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
![]() |
|
|
资费被调高至原来的3倍;100万用户面临每月费用急剧上升;设备制造商面临市场急剧缩小;“小灵通”何去何从?! 话费骤升3倍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最新通知,俗称“小灵通”的无线市话从本月1日起,资费被调高了3倍(此为原文说法,未得到信息产业部证实——新浪编注)。而这一消息,连一些“小灵通”的用户都在十几天后的现在,才刚刚知道————因为事实上,没有一个地方电信局愿意提价,他们甚至这十来天里都在发愁,该怎么向用户交待,但执行则是必须的。 这一新的资费调整规定,“小灵通”的资费标准要提高至介于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资费标准之间,分为两档:一档基本月租费为25元/月,本地网营业区内通话费为0.20元/分(单向收费);二档基本月租费为35元/月,本地网营业区内通话费为0.15元/分(单向收费)。 这一新的收费标准,大约是“小灵通”原来参照各地现行固定电话试行通话标准每3分钟0.20元左右的三倍。而信息产业部的这一决定,虽然称主要是由于本地网无线接入电话采用的技术还有待进一步论证,而且是为规范市场、促进电信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防止盲目投资,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但其实更像是对不听话的争上“小灵通”项目的各地电信局的“惩罚”。 记者看到,在信息产业部办公厅于上月底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发出的以上这一“关于本地网无线接入电话有关资费情况的通知”中,信息产业部指出,原中国邮电电信总局曾多次下文,明令不得任意扩大PHS电话的试行范围。今年6月,信息产业部对于无线市话的建设和经营范围又专门作了一定限制。但是,该通知指出,一些省份的通信企业未按规定的程序执行,从本企业的局部利益出发,不顾全网的综合效益,任意扩大范围,增大投入力度,甚至有些省份的大中城市也开始经营无线市话。 据悉,目前,全国已开通无线市话的城市已有60多个,用户已接近100万,其中广东的用户达20万。 为此,信息产业部称,从“小灵通”去年开始在一些省市的地区试运行的情况看,“该项业务以其在局部区域可移动使用而别于固定电话,但其功能又低于GSM移动电话,因此其资费标准应定位于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之间。” 该通知指出,各地在执行以上新的收费标准时,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档标准,并允许以该档标准为基础,对本地网营业区内通话费在上下不超过20%的幅度内确定具体标准。这一新的试行资费规定试行期一年。 谁当“冤大头” 国内电信资费高一直是众矢之的,而众所瞩目的整个电讯资费调整方案在上次举行价格听证会后至今还未出台,“小灵通”的收费提高却“抢先出闸”,有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这是移动和联通“坚持不懈”告状的结果,是对“小灵通”的变相封杀。 有业内人士指出,本地网无线接入电话采用的技术还有待进一步论证及规范市场等并不是这次提价的真正原因,一切其实都源自“小灵通”对移动和联通这两位大佬“江湖地位”的威胁太大。 从去年底以来,“小灵通”可谓开到哪里火到哪里。包括西安、昆明、杭州在内的全国60多个城市上了“小灵通”项目,其中包括广东的肇庆、珠海、佛山等13个地市。去年6月肇庆市开通“小灵通”业务,仅一月余,肇庆地区6市(县)放号达5.4万多个,目前这一数字则已近10万。而移动电话“全球通”在肇庆发展10多年,总用户数不过15万多户,联通则只有数万户。在云浮市区,移动和联通发展多年加起来才只有2万用户左右,而“小灵通”一杀过去就抢到了1.5万的用户。 一位使用“小灵通”加“全球通”的用户告诉记者,手机没少打,但现在每个月的通话费用比以前节省了一半还不止。 对于“小灵通”业务的冲击,各地移动或联通都比较喜欢以一种高姿态来评论,如广东移动和广东联通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在承认造成一定冲击的同时,特别强调是对“低端用户”,但事实上,现在使用手机的人群中,真正对高消费无所谓的“高端用户”又有多少?