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杯 新闻 搜索 短信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电信与广电 > 正文

多媒体短信真的成了杀手级增值应用?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7月03日 10:18 通信信息报

  多媒体短消息服务(MMS)是一种非时实的多媒体短消息业务,从字面上很容易通过目前最受用户欢迎的移动增值业务SMS延伸理解为,MMS提供给用户这样的业务:可以像使用短消息一样收发更加个性化的多媒体消息,如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音乐等信息内容。在3GPP R99,R4和R5的规范中主要定义了不同类型媒体进行非实时传送的框架。在R4中所定义的是利用WAP协议作承载、短消息作通知的MMS业务,在R5中则定义了直接采用直接采用TCP/IP的方式的MMS。

  在目前的电信大环境下,被看作是移动通信新盈利点的MMS更受瞩目,很多人认为,有了SMS的成功,为MMS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用户基础,同时作为点对点的消息传送业务,SMS已经充分显示出用户对这类业务的需求潜力,因此MMS能够获得成功的胜算很大,在WAP宣告失败后,MMS成为全球移动电信运营商的希望所在。

  一、SMS的成功是MMS发展的基石

  如果说在1997年的时候,SMS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名词,那么,从1999年SMS在欧洲等移动通信用户普及率比较高的国家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2000年,全球SMS市场规模继续呈不可思议的上升曲线发展,

  2001年是SMS发展平稳同时也是超出市场预测发展速度的一年,截止到2001年9月底,每月SMS信息传送为230亿条,当时就预测2001年12月底全球SMS每月传送数就可以攀高到300亿条,其中亚太地区的超高速增长是SMS发展的重点。即便是用户数在增加,全球平均起来每用户发送SMS的数量仍然是上升趋势,图1给出GSM用户的每用户平均发送量。

  2001年的亚洲移动通信市场是全球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市场,SMS的增长更是令人吃惊,特别是菲律宾已经成为世界SMS业务量最大的国家。按照每用户每月发送SMS业务量统计,在2001年第四季度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菲律宾、日本和新加坡,每用户每月发送的SMS量超过12条。

  应该说SMS并不是在97年后新开发出来的业务,实质上从GSM网络建成开始就已经可以提供,但是只有在移动用户规模起来后这项业务方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发展起来,因此可以说移动用户的激增赋予了SMS发展的机会,尤其是预付费用户的激增,以及为预付费用户提供SMS业务的这一普遍做法。例如沃达丰从1998年9月提供预付费业务,同时为预付费用户也提供SMS业务。2000年一季度统计表明,该公司预付费用户中45%使用SMS业务,而同期使用SMS的注册用户比例为35%,在业务量方面,预付费用户SMS所占的比例同样也要高于注册用户。

  SMS业务量激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资费,从全球各大移动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业务资费水平看,SMS的价格范围从0.00美元(免费服务)到0.20美元,话音与SMS价格比在3左右。从某种意义上看,SMS最大的成功之处不在于给运营商带来营业收入,而在于让用户形成了“付费文化”并对移动数据业务有了直接的认识并产生了认同。

  二、MMS在未来移动通信中的地位

  我们首先要对短消息业务这个概念做些修正。在定义和描述移动通信业务时,SMS或者MMS不应该是一个业务,而是一个业务平台或者说是一种数据传送协议。

  一贯以来,在绝大部分的媒体上都可以看到说到SMS业务,因此久而久之大家都有这样的一个印象,SMS就是移动用户向其他移动用户发送文本消息这类点对点或者点对多点的消息传送业务。不可否认,这种传送方式正是目前SMS发展的主要业务类型。

  但从目前移动运营商能够提供的SMS业务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就是点对点(个人对个人,或者个人到多人)之间的文本信息传送,与固定Internet网络的电子邮件是同样性质的,这类业务甚至部分替代了话音业务的功能。第二类是基于短信平台上提供的各种移动增值业务,包括短信铃声或者Logo下载、短信点歌、定制的新闻、定制的笑话、智力问答等。这类业务根据业务特性的不同会被归纳到另外的移动应用层面,例如移动游戏业务、移动广告业务等。

  很明显,这些高层的应用在实现方式上有多种方式。例如用户可能通过发短信的方式参与智力问答,同时还可能在移动网站上或者通过WAP浏览器参与。因此我们不把SMS与类似移动游戏或者移动音乐等移动增值业务放在同一层次上划分。同样MMS也应该是属于传输协议或者业务平台这个层面,属于一大类业务。

