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新华社记者孙玉遐、李斌、白林)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连续四年空缺,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我国缺乏重大的“原创性”科
技成果,“原始性”科技创新能力在弱化,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有拉大的危险。它提醒全民族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科
学来不得急功近利,要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到实处。
“原始性”创新意味着在研究领域做出前人所没有的发现和发明,并得到国际国内科 学界的认可。据统计,现代技术
革命的成果约有90%源于基础研究和其它原始性创新。当今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在加紧制定和实施各类基础研究和
科技前沿高技术发展计划。
让人忧虑的是,许多企业因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未上场便先失
一招。代表委员们说,忽视原始性创新带来的损失是不可弥补的,这句话绝不是危言耸听。
中华民族历来不缺少智慧,我们的科技人员也有创新的实力。建国之初,张文裕发现了缝子原子;1965年我国在
世界上率先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6年陈景润首次完成1+2证明。目前,“原始性”创新能力的不足,国家、科研部门
、科技界和企业应共同深思,是体制的制约,还是投入的不足,抑或是浮躁、短视的心态?
但愿大奖空缺的警钟能让大家共同思考,找出问题症结,让科技源源不断地释放“核动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
爬坡的最强发动机。(完)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