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
![]() |
|
|
对亚洲IDC市场规模预测 Network Infrastructure Revenues,Access,Co-location,Hosting & Other(US Dollars in Millions):
注:因为省略小数关系,有些年份的亚洲数和各国的合计数有少许差别。 来源:Salomon Smith Barney Inc. estiamte
![]()
![]() 大中国地区IDC市场规模 中国大陆IDC市场占亚洲市场的份额
来源:Salomon Smith Barney Inc. estiamte
![]() 中国IDC市场的竞争态势 发展状况 据业内人士推测,到年底,在北京将有30余家IDC公司出现。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稍慢一点,但也各有近10家IDC公司。实际上,目前北京这个市场已经形成了有近20家与IDC业务有关的公司。他们是:北京电信(电报局等)、联通、吉通、网通、世纪互联、首创、第一线、盈动、清华万博、首信、263首都在线(电信三产公司)、飞华等。但是,目前在中国的IDC市场上真正具有成熟实力的IDC屈指可数。北京电信IDC(专线与主机托管)去年一年的收入接近2亿元。 各IDC运营商的优劣势 中国电信及其各省市数据局、中国网通、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其优势是网络基础资源、政策许可和规模,因此,他们在带宽方面以网络元素批发为主,在IDC服务方面以Co-Location为主,Chinalink公司在业务上同他们并没有交叉和竞争,而是一个紧密的合作关系。 中国本土原有的ISP公司转型为IDC公司,在投资上他们寻找的是风险投资,在资源上他们与电信部门有良好的关系,因此,在各省市的本地市场上,与Chinalink公司的业务存在一定的竞争。但是,目前这些公司无论是运营管理经验,还是资源整合能力,都还不具备扩展成为全国市场,特别是两岸三地市场的计划和能力,因此,也不是Chinalink公司的竞争对手。 香港房地产公司,如iLink,iadvantage,Diyixian等,他们具有资金优势、房地产的优势,他们可能会有两岸三地的市场计划,但是,由于缺乏领先的技术、电信资源和对中国互联网市场的了解,因此,他们在计划与完成计划之间会有很大的距离。 国际大型IDC公司,如,Exodus、PSInet等,由于全球化的业务发展,他们需要进入亚洲和中国市场,可能将与MSDW的业务形成竞争关系。但是,同时,由于MSDW可以率先形成市场和电信资源、客户资源占有的优势,他们也可能成为MSDW的战略合作伙伴。 国内IDC运营商分析 概况
国内各种类型的IDC运营商的优劣势分析
中国电信:据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介绍,8月初,中国电信开通了京沪穗间的2.5G高速环状电路,采用了IP Over DWDM技术,使Chinanet的网络性能和技术水平有很大改进,提高了用户的访问速度和上网质量。目前,Chinanet国内骨干网带宽达到17G,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G。 中国联通:中国联通开通互联网与数据通信业务。目前中国联通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已在127个城市开通165专线接入业务,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74个城市开通165拨号接入业务;互联网骨干网的带宽,沿海主要城市达到了622M,其它城市基本在155M。联通公司已经在上海开通155M国际出入口电路,他们的48芯光纤已经埋到了深圳罗湖,拟与香港电信合作,开通到香港的IP骨干网电路。 首都信息发展有限公司:首信已经搬到国企大厦。在原办公地点拟建立一个500平方米的IDC机房,与163连接155-622M。(目前开通了20M,MSDW恩菲机房与之共享) 铁道互联网(CERnet):CERnet租用的是总参的光纤SDH电路,全国骨干网已经扩展到155M,共8个地区骨干节点。下一步他们可能会直接租用光纤建立自己的622M或者2.5G的IP骨干网。 长城宽带网络公司: 长城宽带网络公司由四个国内的上市公司注册一亿元,拟在两年内投入50亿元,建立接入网络(最后一公路)。采用与物业管理公司、系统集成公司合作的方式,年底建设完成100万用户的能力,以10M以太网接入用户,互联网接入包月80元。估计他们能够实现这个目标。他们的合作者可能是网通这样的骨干网公司。 山东数据中心: 山东数据中心于5月19日成立,目前提供的业务包括主机托管、主机租赁、机架、机房租用及虚拟主机等。