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
![]() |
|
|
作者:胡舟 很少人知道的宜州和很多人知道的桂林之间,只要两个半小时的高速公路车程。 两个半小时时间置换的空间,已经足以营造巨大的风格差异。游过了充分开发的旅游城桂林,去山区深处的宜州古县听歌吧。 宜州人津津乐道的,是“三姐故乡”。去宜州的路上,和宜州人搭腔说话,他就会说,如果你不知道宜州,总知道刘三姐吧?刘三姐就是我们宜州人。 脑子里不要闪过北方冷落寂寞的小县城。即使是夜间12点的宜州,还是有霓虹在闪烁。街上车声人声闹着,还有烤玉米的飘香。 在宜州的第一晚,我们就一头扎进闹市的小吃街。用竹签串上一片酸木瓜,有点咸、有点酸、有点辣,清凉的滋味,一直从嘴里爽到心里。 10月底正是宜州最好的季节。秋风乍起,气候温凉。 宜州市中心的三姐广场上,音乐喷泉水花冲天,射灯映着广场背倚的山峦,绿意森森。不大的广场上处处是纳凉的人,举着吃食,每一张脸上都漾着生活的乐趣。 这是典型的我所喜欢的南方小城。小城的人们都如此热情和投入地活着,和享受着,让人想起“火热”的生活。在宜州时,正赶上当地的铜鼓节,宜州百姓把家里的铜鼓集到一处,210面,敲得震天动地热火朝天。习惯了大城市的机械、冷淡,“火热”,这种字眼在我们心中,已经生疏得几乎忘却。 每到这种南方小城,我都有还阳的感觉,整个人仿佛重活过来。 就是这样,重活过来。 租一辆三轮摩托,沿环城路走宜州城。路边有简陋的白色小灯箱,写着“正点茶楼”的招牌。停车,沿路望去,路基之下,是茂密的竹林,竹林深处,有寥落的灯火。稍高处也有,那种不大的小土坡上,多半是“高松岭”一类的茶楼。登高远望,宜州城里的龙江水在星光下泛着粼粼的波光。 随便捡一家灯火盛处停车。拾级而下,蜿蜒二十几层的样子,抬头,是“月映莲花亭”的木牌楼。不是只有一个好名字———是真的开在荷塘里的茶楼。几块木板伸展着,发现自己已经人在荷叶中。几根绿竹一立,简易的蓬顶,就是一个凉亭。藕花深处,三五个凉亭,就成了一座茶楼。在月色明亮的晚上,若得携二三知己,共此小酌,身畔荷叶亭亭,四周竹影千竿,远远有歌声自江上悠悠荡荡地飘来,和着簌簌的江风,不醉也是醉了。 说到歌,宜州好像人人都可以张口,自成曲调。他们说,三姐故乡人,自然善唱。赶上歌圩,对歌的精彩是笔摹画不出的。据说,当地的民间歌王,夫妇间基本不说话,就是相互招呼吃饭,也是用歌来的。这些小茶楼,多数都备有免费的卡拉OK,让人们可以一曲自娱。 如果是独行,又时间充裕,不妨拿一本手抄竖版的徐霞客日记,在“月映莲花亭”小坐,就着月光读徐霞客走宜山的记录,当真是“俯瞰旁瞩,心目俱动。忽幽风度隙,兰气袭人,奚啻两翅欲飞,更觉通体换骨矣。” 在1993年撤县建市之前,宜州一直叫作宜山。县的建制,远自汉时就有。一个有2100年历史的城市,总会有成箩筐的故事,和许多古意盎然的痕迹。黄庭坚、徐霞客、石达开、竺可桢、丰子恺都曾寓留于此。在山谷祠衣冠冢凭吊黄庭坚,在石达开的题壁诗前读“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虹”,遥想前贤丰采,心头自有古思悠情涌上。 宜州有下枧河,就像桂林有漓江。有水的城市天然有灵光闪耀。 清晨,行船17公里的下枧河,一路山歌相伴,两岸峰峦叠翠,船下水清如镜,波澜不兴。导游是壮乡少女,人甜歌美,让你感叹所谓“造化钟灵秀”。过流河寨,壮族风情的表演和游戏,是游下枧河最有趣的一幕,男士们尤其沉醉。运气好的“阿牛哥”,可以背上美丽的壮族“新娘”,虽然只是一会儿,也算艳福不浅。 宜州的好,就是在这闹与静之间。那些嘈吵的市声、火热的生活和清凉的独处、自然的宁静距离那么近,不需驾车远行去寻找,甚至可以在转瞬之间切换。对于我们这些既贪着城市生活的便捷舒适,又向往自然放松的人来说,小住宜州,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