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通行证登录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滚动新闻 > 第八届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专题 > 正文

高新企业发展前沿论坛会议背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0日 14:05 新浪科技

  会议背景

  。。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的改造,党和国家历来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10月的第四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要紧紧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信息化进程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
让我们打过A有奖励分 05年百姓赚钱直通车!
UC:激情网络生活 曙光双核服务器热销中
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4年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节约能源、资源是优化结构的重要目标。必须坚决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

  。。胡锦涛总书记2003、2004连续两年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

  。。另外,早在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中就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时指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

  。。面对资源日益短缺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别无选择。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对传统产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实行改造的过程中,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也是贯彻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

  。。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进行的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在考察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时又突出强调了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国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突出位置,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要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实现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一体化。要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要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意见。

  。。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我国“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

  。。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高新技术企业是第八届科博会“高新企业发展前沿论坛暨世界顶级企业首脑峰会”的根本宗旨。第八届科博会“高新企业发展前沿论坛暨世界顶级企业首脑峰会”将站在全球的角度,以更加宽广的视野,高水平、深层次地研讨克服制约与关联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如何充分利用循环经济促使电子信息、环保、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全面、快速发展。

  。。始终坚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发展水平。第八届科博会“高新企业发展前沿论坛”必将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