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
![]() |
|
|
业界“老大”美国微软公司的一举一动都是全球媒体追随的目标。这不,一不小心,微软又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2月26、27日,美国司法部起诉微软公司反垄断法一案进入法庭辩论阶段,围绕小布什的新政、法官杰克逊的言论将对此案引起何种后果的话题未待冷却,北京时间3月1日凌晨2时,美国西北部发生的强烈地震又波及了微软总部--西雅图。当时,比尔.盖茨正在做演讲,地震使演讲中断了40分钟。事后,微软的发言人称,比尔.盖茨是其时表现最“镇定自若”的人。但是比尔.盖茨能镇定自若地应对针对微软的诉讼吗?…… 世界电脑软件业巨擘--美国微软公司被控垄断一案,沉寂了大半年后又引起新的关注。2001年2月26日,此案进入上诉程序的法庭辩论阶段。微软公司聘请的律师和作为原告的美国司法部及19个州的律师在哥伦比亚特区上诉法院的7名法官面前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口头辩论。 去年4月,法官托马斯.杰克逊认为微软利用其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及其它“视窗”产品中的垄断地位,将其“探险家”(Internet Explorer)网络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捆绑销售,抑制了创新和竞争,并于6月7日裁决将微软一分为二。微软不服并提出上诉,应司法部请求,该案直接呈送至美国最高法院。去年9月,最高法院又将上诉案退回给哥伦比亚特区上诉法院审理。 微软最终是否被肢解再度成为舆论焦点。据媒体消息,美国哥伦比亚特区上诉法院将允许公众通过互联网对微软公司反托拉斯案进行实时录音的口头辩论。美国高等法院曾于去年12月拒绝允许对美国总统大选进行网上实时辩论,令公众大失所望。这次微软开了例,看来关注者委实不少。 小布什当政带来一线生机 “千禧之年”似乎更是微软的“噩运之年”:先是深陷在“反垄断”诉讼的泥淖里不能自拔;股票又狂跌50%,失去了美国最有价值的公司的桂冠;随后又数遭黑客偷袭,让比尔-盖茨颜面大失。但似乎应了中国“时过境迁”的老话,小布什新政府的走马上任让盖茨看到了一线希望。 就在2月15日,布什任命了持保守立场的詹姆斯为司法部反垄断部门的副总检察长。詹姆斯此前曾公开作出过“微软提供的电脑操作平台使消费者大为受益”的表态,并认为肢解微软可能对美国的软件市场起到负面影响。由于这一部门将在微软垄断案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舆论普遍这预示着布什政府在针对微软的态度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会像前克林顿政府那样对微软采取强硬立场。 许多法律专家认为,由于小布什当政,而且本次的上诉法庭审判小组曾在1998年类似案件中做出过有利于微软判决,微软将有机会推翻杰克逊法官先前的判决,并迫使新政府的司法部等控方与微软和解。 根据程序,2月26日法庭辩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微软是否企图非法维护它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以及微软把IE浏览器捆绑到“视窗”操作系统中是否违法;27日,双方则就政府指控微软企图将操作系统垄断优势延伸到浏览器市场,与上诉法庭是否应维持原判交锋。 杰克逊:一不小心惹了祸 此番垄断案上诉之时,却生出了另一个焦点人物:美国地区法官托马斯-潘菲尔德-杰克逊。 在庭外接受传媒访问时,杰克逊法官曾表示,比尔盖茨对他自己和他的公司有着拿破伦式的概念,滋生于权势的傲慢,只图纯粹之成功,没有痛苦的经历和没有丝毫的退让,并声称微软的决策者不是“成熟的成年人”。不仅如此,身为法官的杰克逊以“高傲”来形容曾经做出有利于微软判决的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庭,并称如此宣判的法官“自行捏造了九成的事实”。 这些言论都被微软抓住了小辫子。