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
![]() |
|
|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江泽民总书记的论断,科学、准确地把握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时代特征。当前,国际上科技“一超多强”已经成为经济、军事、综合国力“一超多强”多极化格局的重要基础。科技发展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各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定位。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发展最为迅速,每年都有新的突破。 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想象。 计算机技术正孕育着重大变革。量子计算机已进入最后攻关,目前已经开发出一种能够由氮气和二氧化碳来开启和应用的分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都在加速研究。这些新型计算机无论在设计和功能上,都远非现在的电子计算机所能比拟。 “后PC”时代正在到来。这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第三次浪潮的核心,要把普遍的计算技术运用到各种日常的器具之中,并使它具有联网功能和高度智能化。同时,信息技术的重点正在由技术转向信息,即转向对信息处理、信息的有效利用和信息的快速获取,这对于整个经济结构都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计算机的智能化趋势已经显现。将来有可能机器比人类更聪明,从而改变地球的文明。 因特网再度腾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因特网规模空前。现在全球已有12亿用户,跨越2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二是因特网向空中发展,向海底发展。向空中发展还在研究阶段。向海底发展已于1998年开通了一条名为“横跨大西洋一号”的海底光缆,联通了欧洲和美国。另一条名为“亚西工程”的光缆正在铺设之中。三是因特网正在更新换代。下一代因特网的速度要比目前快1000倍。电子商务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网络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999年,全球电子商务支出达1110亿美元,预计到2002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到2003年将达到3.2万亿美元。在这一虚拟的空间中,政府、企业、个人可以突破各种人为的边界,实现商业的交换或行政管理的全过程,这将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对现有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2、生物技术 生物学的新变化将改变医药、农业、制造业等,以人们观难想象的方式改变着未来的世界。而生物学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能使人们操纵生命。本来存在缺陷的物质,可以迅速向好的方向进化。人们还能采用生物技术使免疫系统的细胞获得进化,从而提高我们自身免疫能力和防止疾病的能力。 生物学世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创新浪潮迭起。1999年全世界种植的转基因玉米、棉花、大豆等,估计已达到1亿英亩。美欧大型制药企业开发中的新药品有40%是以基因组合为基础的。二是商业前进看好。例如肥胖基因的转让费就高达2000万美元。三是热点争议不断,科学、伦理并存。例如克隆人应不应该做,基因能否成为专利。这不仅是科学问题,也涉及伦理问题。四是边缘学科崛起,用途更为广泛。例如生物计算机科学就是把基因组和计算机的能力结合起来,使得人类对疾病的了解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生命信息学则是一门管理和解释大量新的生物和基因组信息的学科。 克隆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组织工程学”新学科,它是一个跨越医学、化学、材料学和遗传学的全新领域。利用这一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科学家正在培育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将使临床医学发生一场深刻的革命。 3、新材料技术 本世纪80年代以来,具有优异性能和应用前景的一款新型材料异军突起,成为当今科技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新材料技术的前沿是纳米技术。作为一个微观的工程学,纳米技术就是要对原子和量子进行加工,并且将其组装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一种结构,控制小到肉眼看不到的一种材料,从而为向微观世界跃进做准备。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现在已经在制造业中应用,并已制出只有米粒大小且能开动的汽车,只有蜜蜂大小的直升机。在微电子学上的应用,已经研制成功各种纳米器件,单电子晶体管,红、绿、兰三基色可调谐的纳米发光二极管以及利用纳米丝、纳米棒制成的微型探测器都已问世。此外,在军事、医学等领域也有广泛使用前途。有人预言,纳米技术所引起的世界性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将会比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国防等领域所产生的冲击更为巨大。 由于科技竞争力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世界竞争中的地位和前途,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凝聚力的关键,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本国的科技事业的发展,制订新的对策: 1、提升决策层次, 2、加强宏观调控, 3、强化科技投入 世界主要国家政府普遍提升了科技决策的层次。美国、韩国、印度等国纷纷成立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主席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大大的提升了国家科技工作宏观决策的能力。对科技的投资看作一项战略性投资。一方面大幅度加大科技投入,另一方面建立有利于增加科技投入的机制。韩国提出:到2002年科技经费要占到政府总预算的5%以上,科技促进基金从1996年的3.08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7.69亿美元。“日本科技基本计划”将政府的R&D投资增加到17万亿日元,比1995年增加一倍。 4、实施积极有效的科技人才战略 人才是竞争之本,未来的市场竞争和国家之间的实力较量,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是第一流人才和青年人才。美国在移民方面大大放变对高技术人才的限制。在美国59%的高科技公司中,外籍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科技人员总数的90%。 5、国家创新体系成为构筑科技与经济结合新体制的战略选择 面临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趋势的挑战,制度创新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90年代以来,国家创新体系成为世界不少国家促进技术创新、构筑未来科技与经济结合新体制的战略选择。国家创新体系包括创新资源、创新机构、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国家创新体系是一种网络,是一种系统工程,知识在人、企业、机构之间的流动是创新体系的关键所在。因此,产业界、学术界、金融界和政府是构成这个体系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而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科学研究机构和大学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依托和知识源泉,中介机构是知识扩散、转移的桥梁,政府是政策制定者和环境创造者,金融是充分实现创新市场价值的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培育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特别是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改革科技体制,提高科研效率,完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等,是许多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6、技术跨越成为后发达国家实现赶超的重要战略 技术跨越将成为落后国家赢得竞争主动的战略抉择,任何一个居于竞争优势的国家都不会把真正的先进技术转让出去,只有技术能力而非技术水平才是实现赶超的关键。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新科技革命为落后国家实施赶超战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展望未来,21世纪将最一个“大竞争和大发展的世纪”。一方面,围绕抢占经济、技术制高点的“无硝烟的战争”将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展开,而且将比20世纪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大竞争将促使各国在制度、政策、体制等方面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股推动科技更加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给发展中国带来新的机遇。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