山东数据中心提供100M高速接入Internet的虚拟主机,帮助用户注册独立域名、提供不同规格的磁盘空间、集团电子信箱、FTP及TELNET权限、用户网站统计与分析报告等一系列企业上网的所需服务。 古城热线网络数据中心: 西安市建设成西部地区最大的网络数据中心,占地1000平方米的古城热线网络数据中心,位于中国电信CHINANET骨干节点机房,连接西北和西南的枢纽,一期工程可同时提供800台服务器托管,提供155M到2G带宽接入平台。中华网、263首都在线、易趣、索易等57家企业及网络公司的服务器纷纷落户。在西安市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3月在全国首次推出免费培训本地10万网民工程,同时针对企业“上网年工程”,在域名申请、服务器租赁、专线接入等网站建设的资费近乎降为零,为企业上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iAdvantage: IAdvantage是香港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属下新意网集团的成员,新鸿基是香港特区最大的地产发展公司之一,以兴建优质楼宇著称。1999年,香港开放电信市场,新鸿基透过其属下科技战旗舰新意网集团以服务器托管为业务的切入点,全力拓展科技业务。 DiYiXian:第一线在总参通信部的机房已经准备就绪,约200平方米80个机柜,利用联通与总参的电路。非常标准的设计,目前阶段是国内IDC机房很好的一家。 (注)SOURCE:<中国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状况调查> 国内外IDC的类型 目前国内外的IDC从业务类型上大致可以分成以下5类 电信运营商型:此类数据中心一般由基础电信运营商经营,凭借其在传统电信运营上积累的天然的电信资源的优势,通过向客户直接出售或出租电信资源获取利润。此类业务的代表有美国的AT&T、Level 3、国内的中国电信以及新兴电信运营商网通等。 专业服务商型:此类数据中心的核心业务就是提供服务器托管服务。它们一般向基础电信运营商租用相应的电信资源,通过数据中心的服务将资源转卖给最终用户,同时数据中心提供高增值的服务获得利润。他们的客户一般是传统企业和一些.com公司。此类业务的代表有美国的Exodus、国内的首都在线等。 系统集成商型:诸如EDS、IBM等。这类公司专注于特定的软硬件系统。它们主要以服务为导向,利用原有的客户群,向用户提供更进一步完善的服务。 信息流量控制型:此类数据中心一般向基础电信运营商租用相应的电信资源,通过将数据中心的客户的站点产生的访问流量转卖给其他网络运营商获取利润。他们的客户一般是访问量巨大的ICP站点。此类业务的代表有美国的AboveNET。 其他类型:这类公司主要来自于其他行业,一般向电信运营商租用相应的电信资源,通过与数据中心内有价值的客户站点进行资本合作,获得这些客户的部分股份,随着客户的成功,数据中心通过将所持的相应股份进行货币化获取利润。此类业务的代表包括许多国外的房地产商。 中国目前经营IDC业务的企业类型:第一类是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以及网通,它们在运营数据中心的同时,也是很多二级ISP商的带宽提供者;第二类是一些具备较强实力和超前市场意识的传统ISP公司,如世纪互联、首都在线,这些企业拥有多年积累的品牌资源,并且重视市场宣传;第三类是一些传统IT企业投资兴建数据中心,如清华万博等。 业务发展趋势:国外目前主要有两类公司介入IDC业务,一类是IDC专业公司,如AboveNet、DigitalLand和Exodus;另一类则是IT巨头,比如IBM、Intel等。IDC在国外的发展趋势,同网站的发展趋势相一致,也经历了市场细分的过程,细分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地域,一个是应用,比如有专门针对ASP的数据中心,还有专门面向数据库服务的数据中心等。在国内,在计划IDC的下一步发展策略时,所有的公司都考虑到了ASP。首都在线称其不会从事ASP业务,在这方面的业务主要是与各种ASP公司进行合作。而世纪互联、清华万博等IDC公司则在其自身的发展战略中制定了ASP计划。 竞争态势分析 国际IDC公司业务范围比较
国内IDC公司业务范围比较