在法庭辩护中,微软以此来攻击杰克逊的可信度,认为他心存偏见,因而他所做出的将微软一分为二的判定站不住脚。杰克逊的言论也引起法律专家的不满。他们说,考虑到杰克逊在审判此案过程中掺杂了过多的个人感情,这会对美国政府一方带来更严重不利影响,也很难以“垄断”为由令微软执行一分为二的判决。 巴尔的摩大学法学院研究反托拉斯的教授鲍勃.兰德直言,杰克逊法官原本是以2比1领先微软;但他在上诉法庭开庭前畅谈他的“拿破仑”论,反而让微软有“一半一半的机会获判无罪”。看来,无论反讼案的结果如何,杰克逊都将从此案中退出,整个案子将交由另一名法官来审理。 反微软者:“布什不管我们管” 原告们当然不甘心让案子不了了之,他们坚持要求美国上诉法院支持把微软一分之二的判决,以防止其滥用垄断权力。负责微软垄断案起诉工作的总检察官表示,即使小布什政府领导下的司法部对微软不予追究,各州还是要把官司告到底。 微软的老对头们,包括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Sun公司和Oracle公司在内的一联盟也在1月初敦促美国上诉法院维持分拆微软公司的决定。声明中称,任何较轻的惩罚都不会限制微软。微软利用其垄断权挤垮对手,并阻止真正的竞争产生。 为此,他们还请来了一位“重量级”选手曾在克林顿与莱温斯基丑闻中大出风头的前独立检查官肯尼斯.斯塔为之助阵。 前不久,38位民间诉讼人?私人公司?以亿万个人电脑用户名义提出对微软的共同诉讼,指控利用其PC操作系统垄断地位将价格抬得过高,要求微软支付巨额赔偿,法院判定微软胜诉。 包括微软主要竞争对手在内的两个技术产业联盟集团发表共同声明,对胜诉表示不满。他们说,微软的对产业的垄断不仅表现在有关案件中,也表现在微软官员平时的言论中。仅仅限制微软的行为不可能抑止垄断者,如果肢解令不予执行,微软将继续在其争取互联网业务的竞争中不受限制地扩大份额。 微软的明天会怎样 微软1975年成立之初,只有一个BASIC程序,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两个人。如今微软早已发展成了业内的“帝国”,其触角也伸到了软件业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成了世界IT企业的楷模,甚至也变成了传统企业的经典教科书。但眼下,这个软件巨人正经受着严峻考验。 其实,微软一直没有放弃过改变自己命运的种种争斗,也没有放弃改变自身形象的重重努力。虽然微软及时地调整了前进的方向,但这种调整能不能保证它一帆风顺地走入新时代,还需时日考验。 据报道,法院将在一两个月后作出是否维持原判或者改判的裁决。一些法律分析家认为,上诉法院会判决微软服从某种限制,但是将微软肢解可能不现实。 不可否认的是,在微软的头上,一直悬着那柄垄断法之剑。如果作出了分割的判决,微软该怎么办?如果没有分割,微软又应该怎么使自己不再落入反垄断的利剑之厄? 微软对话录 “公众对此案都很感兴趣,而法院的听众座位实在太有限。” 华盛顿当地时间2月26至27日,微软反垄断案将在网上进行实时辨论,美国哥伦比亚地区上诉法院在其网站的通告中这样解释他们这么做的原因。 “如果试图打破微软垄断是正确的,那么政府实际上是在用一个新的垄断替代微软的现有垄断。” 美国哥伦比亚上诉法院法官爱德华在主持美国司法部和微软的口头辩论时说。 “克林顿是一个失败者,他的自白是‘一派胡言’。” 盖茨被怀疑似乎是在从私人的角度指责克林顿针对他的公司提出反垄断案。 “微软公司享受着操作系统市场的独占乐趣。” 因“莱温斯基”一案而闻名的美国前独立检察官斯塔尔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评价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 “微软的存在怎么会抑制创意发展?这念头真可笑!” 曾经是前总统老布什幕僚人员的勃登.杰瑞是比尔.盖茨的支持者。 “盖茨视自己为拿破仑,他身上带着一种从权力和成功中得到的傲慢,而不具备从艰苦中得来的经验和后备。他公司里的官员们也都像小孩子一样。” 曾判微软一分为二的杰克逊法官如是说。他的言论无论在支持还是反对微软的一方,都引起了轩然大波。数字青年 李菁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