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
![]() |
|
|
1.中国数字地震 2.台网概况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系中美地震研究科技合作议定书中的主要项目之 一。CDSN项目由中国地震局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及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IRIS)共同支持的。CDSN包括11个台站,即:北京、兰州、恩施、昆明、琼中、上海、乌鲁木齐、海拉尔、牡丹江、拉萨和西安台。CDSM的台网维修中心(NMC)和数据管理中心(DMC)位于北京,设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这两个中心负责CDSN的技术管理、台站设备检修、数据质量控制、台网数据编辑处理、数据服务和数据的国际交换。中美双方的CDSN的技术负责单位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美国地质调查局阿尔布开克地震实验室(USGS/ASL)。从每个台站的三分项数字化地震计上记录到的连续数据经数据管理中心传送给美方。CDSN设备、技术、数据为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及防震减灾事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CDSN作为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IRIS全球地震台网(CSN)的参与伙伴,为全球地震学研究也做出了贡献。 2.中国数字地中网合作历史及进展 中国大陆邻接印度、欧亚和太平洋板块的边缘,其特点在于具有复杂的地壳构造和高地震活动性。中美合建的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运行14年来,在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和其地球动力学机制的研究,对中国地震科学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建设始于1983年5月,历经3年的场地准备和技术实施,于1986年7月建成,1986年10月1日起,CDSN数据管理中心以试验方式向国内研究团体提供数据。1987年10月22日,该台网通过国际地震专家组的技术评审和验收,转入正式运行。1986年至1992年期间,CDSN称其为第一代台网。1993年至1997年,CDSN步人二期技术改造阶段,二期技术改造的目的旨在CDSN更新换代,使新一代CDSN(NCDSN)的软硬件设备配置和数据传输符合IRIS/GSN标准,并成为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在全球部署的新的全球数字地震台网的组成部分。 根据双方2000年1月6日至9日在中国海南举行的中美年度地震科技合作协调人会晤上达成的关于CDSN项目的共识,经双方多次商谈,双方正启动实施CDSN项目的一项新的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在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下更有效地利用CDSN实现中美双方的利益,中国地震局在“九五”期间建设了我国自己的国家数字化地震台网,其中包括11个CDSN台站。双方同意将CDSN台站的数据通过中方租用的卫星数据通讯链路,实时传送到中国地震局国家地震数据中心用于地震速报,并通过中美双方共同投资建立的高速链路,经CDSN数据管理中心与美方进行“准实时”的“基本连续”的地震数据交换。该计划需双方在数据下载、传输、回放及处理几个方面相互配合,美方将为实施这项计划提供有关硬件、软件、部分经费投资和技术支持。该计划将是CDSN合作项目为推进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做出的新贡献。 作为与CDSN有关的延伸合作项目,双方还着手执行中美地震仪器比测项目。该合作包括将中方制造的地震仪器运至美方进行检测,将美方制造的地震仪器放在中方的地震台与中方仪器比测两部分。这对提高国产地震仪器质量,促进我国地震预报工作,以及将国产仪器打入国际市场起重大作用。 3.CDSN合作项目的意义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科学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引人注目的。这些效益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通过合作,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硬件、软件设备系统和技术,为我国节省了大量资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9年底累计达800万美元左右。大大加快了我国地震观测现代化的步伐。 (2)通过合作,培养了我国第一代从事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网观测的科技队伍,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力量。通过消化与吸收,对研制我国自己的地震仪器设备,布设我国自己的现代化地震台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CDSN作为国际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网联合会(FDSN)和美国地震学联合会的国外会员,应邀参加国际组织的年会和学术活动,使我国在国际组织中占有有关技术领域应有的地位。 (4)引进科学的数字化地震台网的运行管理经验,是CDSN产出高质量地震数据和取得台网高运行率的重要因素之一。CDSN自1988年以来连续保持96%以上的数据可用性,被誉为最可信赖的台网之一,在国际上为我国争得了荣誉。 (5)从政治上讲CDSN作为中美地震科技合作的“重中之重”,在一些关键性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地震大使”的作用。 (6)CDSN自1987年投入正式运行以来,一直处于高质量的运行状态,为我国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研究以及核爆炸地震学研究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至1999年国内地震研究课题使用CDSN地震波形数据量约为6000MB。CDSN在为国际地震界提供11个台站的地震资料的同时,也得到全球范围内数十倍于我的地震台的数字资料。这些数字资料在中国地震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1999年发表的研究论文已超过120篇。 利用这些资料完成中强以上地震参数反演、地震的震源过程的研究等,也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重视,例如1996年11月9日发生在上海东北的南黄海地震矩张量解的测定,对震后地震趋势的估计和强余震预报发挥了重要作用。 (7)CDSN曾参加国际地震核查联试,在维护国家主权,促进世界和平的事业中做出了应有贡献。现在,根据全面禁核试条约(CTBT)议定书附件Ⅰ的规定,我国正在CDSN海拉尔台和兰州台附近建设属于国际监视系统(IMS)的基本台阵。另外,CDSN的北京白家瞳台、西安台、昆明台和上海佘山台已列人IMS的辅助地震台站,将向IMS国际数据中心(IDC)非实时地传输地震数据。这6个地点之所以被选为(IMS)的基本台阵和辅助台站,与CDSN公认的良好管理和高质量的数据分不开。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项目是中美科技合作最成功的典范之一。从一个长远的、历史的角度看,特别是从追踪高新技术,占领科技前沿的意义上讲,利用美国这一世界上地学研究基础最雄厚的合作伙伴的技术、资金、人力、物力,对于发展我国的地震学研究和防震减灾事业都具有战略和现实的意义。该项合作一直得到国家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指导,多次在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上被双方列为合作作顺利且富有成果的项目,该项合作也多次被中美双方高层在不同场合提到,江泽民主席在今年6月在美国杂志《科学》上指出“在二十年中,中美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对两个国家都有益,有着很广泛的合作,如高能物理、地震学、……” 中美数字地震台网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势头,在地震科学研究及中美科技合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