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 |
|
|
本报讯:近来,有媒体报道:“信息产业部最近再次向负责固网业务的中国电信集团下达‘最后通谍’,禁止中国电信建设及经营低价的无绳市内电话‘小灵通’服务,今后也不会再批新的城市开展这项业务。”就此记者特向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问询。 6月29日,信息产业部发过一个“关于规范PHS无线市话建设与经营的通知”。有关人士强调,此文旨在规范市场空间,提倡有序竞争。那份通知写道:“PHS作为市话系统的补充和延伸,定位于小范围低速移动无线接入。应用范围限定在县级市及以下乡镇和大中城市人口相对集中的园区、社区、办公商务楼等的语音和数据通信服务。”由此看来,这个技术并非与城市彻底绝缘。已经在大城市使用这项业务的用户,也不必担心今后是否能享受新的增值服务。信息产业部发文特别提出;“对已经商用和正在建设中的PHS无线市话系统,如属符合规定的应用地区,在其补办了经营许可证的前提下,可以继续建设经营。为了保护企业投资和消费者利益,对已建成的设施,在补办了报批手续后,可使用、放号,但不再允许扩容。” 据悉,最初在用户中出现的“小灵通”,是一家公司将国外PHS技术结合国内市话网络的情况,以无线接入方式代替传统的有线接入,将用户终端“小灵通”电话接入市话交换网络(采用这种接入方式的有中兴、UT斯达康公司),生产这个产品的目的是考虑到,90%的人在90%的时间里只在本地范围活动,换句话说,就是绝大部分人的手机根本不需要“移动”到外地。这个“嫁接”在市话网的“小灵通”其优点是,电信资费近似于普通固定电话,又能在一定范围、一定速度上满足普通大众的需求,因此,一经推出,在国内受到消费者热烈欢迎。至于在媒体上为什么出现上述误传,起因也许是兰州在开展“小灵通”业务上引发的争端。 据了解,这不是设备本身技术引起的,而是市场层面的问题,是局部地区在处理具体业务不当造成的。各地“小灵通”业务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各不相同,多数地区不会引发像兰州那样的争端。有关各方并不希望因此“以一概全”。
|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