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通行证登录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南方高科遭法院查封专题 > 正文

南方高科资金饥渴 启动两千万美元横向战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0日 11:41 互联网周刊

  手机业的黑马南方高科既要横着走、又要竖着走甚至跳着走,但是无论怎么走,关键还是要平衡好资本与实业的关系。

  本刊记者 夏雨

  在经历了短短4年左右的一路狂奔而今荣登中国手机市场的第四把交椅后,业界黑马

南方高科反倒忐忑不安起来。仰望手机市场的最高处,虽然触手可及但是无比艰险;审视自身,发现自己虽然享有“手机专业户”的美誉却是除此之外几乎两手空空,一旦身处险境,无其它救命稻草可抓。手机业已不完全是营销游戏,它更是一场资本游戏,面对如此困境,南方高科开始了三条路线同时扩张的游戏,但与此同时,它的资金链条也感受到了更大压力。

  结束危险之旅

  没有人否认中国手机市场是目前世界上最活跃的市场,这是令人高兴的一面,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这也是中国手机厂商面临最大挑战的市场。这里既有传统欧美重量级手机列强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的身影,又有新兴国家的手机新锐如韩国三星、LG咄咄逼人的身姿。而中国手机厂商之间的“窝里斗”更是愈演愈烈。富有战斗精神的国产品牌老大波导手机仅2003年一年“扔”在中央电视台等重要媒体上的广告费据说就达到了4亿多元。TCL在手机上更是折腾得不行,不惜冒着欺骗投资者的嫌疑,在刚刚实现公司整体上市之后又要将手机业务分拆出来再去圈钱来发展壮大自己。中国的手机厂商在近似一番疯狂地扩张之后已经出现了产能的巨大过剩。据权威市场调研机构统计,中国手机业的产能已经达到了1.7亿台,而实际的市场容量大约为6900万台,中国的手机厂商已经面临严重的生产过剩大危机。

  更让人绝望的是,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70%,增长潜力已经不多。而且,由于国内手机厂商在自主研发上的落后,核心技术几乎全部掌握在国外手机巨头的手中,企业获得的主要是“组装费”,再加上手机市场的过度竞争、价格战的频繁爆发,要想获得更好效益,做“手机专业户”已经成为危险之旅!

  “在此情况下,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市场上曾经一度传闻夏新、波导要造车,那还不是因为当在手机市场上栽个跟头时,还有个汽车可以指望着规避一下风险”,一位业界观察家说,“南方高科也同样意识到了只做手机潜伏着的巨大市场风险,因此尽快结束‘手机专业户’的危险之旅成了南方高科的当务之急。而南方高科虽然缺乏雄厚的资本支撑,却仍然采用了非常具有进攻色彩的三条路线的同时扩张战略”。

  2000万美元的横向战略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南方高科被排在中国手机市场的“老四”,但由于TCL、摩托罗拉、诺基亚并列第二,其实说南方高科是第六名才更名副其实。虽然南方高科与前五位相比好像“矮了一截”,却也是具有十足的战斗精神,大有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气概。在4月25日长沙的新闻发布会上,南方高科一口气发布了28款手机,而迄今为止,在任何手机企业的新产品发布会中,还没有一个拿出20款以上新品的,这种市场攻势让人吃惊。

  更让人吃惊的是南方高科的资本动作。在4月25号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司总裁陈震放出了“卫星”:南方高科的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要进入前三名;5年之内,挺进全球手机生产制造商的前五名。而且,陈震决非“虚言妄语”,而是有“实力”为证。南方高科已宣称投资2000万美元在长沙建设二期产业基地。到2008年底,南方高科手机的可控生产能力将提升到5000万台以上,并且还将在广州以外甚至海外建立生产基地,最终建成全国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之一。而这一切的总投资预计将达到1亿美元左右。业界观察家认为,这说明南方高科仍然想在手机业赌规模优势。而这正是南方高科的所谓“以毒攻毒”战略。

  这一战略毫无疑问带有非常强的赌博色彩。在中国手机业的产能已经面临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南方高科“逆市而为”颇具勇气。如果成功,南方高科自然将获得巨大的规模效益,但如果失败,南方高科“以毒攻毒”的战略不仅可能没有“毒”倒别人,反而有可能先“毒”倒了自己,可能会输得一败涂地。一位业界专家这样认为。

  不过,南方高科对此倒是不太担心。在它们看来,这里面既有规模悖论之玄妙,又有海外市场可作为避风港。规模悖论的逻辑基础是如果手机厂商缺乏规模,不能实现规模经济,则成本很难降低下来,在激烈的手机价格中很容易成为最先牺牲的“先烈”。但是,如果每个厂商都争着上规模,则必然伴随的是产能的急剧扩大而导致生产过剩危机,企业之间的相互厮杀将极为惨烈。一句话,如果不上规模,企业必死,如果上了规模,则有可能活,当然有可能死得“更难看”。对于南方高科来说,它们宁愿选择后者,做勇士的选择。