移动和联通尽力想表现出“这点痛算什么”的态度只会更显出他们的无奈。 虽然重组后的中国电信没有移动运营牌照,但就“小灵通”而言,其所使用的频段本来就是信息产业部分配给中国电信用做无线本地环路的,从政策上别人“咬”不入口。但对于中国电信,毕竟没有移动牌照,而且由于管理体制上的原因,对于各地电信的做法也只能不反对不支持,于是,这就决定了“小灵通”在国内的发展一直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中。但在利益驱动的作用下,“分家”后正迫切地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各地电信局,看到了“小灵通”的庞大市场需求,投消费者“所好”,风风火火搞起“小灵通”,令移动和联通坐立不安,各种争拗随之而起,最激烈的就是兰州电信与移动之间由于“小灵通”业务的发展导致双方冲突升级,在互联互通上出现重大通信事故。 这种不明不暗的发展直到今年6月28日,信息产业部发文做“和事佬”,折衷将“小灵通”正式定位于“小范围低速移动无线接入”,应用范围“限定在县级市及县以下乡镇和大中城市人口相对集中的园区、社区、办公商务楼等的语音和数据通信服务”。但是“小灵通”愈挫愈勇,在各地的红火势头却似乎仍然有增无减。 而提价明显是在抑制无线市话的进一步发展,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缩小了“小灵通”与移动和联通之间的价格差距,无疑直接影响到的首先是“小灵通”的100万用户:他们要付出比原来多出近2倍的钱却享受原来的服务。而电信在费尽口舌向老用户解释的同时,对于新用户,吸引力自然也比原来的小了些。而无线市话的生产者————包括UT斯达康和中兴等,心里更加不是滋味。尤其是目前仍占这个市场70%的UT斯达康公司,更是如此。 心有不甘的“军火商” 作为生产企业,包括UT斯达康在内的一些公司则认为,在国内,移动电话双向收费,资费居高不下,更重要的是,经过技术的演进,此PHS已非彼PHS,与使用移动交换机接入市话的PHS系统有本质上的区别,UT斯达康公司开发的“小灵通”无线市话系统应用该公司的PAS“接入网技术”解决固网本地交换机的无线接入,既省去移动交换环节,又不必对中心交换机进行改动,从而充分利用中国电信的已有资源。机站使用远端供电,无需机房、空调,大大降低无线市话的投资成本。UT斯达康有关人士称,PAS依托固定电话网,不提供跨城市的漫游,不提供高速的移动服务,系统的造价就低了很多。PAS虽然需要很多基站,但每个基站非常便宜,只有一两千块钱,电信部门就有可能以很低的价格提供给广大老百姓。 事实上,抛开技术层面的争论,从市场层面上,一个不难明白的道理就是,最先进的技术未必是最适合市场需要的技术,而最实用的技术则是市场所需的,也是消费者想要的东西。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据知情人士透露,“小灵通”被“勒令”提价,令许多已经开通和本来正准备开通“无线市话”的各地电信局急得团团转。广东共13个已开通无线市话的地市电信局在省局的召集下前几天为此专门赴广州开会,但会议内容不得而知————电信部门不愿为此发表评论,并希望尽可能地低调处理,把影响降至最低。 不过,中国的事情,一向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虽然现在有关提价的通知已经到具体执行阶段,但各地电信局肯定会多少想出些对策,尤其是现在刚好新年、春节将至,通过各种优惠减免,尽量减低该规定对“小灵通”使用者的消极影响估计会成为一种地方电信局只做不说的“共识”————移动和联通不也经常搞优惠吗,彼此彼此,心照不宣。 而记者为此采访作为“军火商”角色的“小灵通”的生产者UT斯达康广东分公司时,有关人士也不愿多说,但他对于未来“小灵通”的市场发展仍作乐观估计,该人士认为,不管怎么样,其单向收费的优势是明显的,而且,其技术正不断有新的突破,如用“小灵通”手机上网,新型号的“小灵通”终端已具备WAP功能且无线传输速率已达到64K的倍数,“用起来会比现在基于GSM网上的手机速度还要快。” 该人士称,保守估计,仅广东市场,在目前20万用户的基础上,明年“小灵通”的用户翻一两倍不成问题。(南方都市报 邱小红)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