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电信与广电 > 深度报道专题 > 正文
《环球管理》:WAP何以失败?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2月19日 10:14 环球管理

  文/王维嘉

  由于参与者太多,WAP从诞生伊始就有很多问题。它的失败并不是技术上的先天弱点造成的,而是活儿做得不细致,使用户的第一使用体验非常糟。从根本上说,是产业形态的不同,造成了I-Mode在日本的成功和WAP在欧洲、美国乃至中国的失败。

  要谈论WAP,还得从上个世纪说起。

  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前50年主要是科学革命,后50年主要是技术革命。1900年是钢铁,20年代是汽车,30年代是航空、飞机,40年代是电子(包括电视、收音机、雷达等等),50年代是原子能,60年代是石油化工,70年代是半导体,80年代是PC,90年代是互联网,差不多每十年一次。每一次革命的最大特点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创新,不是有多少发明和专利,而是创造了巨量的财富,比如钢铁工业创造了崭新的钢铁工业和卡耐基.梅隆这样的巨富,汽车工业创造了亨利.福特,PC工业创造了比尔.盖茨、杨致远等等。第二个特点是:每一次大的技术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汽车。汽车出现初期,人们认为它的用途就是加快传送速度,但实际上汽车带动了高速公路的发展,使城市空心化,并导致城市犯罪率的提高和郊区房地产的发展,促使沃尔玛这样的大商场的出现。汽车使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变化,这也许是亨利.福特一开始没想到的。

  互联网也是一样,它自己会带动一个新的产业。在今后20年甚至50年中,世界将仍由技术推动,这时的技术革命不是技术的简单发明,而是大的(技术)创新,下一次大的创新就是无线互联网,而且无线互联网的规模将大于有线互联网。原因在于:1,量非常大。比如我以前曾提出过“100%互联度”的概念。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往往不得不牺牲自由,只有随意的移动才是自由的,也就是说,移动自由是自由最核心的概念。以PC为基础的有线互联网最大的问题是无法自由移动,它能达到的自由度可能连1%都到不了(互联度是这样定义的:全世界的所有人口是基数,如果上网的人占10%,这10%的人每天上网的时间大概是10%,两者相乘,互联度就是1%还不到)。现代人基本上可以做到手机24小时不离身,因此可以保证很高的互联度。现在全球短信息一个月发200亿条,在欧美,一条短信息收费在0.1美元,那么一个月的价值是20亿美元,一年就是240亿美元。手机全世界一年的出货量不到10亿台,如果一台卖1000块人民币,一年就是1万亿人民币。所以十年之内,无线互联这个产业在全球将达到1万亿美金,目前的低谷只是暂时的。

  WAP是无线互联网的第一个尝试,由于牵涉到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所以它的发展速度远远慢于技术家们所作的预测,就好像上个世纪末就已经有了汽车模型,但直到20年代汽车才开始成为产业,到50年代才大规模进入家庭一样。

  无线互联网也同样要经历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任何技术创新都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痛苦时期,这个时期这种新技术基本上不工作,只有少数人咬着牙在用。现在的WAP就是处在这样一个阶段:界面难看,内容少得可怜,操作复杂。第二个时期是可用阶段。这个时期的终端比较令人满意,界面还可以,内容也不错。中国的有线互联网已经属于这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完美阶段,标志是大家都不提它了,比如今天没有人会宣传自己进入了电气时代,家里有电灯电话什么的,因为这些东西已经很自然了。这三个过程分别持续五年左右,一共需要15年。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WAP出现问题是很自然的。

  WAP的起源

  1970年代,在施乐研究所工作的艾伦.凯第一次提出人类可以通过掌上终端相互联系的理念,不过那时还只是一个科学幻想。后来格林.艾登斯承袭了他的理念。到了1997年,互联网技术已经成熟:无线通讯很便宜;电脑非常小巧,甚至只有手掌那么大;互联网上有大量信息。在这三个条件得到满足的前提下,Phone.com提出了WAP的概念。这个概念其实很简单,因为PC上网用的是TC/PIP网络协议,其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都不适合手机上网。其次,TC/PIP这个协议对带宽要求很高,而带宽恰恰是无线通讯最稀缺的资源。所以人们设想在空间不走TC/PIP,到陆地上再转换成TC/PIP,要实现这个想法,必须有一套转换系统,于是WAP就出现了,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网关(gateway)。

  I-mode的成功和WAP的失败II-可以这样说,I-Mode的成功是独裁的成功,WAP的失败是民主的失败。

  WAP的失败并不是技术上的先天弱点造成的,而是活儿做得不细致,使用户的第一使用体验非常糟。比方说,用户买了WAP手机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是设置IP地址,而在中国懂得IP地址是什么的手机用户估计不会超过1%。而I-Mode上网非常便利,即便对电脑一窍不通,也可以简单地操作一个键就上网。

  为什么日本人能做的事儿欧洲和美国做不了?主要是因为产业的形态不同。和欧洲标准不同,日本的无线网络使用的是PDC网络(Personal Digital Communication Network),第二代数字电话只能在日本使用。日本电信是政府垄断的,DoCoMo等公司有力量号召松下、索尼等手机厂商使用它的标准。有趣的是,如果独裁者是英明领袖,国家很快就能富强,而民主可以保证不出大问题,但永远不可能做到最好。如果比效率,好的独裁要比民主效率高得多。

  DoCoMo注意到手机语音应用已经趋于饱和,于是开始谋求新的发展——做数据传输。它的旗下有9000个工程师专门负责这个项目,投入的资金大概有几十亿美元之巨。因为有背水一战的决心,DoCoMo就做成了I-Mode这个品牌。所以I-Mode的成功首先应该归功于日本的产业模式,DoCoMo不需要听命于任何人,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就行了。