  而且,更令南方高科放心的是,他们在海外市场的成功会逐步化解其产能急剧扩张带来的巨大风险。在国产手机厂商中,南方高科对海外市场的开拓显得格外醒目。2003年5月,南方高科与欧洲一运营商签下一笔30万台手机的出口合同,这在当时是国产手机获得的最大一单外销合同。同年12月18日,由南方高科自主研发、生产的手机正式登陆宝岛台湾,成为大陆手机业当中第一位进军台湾市场的劲旅。同时,印度、中东、俄罗斯、南非等地也逐渐成为了南方高科的目标市场并已经有了巨大收获。正是鉴于南方高科在海外市场上的杰出表现,在日前环球资源(global sources)举办的“中国出口企业成就奖”评选中,南方高科荣获手机及其配件行业“中国出口明日之星”称号。据了解,南方高科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仍然在加大,到2006年,其预期的目标是占总体销量的30%。

  纵向整合价值链

  如果说南方高科靠加强专业化的规模扩张是横着走的话,那么通过整合手机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关系而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可以称为纵向上的竖着走。对南方高科来说,竖着走几乎是最轻松的事情,因为南方高科可以大耍空手道,不用实质性的资本投入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2004年2月28日,南方高科与国内首屈一指的元器件厂商风华集团建立价值链伙伴关系签约仪式在广东肇庆举行。两大IT巨头之间的亲密合作,在业界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巨浪。此次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开展价值链伙伴关系的合作,是南方高科整合供应商资源,延伸上下游价值链以实现手机配件完全国产化的重要步骤,也是加强质量控制,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高南方高科手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要举措。

  陈震表示,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后,南方高科在进行电子元器件原材料采购时,在价格和产品质量接近的情况下,公司会优先采购对方的产品。同时双方在供需、科研、产业等方面进行紧密合作,以整机企业的发展来带动中国元器件行业技术和产品升级。南方高科与风华集团同为国内拥有相关技术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双方的深层次合作将不仅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更是南方高科竖着走整合价值链战略的体现。

  “龙腾战略”跳着走

  无论是南方高科的横行,还是竖行,其主要的目的仍然是在强化南方高科公司在手机业务上的竞争优势。但是南方高科的“龙腾战略”却标志着该公司适度多元化战略已经拉开了序幕。根据《新京报》报道,南方高科将投入巨资渗入数码领域。

  在南方高科的“龙腾数码”战略发布会上,公司总裁陈震宣布,南方高科将建成“以移动电话为主线,以消费类数码电子产品为轴的科技化、时尚化、国际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也就是说,南方高科在数码领域的产品将从移动电话扩展到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记忆体模组、移动通信增值业务、数字电视等领域。据专家估计,南方高科要想实现这一多元化战略的梦想,在这方面的投资至少在数十亿元人民币以上。

  对于南方高科的多元化战略,业界认为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说是情理之中,是因为早先另外两个国内手机巨头波导和夏新早已有了多元化的先例。意料之外是因为南方高科多元化的速度。在手机业务上快速发展了仅仅四年左右,南方高科又大踏步地走向了几个新的市场领域。可以说跨度之大、速度之快,完全是跳着走的做法。而且,无论是笔记本电脑,还是液晶显示器、MP3等,南方高科毫无优势而言。南方高科能否像在手机市场上成为一个后来居上的黑马那样,在其它领域同样后来居上呢?业内普遍对此持怀疑态度,毕竟南方高科搞手机相对来说还是有基础的。南方高科研发中心的研究人员有不少是来自最早开展移动通信终端技术研究的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七研究所,正是由于这样雄厚的技术储备,南方高科成功研发了第一台数字GSM手机。而在其它领域,南方高科几乎是一片空白,毫无优势而言。因此,对于南方高科来说,多元化的风险不小。

  财务上会不会掉链子

  无论是南方高科的横着走,还是跳着走,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撑。陈震说,“合适的时候(南方高科)还将收购、兼并有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的国内或者国外品牌”。作为一家非上市公司,南方高科的资金饥渴可想而知。据记者对南方高科的内外部人士的访谈,就上市而言,南方高科目前的时机并未成熟,虽然南方高科有这方面的迫切需求,但是公司目前的业务模式很难取悦投资者。毕竟,目前南方高科的手机业务风险巨大,而其它的多元化业务还未能发展起来。

  不过,南方高科一直在寻求“资本突围”。为避免自己的孤注一掷与势单力薄,2003年5月,南方高科曾经试图联姻美国旭电公司联合建立手机的生产基地。在这一合资计划中,在美国NASDAQ上市的旭电公司的出资份额将占到70%,南方高科仅占30%。与旭电合作后,南方高科可以集中资源与自身优势,在研究开发以及市场营销方面有所作为。但是在7月份,南方高科与旭电合资建厂的计划由于种种原因已被搁置。南方高科在手机市场生死搏杀中失去了一条很好的资本“输血管”。

  所以,对于目前南方高科高速成长与多元化发展的模式而言,最关键的是在快速扩张的路上会不会突然缺“油”,出现资金链条的断裂。在缺乏外部大规模融资的条件下,南方高科保持自身的“造血”能力非常重要。比较让人担心的是,一旦市场不好,南方高科有多少资本储备可以持续支援南方高科这匹黑马的飞奔?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