  但MMS并不是SMS业务简单的升级或者替代,两者共存和互补。正如前面所分析的,SMS由于其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因此受到所有用户的欢迎,即便到了MMS得到大部分用户青睐的时候,SMS的这些特点仍然使得它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当然从传送数量上可能是要逐渐滑坡的。目前很多分析家认为2004年应该是SMS发展的高峰年,届时随着MMS的发展SMS发送量将逐步下滑。另外,目前很多移动运营商或者移动增值业务提供者都希望借助SMS来提供多种应用,希望通过发展SMS的高端业务来获得更多的收入,例如中国移动梦网计划。但受到SMS文本内容传送的限制,难以形成丰富的、多元化的业务体系。而MMS的出现使得很多高层应用的个性化实现成为可能,同时通过借助SMS已经建立起的运营模式以及用户使用习惯,迅速获得用户的认可。因此移动界乃至整个电信界对MMS寄予了很高的期待,认为MMS是首先利用3G网络特点提供用户需求明确的业务。在最近一次Global mobile Suppliers AssociationGSA 会议上,主要的议题就是:如何让MMS获得类似SMS的成功。

  从实现方式上讲,目前的2G移动通信网络也可以提供多媒体消息服务,也就是说,MMS并不依赖于哪一代移动网络,它能够在2G、2.5G及3G移动网络中提供。但出于业务传送内容对网络带宽、传输速度和移动终端的要求,只有GPRS网络或者3G网络才能充分发挥MMS业务的特色,用户才可能享受到MMS所带来的好处,因此有人称MMS是在GPRS上起飞,而在未来3G网络中走向成熟。

  因此说MMS可能是一国非常重要的航标,它是否在适合时间推出,并是否能够提供让用户满意的服务质量很重要。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20家移动运营商签订了MMS设备的定购合同,部分运营商能够在2002年夏天推出业务,预计在2002年的第四季度会涌现大批量的业务。

  但是,有了SMS的成功MMS的发展并非就是顺理成章的,包括MMS终端、业务价格的解决方案以及业务价值链各环节参与的程度都直接影响MMS的发展。

  终端问题是移动新网络出现和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只有sony和Ericsson推出了MMS手机,诺基亚在6月下旬会推出最新款的手机,价格大约在700欧元。但从价格、款式等各方面看,至少要到2003年下半年全球才可能有比较大的规模和改观,另外从SMS的发展可以看出,因为用户并不需要更换终端极大推动了用户的使用兴趣,很难想象大部分的用户为了使用这种增强型的、并非必要的业务而更换终端,尤其是对低端用户。对此供应商也有解决方案,对于非MMS手机,多媒体消息中心将发送一条SMS短消息通知用户,用户可以按照提示通过WAP或者Web方式上网提取自己的MMS。但这无疑不具有SMS得到认可的操作简单、简易、直接等优点,另外从实际开通业务的情况看,大部分的运营者初期提供的业务还是仅仅针对双方都是MMS手机的应用,例如在6月份刚刚开始提供业务的瑞典的Swisscom和澳大利亚的Mobilkom公司。

  另一个问题是资费问题。前面已经提到过,SMS能够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低资费策略,但毕竟SMS已经形成了移动通信领域“获取消息需要付费”的“付费文化”,对未来的移动数据业务发展是有利的,MMS同样需要维护和发展这种企业文化才可能保证这个行业的长远发展。但不同的是,MMS的资费不仅仅要包含线路传送的费用,而且可能要包含很多图片(例如明星肖像)、视像等方面的版权费用。因此MMS业务的资费应该是多样化的,可能需要根据用户传送的内容而收费。Ovum咨询公司根据对欧洲移动通信市场的调查,给运营商提供了一个定价框架,该框架的特点包括有固定费用、资费分等级,例如,只传送大容量文本消息(最高为500个字符)的用户(因为这是主要的方式)的收费为0.2欧元,而超过500字符的定价为0.4欧元,附加图片的需要为0.3欧元,带有视像或者声音的为0.4欧元。芬兰的Telenor是欧洲第一个推出MMS商业业务的移动运营商,目前该公司推行的MMS业务实行单一价格为每消息1-3欧元,但被业界普遍认为价格太高,Vodafone公司将在2002年7月底在德国推出业务,目前定价为0.39欧元。相信很多公司在业务发展初期为了吸引用户尝试这种新业务,会给用户免费的使用时间,例如有半年的免费试用期等。很明显,这些价格仍主要针对点对点的个人之间的消息传送,运营商还需要考虑基于MMS提供的多种移动应用的定价问题。在固定费用(例如每月10元可发送30条等)方面,可能需要注意引入时机的问题,在业务没有得到大范围推广之前,贸然采用固定费用会阻碍新的用户加入到使用行列来。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MMS发展面临的其他问题包括互操作性问题,怎样能够保证在用户和业务发展初级阶段得到最充分的应用,得到用户的认可对MMS的发展影响深远。2002年2月,八家移动设备供应商宣布MMS互操作论坛成立,旨在促动MMS在全球的发展。这八家设备供应商包括EricssonNokiaMotorolaSiemensLogicaCMGComverse和手机合资公司Sony Ericsson,该论坛主要由3GPP和WAP论坛支持,主要工作是开发出允许MMS手机之间的互操作以及服务器的兼容问题。

