爱问 | 邮箱 | 导航 | 通行证

世界通信巨头裁员如潮减负自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 10:25 IT时代周刊

   并购后遗症集中迸发

《IT时代周刊》记者/李萧然(发自北京)

  裁员风暴再一次席卷各大通信巨头!在2007年第1季度,各大通信巨头就像是相互约好了一样,开始大规模的裁员。

  2007年2月8日,北电宣布,为了降低成本,将裁员2900人。

  2007年2月14日,新成立不久的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阿尔卡特-朗讯公司宣布,作为全球调整计划的一部分,公司计划未来2年在法国裁减1468名员工。而阿尔卡特-朗讯公司负责人与员工代表的谈话透露,未来3年内,公司还将在全球裁减1.25万名员工。

  这些通信巨头出了什么事?突然裁员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目的?

  Gartner首席电信设备分析师田颖认为:“现阶段的裁员主要是由并购引起的,这与2000年和2001年整个通信行业的大萧条略有区别。”

  而BDA电信分析师张宇则表示,目前通信行业正处于一个变革换挡期,作为电信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设备制造商,裁员是主动寻求的理性调整,这对电信行业也不失为一种积极推动。

  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欧美是裁员重点

  这些裁员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在过去的2006年,它们都进行了并购或者是业绩表现不佳。

  阿尔卡特-朗讯的裁员,很明显具备这个现象。2006年3月28日,阿尔卡特以134亿美元换购朗讯的所有股票,两大公司合并为阿朗新公司。但合并后公司的业绩并未增长,财报显示,公司2006年第4季度亏损6.18亿美元。

  BDA(中国)总裁邓肯介绍说,对阿尔卡特-朗讯来说,重组是不成功的,裁员是正常的一件事。其实,任何一个重组、整合都有风险,从历史来看,大多数重组都不成功。整体来看重组计划很重要,不过最重要的是如何去执行,必须保证每天都在按照计划推进,包括财务部门、人事部门、市场部门。因为都是全球化的公司,整合会牵扯到世界各地的资源调整,所以整个过程非常复杂,也很漫长。

  另外重组将受到资本市场的监督,但是投资者却没有太多的耐心。面临外部和内部双重压力,如果重组执行不好,很可能造成内耗,影响新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阿尔卡特和朗讯宣布在今后的3年里会有14亿欧元(相当于140亿元人民币)的成本节省,这必然会带来大规模的全球裁员,也包括中国。从裁员的情况来看,裁员更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高成本地区,中国区的裁员相对较少。

  而在2006年6月19日,诺基亚、西门子双方将旗下的电信设备子公司合并,交易总金额约158亿欧元,成立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新公司计划首先裁员10%~15%,总人数将在6000~9000人之间。

  2006年9月4日,北电将其UMTS无线接入业务及相关资产(即3G业务)以3.2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阿尔卡特。在2007年2月,北电宣布的裁员人数高达2900人,而在2006年6月,北电已经进行了一轮1100人的裁员。

  对于这种并购后的裁员,Gartner首席电信设备分析师田颖认为,企业并购后,由于产品线相互重合,裁员是一种正常的调整;没有并购行为的企业,在裁员问题上则比较平缓,比如思科、爱立信等通信巨头。

  “当一个行业的毛利率持续下降,那对企业来说,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控制成本,而裁员则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一个通信企业内部人士表示。

  “此次裁员的地理位置特征明显。”田颖表示,裁员严重的基本是高人力成本的欧美地区,而像中国、印度等亚洲地区裁员幅度远小于国外,甚至某些部门的人员还有增加。一位北电中国设备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他到北电加拿大公司参加培训的时候就听到当地同事的抱怨,中国等亚洲地区增加多少人,他们那边就马上会裁掉多少人。

  田颖表示,把人员向低成本地区转移将是未来几年通信企业的一个重要趋势。一般来说,如果全球裁员的幅度在20%~30%,中国区则会小于5%,世界通信巨头除了会把非常核心的技术部门保留在总部之外,相对边缘的部门全都会转移到亚太地区。

  员工集会罢工抗议

  就总体市场形势而言,全球电信市场还是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3G网络逐渐在全球铺开,一部分开展较早的地区,比如日本、欧洲已经出现了将要赢利的曙光,而且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地区增速都在2位数以上。

  面对不错的市场形势,这些通信企业按理说应该活得不错,可是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要断臂自救呢?

