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两重天 低价Napa不温不热遭遇尴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 11:30 IT168.com | ||||||||
文/Roosevelt 【IT168 评论文章】不知不觉,Intel发布迅驰双核移动计算技术平台Napa已有两个月。虽然在两大价格屠夫Dell以及神舟的带动下,洋货的Napa本本卖到了8999元,国货的Napa本本卖到了7888元,但仍然无法点燃整个市场的热情,使得低价Napa笔记本电脑不温不火,与热销的上一代迅驰平台Sonoma相比,真有点冰火两重天的味道。 其实这样局面并非偶然,笔者仔细的分析了一下,根源在于“剃头挑子一头热”:Intel和厂商之间,只有Intel“一头热”;笔记本电脑厂商之间,只有二、三线厂商“一头热”;厂商和消费者之间,只有厂商“一头热”。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如今的低价Napa笔记本电脑虽然价格下来了不少,但距离消费者心里的理想价格还有一段距离,更何况目前在低价Napa笔记本电脑上可选择的余地不多,一线品牌只有Dell,其余几乎都为国产品牌。 二、三线厂商的一头热 只要你去仔细的转一转电脑城,或者去浏览一下网页,你就会发现在低价Napa 笔记本电脑市场上,国货是绝对的主力。的确,从Intel发布最新一代的迅弛双核移动技术Napa平台开始,国内的二、三线厂商就走在了前面。当Intel正式发布Napa平台时,国内几家二、三线厂商都争先恐后的推出采用酷睿双核处理器的产品,比如TCL的T31、方正的T370N、海尔的W50N等等,一时间让人眼花缭乱,这些厂商还为谁是全球首家发布双核笔记本电脑大打广告战,借机来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甚至在春节前夕,TCL的T31、方正的T370N、夏新的M636已经摆上了货架进行销售。为什么国内二、三线厂商在Napa平台上的表现如此积极呢? 首先,Intel的Napa平台为国货反击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凭借Napa平台,国内笔记本厂商可以生产出更轻、更薄的产品,在外形上可以得到更大的自由设计空间;而随着笔记本电脑多媒体娱乐功能的不断强大,笔记本电脑已逐渐转化为消费类产品,而这正是国产品牌能够施展拳脚的领域。 最后一个比较客观的原因是这些二、三线的这些厂商手中的库存并不多。库存压力小,自然不用急着处理以前的产品来减少损失,可以“一身轻松,了无牵挂”的直接把Napa本本搬上前台。 而在Napa笔记本电脑的销售上,国内厂商更是不遗余力,TCL请来“超女”张靓颖为其T31代言,而夏新与国美电器在迅驰双核推广销售上也达成了战略合作。除了忙着请名人,找战略伙伴,国内厂商最大的杀手锏就是价格,由于没有过多的库存,低价不会造成自己产品的同门相残。如今活跃在市场上的低价Napa机型,主要有这些: • TCL T31 9999元 一线厂商的冷淡 反观一线品牌,则是另外一副景象。从一开始,在新机推出的时间上就落后于国内的一些厂商。如今,在Napa平台已发布2个月之后,除了Dell推出了一款在万元以下的Inspiron 6400以外,其他一线品牌在低价Napa笔记本电脑市场上都表现乏力。笔者简单的从市场的表现上,将一线厂商做了一个分类,见下: • 高价型——苹果、Sony、 华硕。如果说苹果的新款MacBook Pro这次开价就近两万的价格太高,但情有可原,毕竟人家精简了产品线,只剩下15英寸的机型在支撑。至于一向高端的Sony,其新发布的SZ、FE系列价格也高得没谱,采用双核处理器的价格都在16000元左右。而华硕,一款采用老模具的A6J,居然卖到14000元,让人不由抽了一口凉气。• 亲民型——Dell、Acer。Dell这个价格屠夫不是盖的,在一线厂商对低价Napa市场扭扭捏捏时,低调发布了8999元的Inspiron 6400。而AcerTM4202的价格虽然还在10000元左右,但已经显得很亲民了。 • 观望型——联想(包括ThinkPad)、东芝、富士通、HP、NEC。其实这五个厂商并不是没有发布最新的产品,只是迟迟没有在国内上市。不过按照这些品牌的一向风格看来,只有联想和HP可能会发布一些低价的Napa机型。 从这些市场表现可以看出,一线厂商对Napa平台的态度比较保守,其实也是无可奈何。主要原因还是库存压力过大,使得一线厂商如今忙于抛售采用Sonoma平台的产品。比如Sony,已经将FS35打出10988的特价,甚至一些迅驰一代上所采用的老Dothan核心的奔腾M处理器,也被搭配上915芯片组出售。可见,在迅驰从一代发展到三代这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一线厂商积压了太多的库存。因此,对于天天能看到Sonoma笔记本电脑打出特价的信息,我们也就用不着有什么好奇怪的。 面对来自库存的压力,一线厂商自然不愿意推出低价Napa笔记本电脑,否则肯定会影响自己以前滞留下来的Sonoma机型的销售。即使推出了采用Napa平台的产品,势必也会与以前高端产品的价格保持一段距离,因此造成如今一线厂商的Napa笔记本电脑的价格有点虚高。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一线厂商采取这样的销售策略,如意算盘可谓打得很“精”:消费者如果嫌Napa价格过高,可以选择Sonoma,帮厂商消耗掉库存;消费者如果选择了高价的Napa,那么厂商可以赚到更多的利润,甚至是暴利,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以利益为上的一线品牌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推出低价Napa笔记本电脑,推出高价的Napa笔记本电脑才符合他们的利益。 尴尬的Intel,尴尬的消费者 面对一线厂商以及二、三线厂商对Napa平台截然不同的态度,不仅我们消费者显得很尴尬,连Intel的处境也显得尴尬起来。 Intel在最近对外宣布,根据它自己的预测,其第一季度的收入只能达到87-91亿美元,达不到预期91-97亿美元的目标。这其中自然有AMD的因素存在,但在移动处理器市场上,面对一线厂商纷纷忙于处理自己的存货,Intel自然不能把希望只寄托在一线厂商上,否则势必会影响酷睿处理器的销售。而二、三线厂商积极踊跃的态度,让Intel看到了填补一线厂商“空缺”的希望,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Intel那么支持国内的二、三线厂商在第一时间推出Napa笔记本电脑。不过,Intel的如意算盘还是打早了,二、三线厂商的出货量远远比不上一线厂商,很难填上这个“空缺”,无法为Intel带来更多的利润,反而影响了Intel的整个收入计划。 如今在中国市场,消费者很难买到一款称心如意的双核笔记本电脑,要么价格太贵,要么选择余地太少,以至于有评论认为Napa平台的处境很尴尬。面对自己花了大力气宣传的Napa平台,市场反应却平平,这更深层次的尴尬可能只有Intel自己心知肚明了。 而消费者的尴尬又找谁去诉说呢?正如笔者前面所分析,Napa本本的价格太高,对于我们这个人均GDP才1700美元的国家(全世界排名100多位),可能会花掉一年的工资才能买到,代价太高。而且大家都清楚如今的Napa笔记本电脑价格都偏高,这不是明摆着给厂商送钱花,你会甘心吗?明知是个套,似乎却又不得不往里跳。 那么买低价Napa笔记本电脑吧,但选择的余地太少。不是笔者为难这些品牌,或者对它们有偏见,笔者只想问这么一个问题:如果不是从价格方面考虑,会有多少消费者真的想要选择这些品牌?他们对这些品牌的笔记本电脑的认可程度又是多少呢?想要改变消费者的这些看法,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总之,如今我们只能看着那挂在树上垂涎欲滴的红苹果,却怎么也够不着,而一旁的果农拿着没熟的青苹果和熟过头的苹果不断吆喝着,等着我们去挑选。也许等那垂涎欲滴的红苹果掉下来对我们才是最明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