  三、MMS发展前景

  那么在SMS迅猛发展起来后,功能类似的MMS是否能够像SMS那样取得全球性的成功呢?对此,处于不同位置的企业有不同的意见。部分设备供应商普遍持比较乐观的态度,他们坚信在未来的信息社会里,手机不仅仅是一个通话工具,更应该是一种电子消费产品,因此在社交娱乐等日常生活中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因此MMS业务作为一类业务基础会获得类似SMS的成功。部分悲观者认为,MMS的许多应用是传统应用的一种补充,而不是替代品,而通过移动网络传送的方式并不经济。当然还有部分人尤其是已经进入到移动领域的中小企业持观望的态度,他们在期待同时积极应对,希望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在包括中间件,增值业务平台等方面一展身手。同样很多的业务提供商对MMS也报以比较客观的看法,例如即将提供业务的Vodafone德国公司也认为MMS不是重磅炸弹,但希望能够增加移动数据业务在收入上的比例,目前该公司的移动数据业务大约为15%,希望通过MMS达到20%。

  前面已经提到,MMS是一类业务的通称,在MMS基础上可以开发出多种富有形象化、个性化的应用。SMS和MMS市场可能最大的不同在于SMS业务类型的单一或者不并行,而MMS会将市场分成几类,不同的应用面对的和开发的市场是不同的,使得这个市场变得很大,甚至会引发个性化、专用化终端的出现,因此说,MMS会带动多种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

  Ovum公司预测MMS全球收入到2007年能够到700亿美元,其中290亿欧元来自欧洲。个人到个人之间的MMS业务将带来310亿美元的收入,机器到个人的业务会占到390亿美元。因此基于MMS的娱乐和信息业务将是未来MMS发展的重头戏。

  另外一家咨询公司Gartner公司预测SMS业务量在2002年会达到1460亿条,到2003年的顶峰时期应该有1680亿条。同时该公司预测,收入将从去年的134亿美元攀升到2006年的2230亿美元。但到2005年MMS将超过SMS,成为移动世界的杀手锏应用。

  Forrester预测则没有那么乐观,该公司预测即便到了2007年,SMS仍是移动消息业务的主流,该市场的消息业务量超过66%是SMS,另外MMS只占到业务量的6%,另外一种消息业务——即时消息(IM)将占到19%的业务量,而近年来逐渐受到用户喜欢的移动email业务将有7%的份额。所谓的即时业务在收入方面情况有所不同,该公司预测到2007年,全欧洲的消息业务收入将达到230亿美元,SMS、MMS、WIM和email四种业务的收入分别为47%、32%、10%和10%。

  从比较长远的角度看,MMS市场的发展和壮大是必然的,但与固定网的宽带应用一样,这个市场需要运营商以及整个价值链对市场和用户进行培育,不是“一夜之间”见效益的过程。也就是说,用户对MMS的需求是巨大的,但该业务的发展要取决于运营商以及各方的努力以及举措,要有好的经营模式,吸引更多的行业更多的传统企业进入到这个领域,共同发展才是硬道理。(信息产业部电信情报所新技术新业务部徐玉)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发表评论】【通讯论坛】【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诺基亚冲刺MMS 缺席亚洲通信展 (2002/07/02 14:53)
索尼爱立信与诺基亚同步推广MMS功能 (2002/06/19 13:30)
诺基亚、MmO2将联手在欧洲推出MMS服务 (2002/06/19 09:44)
诺基亚MMS彩屏手机6610现身新加坡 (2002/06/18 13:57)
诺基亚:MMS能否成功价格策略是关键 (2002/06/18 09:21)
中国移动多媒体信息服务(MMS)10月1日投入商用 (2002/06/14 09:18)
爱立信:手机短信MMS将于2005年超过SMS (2002/06/05 09:41)
诺基亚向意大利TIM提供MMS解决方案 (2002/06/10 09:45)
爱立信:手机短信MMS将于2005年超过SMS (2002/06/05 09:41)
3G时代的多媒体信息服务-MMS (2002/05/27 10:37)
移动通信业再出杀手级应用“MMS” (2002/05/15 10:53)
非一般的沟通感受从MMS开始 (2002/05/15 10:55)
背景资料:什么是MMS? (2002/05/15 10:56)
爱立信MMS多媒体信息系统在博鳌论坛大放异彩 (2002/04/11 15:48)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短信图片铃声推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N]浪花一朵朵
[N]三万英尺
[M]梁祝协奏曲
[M]王力宏-龙的传人
更多>>



新浪商城推荐
喜赛体育
  • 清凉夏日用品
  • 出游装备
  •   西单igo5天天特价
  • 1~3折超值礼品书
  • 畅销计算机图书
  •    精彩游戏火热上市
  • 圣女之歌豪华版
  • 游戏点卡低价热卖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或 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