  近几年,伴随着电信泡沫的不断破裂,过度的网络建设和重复投资的弊病开始逐步显现。此外,移动和固网逐步走向了融合,全业务运营日渐成为主流。两者加在一起,造成了全球的运营商纷纷通过兼并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规模经济效应,削减运营成本。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数目都在减少,通信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通信寡头越来越多,AT&T、Telefonica、Vodafone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需求集中造成的后果就是电信设备商的话语权越来越小,谈判议价能力下降得一塌糊涂。这就和国美通吃家电巨头的道理一样。诺基亚、西门子们要靠并购、裁员度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通信巨头为了日子好过而裁员,却引发了员工的抗议。

  2月24日,据外电报道,某通信企业的员工进行了罢工,抗议该公司的最新裁员计划。

  工会官员这样提出问题:“该公司最新的财报是历史上最好的,但现在宣布裁员,奖金也不如往年,你认为这可以接受吗?”

  愤怒的员工开始指责老板和公司文化。 一名工人在西门子CEO柯菲德的博客上留言:“我习惯于西门子过去那种大家庭的感觉,但是现在那种感觉没有了。”曾与西门子密切合作过的顾问也表示,工人们甚至希望柯菲德在目前对西门子的行贿调查中被扫地出门。虽然德国检方没有将矛头直指柯菲德,但美国舆论多次指名道姓说,柯菲德就是渎职的典型代表。

  去年6月,柯菲德将西门子大部分的电信设备业务都放到了与诺基亚的合资公司中,随后宣布了裁员。到了9月,明基宣布德国的明基西门子公司破产——虽然柯菲德强调手机业务交给明基代管是有前途的,但是愤怒的工人认为由于他的决策失误,导致了灾难的发生。迫于政府压力,西门子最后奉上4600万美元息事宁人。

  裁员风波甚至引起了政府高层的注意。2月26日,法国总理德维尔潘发表讲话,希望阿尔卡特-朗讯避免“强制”裁员。在与该公司高管洽谈之后,德维尔潘宣布, 阿尔卡特-朗讯同意通过“自愿离职的方式完成在法国的裁员目标”。阿尔卡特-朗讯宣布将于3月16日与劳工代表开会讨论裁员问题。

  但是,游行抗议还是接踵而至——劳工代表们随即呼吁在会议日期前后举行大规模游行,抗议裁员。

  员工的游行抗议,让这些企业三思。

  裁员背后是为压缩成本

  如此大刀阔斧地裁员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因为他们发现裁员是合并后企业节约运营成本的一种方式,也是公司调整业务及发展战略的一种需要。

  “通过裁员可以调整业务机构,提高运营效率,裁员还可以对收购、整合进行相关的适应和协调。”CA的CEO John Swainson介绍说,“但是降低成本、提高整合效率仍是其裁员、整合策略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以朗讯和阿尔卡特为例,双方同为电信网络设备供应商,在无线网络设备、固定网络设备以及运营商业务市场上都存在很高的业务重叠,所以需要裁员。据悉,这次裁员将为公司节约54亿美元开支。

  惠普是个很好的例子。尽管惠普在前CEO费奥瑞娜的领导下,公司规模与时俱进,但是华尔街对于惠普的要求远非公司规模扩大那么简单,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是他们更为关注的关键指标。据分析家预计,每裁减一名雇员,每年就可节省10万~12万美元成本。而每裁员5000人,就相当于每年为惠普增加每股15美分的营收额。如果所裁雇员来自低利润部门,则不但不会影响销售业绩,反而会增加公司营收。所以,HP CEO马克·赫德一对外公布重组和裁员的消息,华尔街即欢欣鼓舞,惠普的股价在随后9个交易日内也上扬了7%。

  而且,裁员还是公司调整业务及发展战略的需要。由于两公司合并后拥有的资源结构将发生改变,公司领导者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公司资源结构重新确定公司的业务及发展战略。在业务及发展战略的重塑过程中,公司原有的一些业务可能被砍掉,就职于这些部门的员工如果没有足够能力胜任其他业务部门工作则需要被淘汰。

  以合并了西门子和明基手机部门而成立的明基移动为例。合并前,

西门子手机部门对手机研发特别重视,而明基则相对更注重产品营销。合并后成立的明基移动虽然也重视手机研发,但从公司发展的角度考虑,特别是在一直亏损的情况下,明基移动选择了调整研发部门的结构,以便提高公司
竞争力
。明基移动已将位于丹麦奥尔堡的研发中心售出,最近又计划对
慕尼黑
的研发中心进行一定量的裁员。

  因而,虽然裁员会在公司员工中造成一定的恐慌,但只要工作得当,裁员对公司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因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只不过,各公司在裁员时还应多多考虑一个适度的问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