目前,在中国网通、中国联通和中国吉通三大电信运营商中,中国网通的投资计划最为清晰。中国网通计划在一两年间在全国建立17座数据中心,平均每个2000m2左右。2500m2的IDC需要6000万~70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如果按此标准进行估算,网通建17个数据中心的投资大概在8亿~10亿元之间。这些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数据中心,将直接依附在网通目前正在建设的高速宽带网CNCnet上。2000年10月,网通的高速宽带网CNCnet一旦开始投入正式运营,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等地的网通数据中心,也将同时启动IDC业务。中国联通显然也不愿与IDC失之交臂,他们将利用自己的骨干网经营IDC业务,目前中国联通正在进行各省的需求情况调查,具体的投资计划暂时还没有作出。中国吉通则比较低调,对于投资建IDC一事,其有关负责人只是表示,将利用吉通拥有的金桥网发展IDC业务,并且准备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建设数据中心。而依托于CERNet的清华万博也雄心勃勃地发布了其进军IDC的业务计划。由于市场需求强烈,万博于2000年2月刚刚完成的IDC的规模和水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万博将投资2亿元人民币,建设一个面积为1万m2、可托管2万台服务器的数据中心。首都在线宣布其数据中心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营,一期工程总面积达2000m2。如果按建设IDC一般每m2需投入3000美元估算,首都在线的计划全部实施,至少需要投入2.5亿元人民币。 主要IDC运营商在中国的市场分布
主要IDC运营商的收入及市场份额
大中国地区的IDC市场规模 大中国IDC市场各运营商运营能力对照表
根据各运营商的IDC发展计划,预筹建的机房基本上在两年内全部完工,据此推算 各IDC服务商运营能力的扩张速度
机房面积所代表的IDC运营能力较好地代表了IDC的收入水平,可以按机房面积平摊运营商的IDC总收入。据业内人士估算,目前中国(包括香港)的IDC运营商的单位机房面积收入处于3600美元每平方米的水平。 大中国IDC市场各运营商收入增长预测 补充说明 以上对大中国地区主要运营商的收入及市场份额的预测基于目前它们的经营状况以及业务拓展计划。由于各IDC服务商为了在未来的市场中抢占较大的份额,或出于加强对自身宣传的考虑,因此业务拓展计划不免做得有夸大的成分,因此,图表上显示的8家IDC运营商占整个大中国地区的市场份额较实际偏大。然而,现有的数据可以清晰对比各IDC运营商的相对竞争力量的大小。 此外,各IDC运营商是否能维持业务持续增长,并形成如同图表显示那样的市场份额,取决于如下因素: 持续资金的获得 背景股东的投资跟进或转移 前期IDC业务的开展状况 业务计划的执行情况 IDC服务收益率的变化 竞争的激烈程度 相对总体实力的变化 IDC行业的兼并与收购 国家法律法规变动 中国IDC业务的有关政策法规 各种国际联网(internet)经营业务,包括Internet Acess Service(拨号上网/专线上网),lease line Service(DDN/FR/ISDN……),VPN Service等,均属管制业务,需要有ISP许可证方可经营,ISP许可证目前不向外商发放。对于国内投资,ISP经营公司审批的标准是,个人股权可以占到30%。(一般估计但未公布)加入WTO后一年,ISP经营中外商股权可以占到50%。如果国际联网业务涉及到基础传输网(Carry,如物理光纤网、微波网)的服务,则属于基础电信业务,目前禁止外商经营,中资公司进入市场也需要很严格的审批(一般情况均不批准)。 与国际联网(internet)相关的增值服务,如,Co-Location,Web Hosting service等,是灰色地带,属于未禁止但也未明确外商许可的业务,但目前一般情况主管部门并不进行严格干预和管制。如果以技术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可以不受管制。但,如果主管部门下一步明确为电信增值服务,就会受到一定的管制,即外商投资有所限制。 与国际联网(internet)相关的技术服务,如,Managed Service、ASP等,可以不受电信管制。只须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营业范围即可。 从上述描述可见,在中国现行的互联网政策法规下,IDC业务的市场准入涉及外商禁止、政策灰色、政策许可三个方面,因此,在中国加入WTO、互联网产业市场未开放之前,一个外商投资的IDC企业,要在中国同时开展Co-location,hosting,lease line,VPN等业务存在着一定的政策阻碍,必须有独特的政策策略设计。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