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全球最大IT分销巨头 迪信通变革手机大卖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27日 12:03 南方都市报 | |||
![]() 今年将会是渠道激战的一年。相对于零售连锁方面的精彩纷呈,大卖场方面则相对沉寂,不过这显然只是一种表象,据记者从深圳迪信通方面了解到的情况,一场新的“大卖场”转型风暴正在酝酿。 牵手英迈解决物流难题 “说句实话,目前深圳迪信通的经营状况的确不是很理想,但是我绝对有信心为迪信通在全国树起一面大旗。”身为刚刚上任的深圳迪信通的总负责人,深圳迪信通的副总经理郭鹏面对记者毫不掩饰自己的信心。 而这种信心的背后,则是实力的支撑。据郭鹏透露,就在“5·17”前后,迪信通刚刚和全球最大的IT分销商英迈国际签下了一纸协议,今后迪信通的全国物流工作都将由英迈接手。“和英迈的合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物流平台和良好的成本控制,更重要是为我们提供了国际化运作的管理经验,这对于还处在高速成长期的迪信通而言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郭鹏还表示,今年迪信通还相继获得了天音通信、中邮普泰、诺基亚等众多分销巨头和知名品牌的产品直供权,据了解,这些协议几乎都是国内零售渠道中的第一家。“这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成本优势,因此我们绝对不会惧怕价格战。” 看来在经过一段的蛰伏期后,迪信通将会在深圳展开新一轮的攻势。 “大卖场”实验基地 郭鹏还向记者透露,迪信通还将以深圳为基地进行一系列的模式创新的试验工作,“而这一切,将是关乎大卖场这种业态的未来的。” 对于大卖场目前的经营模式,郭鹏表示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发展了两年多,大卖场模式的崛起固然是一个奇迹,但是在竞争对手长期的摸索和钻研的情况下,业界各方对于大卖场的基本操作模式已经有了全盘的了解,并开始了模仿和复制。“现在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和人才资源,几乎谁都可以开大卖场了。”看来,大卖场的模式急需创新。 服务创新成最大卖点 对于具体的创新方式,郭鹏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透露更多,不过从其言谈中,记者明显感受到一点,即服务将会是大卖场今后最大的卖点。 据了解,这种服务创新将会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售后服务的深化,郭鹏表示,今后的大卖场中将会直接设立手机厂商的售后服务平台,除部分问题重大需要返厂维修的产品外,所有的手机故障都将在大卖场中现场解决,另外迪信通还将推出会员制,并针对这部分客户推出终身保修的服务策略。 另外一方面就是增值服务的延伸,这方面将围绕着运营商和SP展开,大卖场利用其终端优势和运营商服务进行捆绑几乎已经成为了目前手机零售渠道的共识。而迪信通本身拥有SP公司的优势将也会在未来的大卖场中得到发挥,用户在购买手机的同时就可以在现场下载各种铃声、图片和娱乐、商务应用,而这一切也将免费提供。本版撰文/本报记者程鹏 商业资本争夺渠道话语权 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今年国内手机市场的增量空间仍然会有6000万部之多,但是相对于手机厂商已然过亿的产能而言,却丝毫不能改变“僧多粥少”的艰难局面。随着手机市场的日益饱和以及消费者的日趋理性,这种从别人碗里抢饭吃的情况会愈演愈烈。 对于这种情况,很多人的感觉是似曾相识,因为这一切和当年国内家电市场的演进有着惊人的相似。 众多的手机业者都在不断地反复强调,手机不会重蹈当年彩电的覆辙,但无可否认的是,产业资本的竞争升级再一次为商业资本控制话语权创造了大好机会。 对于国美和苏宁的崛起神话,人们当然记忆犹新,于是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势力”蜂拥而至,手机渠道的业态也开始空前丰富起来。 一线观察:手机“大卖场”“瘦身运动” 大卖场下一步将向哪里转型呢?对此,理论界已经提出了“体验经济”的说法。 显然,目前手机市场的消费特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早在去年的时候,“满足客户体验、张扬应用个性”已经成为了手机消费的显著特征,进入2003,这种特征呈现出了更加强烈的主流势头。 据CCID的调查显示,用户在购买手机时,已经开始逐渐超脱对产品本身的关注,开始考虑流通渠道和增值服务等问题。显见,在如今的手机消费中,价格已经不再是核心要素,体验和服务是否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正在成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对于这种变化,曾经高举“卖手机就像卖白菜”的大卖场如果不进行变革的话,显然是不能适应的。因此郭鹏认为,今年内大卖场将会展开一场“瘦身运动”,具体来说,大卖场的网络规模和成本控制不断增强的同时,卖场的面积将会不断减小,而针对客户的市场细分将不断加深。就迪信通而言,年内就可能会在一些大型的百货商厦里开设一些针对不同客户类型的产品专区,并在营业区域上和商厦本身进行融合。 例如在女性服饰专区内开设女性手机的专柜,一方面为女性用户购机提供了不少便利,另一方面也使得自身的产品销售更有指向性,能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