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5日电(新华社记者 李佳路)信息产业部、国家计委和财政部今天在此间发布了酝酿已久并几经修改的电信资费结构性调整方案。这次资费调整涉及面广、调整幅度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电信资费结构性调整。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这样大规模的调整呢?
据介绍,随着电信市场的逐步放开,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出现,电信业市场竞争格局的 初步形成,我国电信业也面临着世界各国电信业由垄断走向竞争时所遇到的一些普遍问题,即:如何调整电信资费结构、改变交叉补贴政策,实现公平竞争;如何运用价格杠杆,刺激消费,实现普遍服务;如何改革电信资费政策,遵循价格机制,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等。
首先,电信新技术不断涌现使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为运营企业降低成本提供了空间。如:光纤通信、波分复用等电信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电信传输的单位通信成本急剧下降,通信成本与传输距离的相关性减弱,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通信成本并不随速率的增长而正比增加。由于技术进步,运营企业满足用户需求的技术手段也不断增加,如采取灵活的资费结构、缩小计费单元、动态调整资费标准等。这些技术的进步为大幅度下调电信资费总水平提供了空间,为将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及时回报用户,电信资费必须不断适应技术进步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其次,企业规模效益日益突出使得新增单位成本快速下降。1995年以来,我国电信业年均增长速度超过40%,我国只用了10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50年的发展历程。电信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集约经营、规模发展。电信用户的飞速增长,提高了设备的运营效率,降低了通信的单位运营成本。为进一步开拓电信市场,拉动电信消费,保证普遍服务,缩小“数字差距”,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在保证企业运营效率的基础上必须大幅度降低资费总水平。
第三,电信资费调整也是适应电信业务发展的需要,从而调节供需矛盾,优化通信资源的有效配置。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通信业发展严重落后,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尽快提高通信水平,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资费制定时,允许运营企业向新装电话用户收取初装费,允许在一些电信业务上加收附加费、允许新业务试行较高的资费标准。价格杠杆的运用有效地缓解了供需矛盾,促进了通信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电信业务的发展,供需状况发生了变化,要充分发挥价格配置资源的作用,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动,向社会传递正确的资源流向信号,实现通信资源的有效配置,必须把过高的电信资费降下来。同时,大幅度降低出租电路等垄断业务资费,防止重复建设,扶持新兴公司的发展。
第四,市场竞争机制的逐步形成,需要进一步调整电信资费结构。长期以来,我国电信资费政策参照了世界上多数国家垄断运营时期的做法,运用不同电信业务之间的交叉补贴,即:国际收入补国内,长途收入补市话,城市收入补农村,办公收入补住宅。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广大中低收入的用户能够负担得起最基本的电话服务。但同时,由于这一政策的采用,也造成了长途、国际业务利润较高,市话业务普遍亏损的局面,使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各专业资费与成本相扭曲。
目前,我国电信资费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其中影响电信普遍服务,与广大用户密切相关的主要问题有:本地网营业区间与营业区内(市话)资费标准差距过大,使城市与农村的电话消费差距日益扩大。由于农村电话成本较高,虽然所制定的电话资费标准很高,但仍然处于亏损状态。过高的资费标准抑制了农村消费,城乡信息交流不畅,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为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消除电话消费的城乡差距,扩大城乡居民电话消费的服务范围,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开发的战略决策,有必要调整电信资费结构,逐步实现城乡电话同价。
第五,电信资费政策要逐步与国际接轨,适应电信体制改革的需要。近两年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产业发展的要求,我国通信业进行了一系列带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改革,实施了政企分开、邮电分营、电信重组。初步形成市场竞争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通信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新的市场环境,有必要进一步理顺电信资费结构,取消政策性收费,依法制定电信资费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并逐步改革、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电信价格形成机制,使电信资费政策逐步适应电信体制改革的需要。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科技短信第一时间掌握IT业界动态
点击此处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