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
![]() |
|
|
飞雪迎春到。一夜之间,茫茫戈壁披上了一身洁白的新装。航天城盼来了一场瑞雪。 飞船经过吊装,与火箭对接,与发射架整合,给火箭注入燃料等一系列紧张有序的工作后,航天城等来了一个不眠之夜。 这是中国航天人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极不平常的夜晚。此刻,我国新型载人航天发射场上灯火辉煌。为了将“神舟二号”飞船顺利送上太空,今夜,数以千计的科技人员正紧张地忙碌着。 “一小时准备!”扩音器里传来了指挥长的口令。 飞船发射定在今天凌晨,三九寒天,寒风凛冽,滴水成冰。站在气温摄氏零下十几度的戈壁滩上,来自首都和上海各大媒体记者们,一个个冻得浑身直打哆嗦。 (一) 如此恶劣的气候,无论是对工作人员还是发射场设施和船箭产品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为确保寒冬季节发射成功,发射场指挥部早就组织各参试单位,专门对产品和载人航天发射场冬季发射适应性进行认真调研,制定了防止人员冻伤和保障设备设施性能处于良好技术状态的措施100多项。经过多次低温运行的全面考核,证明效果良好。现在,百米高的塔架上,戴着防寒头盔、穿着“不怕冷”内衣和防冻羊皮袜子的火箭系统工作人员,正紧张地忙碌着。试验队二岗人员正一丝不苟地填写质量认证表;尽管火箭、飞船都有内循环热系统,上海航天局的技术人员在局长金壮龙的带领下,对飞船做最后的监测。 这是我国首次正样飞船发射试验,与“神舟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增加了3种主要系统功能,即留轨运行、舱内环境控制和应急救生。在这次任务中,船上13个分系统均参加飞行试验,凡是与航天员生命环境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运载飞船的火箭在技术上作了重大改进。所以,工作人员都格外小心谨慎。 灯火通明的测发指挥大厅,云集着数百名火箭、飞船和测发控制系统工作人员。中心0号指挥员郭保新镇定自若,准确地下达着一个个口令。坐在他右侧的发射场总师徐克俊,虽身经百战,仍不敢丝毫掉以轻心,只见他眉头紧锁,布满血丝的锐利双目紧紧地盯着屏幕前的一排排参数,唯恐漏掉一个疑点。发射前,他和发射场副指挥长张建启组织排除了飞船和火箭系统几个影响发射成败的故障。 这座大厅采用的现代化指挥监控系统,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自行研制的,代表了国内航天发射场的最高水平。大厅前的6块大小不一的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火箭、飞船各系统参数和气象参数。火箭研究院、飞船研究院、中科院等各系统总指挥、总师坐镇大厅,一个个全神贯注,随时准备提供最佳决策和应急措施。 有谁知道,为了将飞船送上太空,多少科研人员饱尝夫妻不能团聚之苦,亲人病重甚至去世都未能相见之憾,还有那身怀六甲的女科研人员一直坚守岗位,有的女干部未休完产假便上了一线……离发射还有40分钟,塔上第八层固定平台操作阀箱前,21岁的秦国兵在分队长的指挥下,将塔架控制开关向右旋转到位,接着按下启动泵。环抱着飞船的第三组平台开始动作,旋转,调速,平台转了180度,乳白色的船箭组合体完全展露眼前,飞船上的五星红旗图案格外醒目耀眼。远望去,夜幕笼罩下的发射塔,在百余盏聚光灯的照耀下,仿佛一座玲珑剔透的水晶宫。这是一座功勋发射塔,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就是从她的怀抱里发射升空的。 (二) 7小时前,身着洁白工作服的中科院科研人员小心翼翼地将3个生物培养箱放进保温箱,盖上棉被,然后送进了飞船返回舱。发射时,会不会对生物有影响?上天后,在微重力环境下,它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数十位科学家兴奋而焦虑地期待着。因为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空间生命科学研究与应用的实践。 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的总师告诉记者,在确保飞船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他们将积极开始空间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试验,力争使我国的飞船应用水平与国际接轨,使载人航天工程对我国的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和提高综合国力起到实质性作用。 这时,发射中心分布各点号的28台光测、遥测、雷测和安控设备一齐对准了发射架方向。 火箭部分系统加电、故检转电,飞船系统转电。封闭所有舱门!一时间,警车、救护车呼啸,塔上人员迅速撤离现场。 火箭发控台发出了5分钟信号,控制系统开始执行自动点火程序,于是,箭发动机舵机启动,瞄准窗迅速关闭。 (三) “一分钟准备。”激动人心的时刻来到了。 这时,控制系统转电,脱插脱落,塔架摆杆已彻底摆开,可谓箭在弦上,千钧一发。 “……5、4、3、2、1”所有的参试和参观人员几乎屏住了呼吸,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点火!”、“起飞!” 突然间,只听得一声巨响,轰隆隆似春雷滚过,似战鼓齐鸣,似龙吟虎啸……听,这是中华民族献给新世纪的第一声礼炮,这是炎黄子孙挺进太空的铿锵脚步。 腾飞!腾飞!加速腾飞!一束炫目的金色火光划破墨蓝色的天幕,银屑不断撒向大漠。12秒后,箭体转弯,向东南方向飞去,最后变成一颗闪亮的星星,消失在茫茫宇宙。 “光学跟踪正常。” “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抛整流罩”、“二级关机”……测量参数表明,火箭飞行一切正常,逃逸塔、四个助推器、一级箭体和整流罩残骸分别坠落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左旗、鄂托克旗和陕西榆林地区。 583秒,东风中心对青岛遥测设备测量参数实时处理后,报出了“船箭分离”这一令人振奋的喜讯。 接着,处在渤海湾的“远望一号”测量船传来了飞船准确入轨的参数,发射中心主任刘明山当场宣布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顿时,大厅里、观礼台上、旷野里、大路旁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 一年多的精心准备,60余天的日夜奋战,终于换来这辉煌的一刻。航天城内外响起了辟辟啪啪经久不息的鞭炮声,人们情不自禁地热烈欢呼跳跃,互相拥抱祝贺,为成功的喜悦激动得热泪盈眶。 满面笑容的刘明山主任告诉记者,飞船在轨运行期间,主要获取飞船舱内生命保障及力学环境数据,进行空间材料和生命科学等试验。完成有关试验后,轨道舱与返回舱和推进舱组合分离,返回和推进组合体进入返回轨道,两舱分离后,返回舱再入大气层,返回至内蒙古自治区主着陆场。(解放日报酒泉1月10日凌晨专电)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