  而WAP则不同,它是一个公共标准,任何一个公共标准都不可能是最优化的。它的优势是能够形成规模,降低成本。由于参与者太多,WAP从诞生伊始就有很多问题。比如,手机本身是摩托罗拉生产的,网络机件是爱立信生产的,通过的是诺基亚生产的网关,等等。所有这些东西一开始都存在问题。因为所谓的标准其实就是一本手册,当不同的公司把这本小册子变成软件和硬件时,对它的理解不可能100%的相同,肯定存在偏差。所以一开始WAP就有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大概就是用户界面(一个不可思议的困难的界面)的问题。因为没有一个厂家是对最终用户负责的。终端厂家只负责生产终端机器,好用不好用它不会去管,因为很可能界面不错,但网络或网关不行,界面好用也白搭。每个人都这样想的结果就是WAP的表现不尽人意,也导致用户的第一次使用经验非常差。

  中国移动等运营商虽然急于改变这个局面,但因为对市场没有足够把握,也因为自身的实力问题,无法要求手机厂商定制界面完美的手机。在这个市场上,中国移动、沃达丰等大的运营商有几十家,诺基亚等大的手机厂商也有五六家,它们之间的力量相对平衡,力量平衡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妥协,结果终端用户就成了受害者。

  终端厂商不愿大批量推出手机,因为有关WAP的标准之争一直没有停歇,市场很不稳定,还需要等待。而DoCoMo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展了2500万用户,主要原因是它背水一战,肯用很多钱去砸市场:公司用250美金买进的手机,100美金就卖出去了。用户能用低廉的价钱买到一款功能先进、模样漂亮的终端,没有理由不买。因为I-Mode的成功,DoCoMo也一跃成为日本第一大市值公司,市值翻了三倍之多。

  WAP在中国的失败是中国产业链尚未成型的结果。所有人都在观望,没有强有力的市场组织者。WAP在语音市场已经逐渐饱和的欧洲也没有成功,因为那里的终端、设备、运营商的问题也和中国一样。还有一个原因是,要使用WAP手机,必须换手机。有多少人愿意把刚买了不久的价钱不低的手机换掉呢?

  WAP或手持终端上网的未来

  很多人认为现在中国使用移动互联似乎为时过早,其实这种情况是相对的。就像60年代没有多少人需要看电视,但今天电视已经成为必需品。5年前没有多少人需要上网,但今天上网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必须。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手机上网的质量越来越高的时候,有一天人们就发现离不开它了。比如电话,全世界第一台电话肯定没什么用,但当一个城市有20%的人装了电话时,电话的用处就显出来了,剩下80%的人也就必须装电话了,因为不装就意味着落伍。短信息和无线上网也一样。

  到现在为止,WAP可以说是失败了,以后它将何去何从呢?先撇开WAP不谈,我认为,手机上网或掌上上网肯定会发展起来的。因为WAP的失败主要是产业链的问题,从技术上说,WAP和I-Mode相比虽然有很多缺点,但都不是根本的缺点。

  我个人认为,把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台终端上并不是个好主意。拿现在的PDA和手机的集合体来说,它首先不是一个好的PDA:内存CPU不行,因为这个集合体首先是一部电话,而至少90%的用户是为了打电话才买这台机器的,所以机器的价钱不能太贵,结果就是手写的识别比真正的独立的PDA慢得多。还有一个缺点是手机的屏幕太小,作为PDA使用时很不方便。但是如果做成PDA那么大的手机,又不方便打电话。因为手机的趋势是越来越轻,越来越小,而这个东西却很沉,很大。

  从这个趋势来看,未来这个掌上型的能上网的终端不一定会叫WAP,也可能是WAP的变种。名字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用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不管是叫WAP还是别的什么,都能得到用户的追捧。可以这么说:WAP的肉体会死,但精神不会死。也就是说,手持终端上网的模式不会死。将来还可能是多种模式(I-Mode、WAP、PC/TIP等)并行。选择什么技术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手持终端上网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既然手持终端上网是全世界的发展趋势,中国就应该借助这个时机走在世界的前面。无线互联网是文艺复兴以来中国发展的惟一机会。一个真正的强国应该是能在政治上输出制度、在文化上输出通俗文化、还有就是科技输出和在海外进行军事活动。对中国来说,输出政治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因为汉字的屏障,输出通俗文化也比较缓慢;惟一现实的是输出科技。现在中国的无线通讯排名世界第一,而无线互联网是现今最尖端的科技。我们在这方面完全有可能做到世界最好。这个第一不是比数量,而是比质量。我们希望中国的运营商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市场强有力的领导,能够顶住困难。因为像我们这样的做服务的厂商没有力量扶起整个市场。等到有一天,我们中国的运营商能够到日本去收购DoCoMo的股份,到美国去收购AT&T的股份,到欧洲去收购沃达丰的股份,那才标志着中国科技确实成功了。

  王维嘉先生系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系博士,曾就职于美国太平洋贝尔公司、蜂窝数据公司、英特威尔公司,1994年在硅谷创建美国通用无线通信有限公司,任总裁至今。

  编者按:感谢《环球管理》杂志供稿。

   新浪闪烁短信,闪亮登场,传情无限。


发表评论】【通讯论坛】【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WAP手机上网接入号将从2002年1月1日起调整 (2001/12/09 07:14)
诺基亚:3G手机特色有三 WAP将出局 (2001/11/07 14:16)
IDC预测WAP在亚太将飞速增长 (2001/10/15 17:52)
托普WAP手机增值服务站点近日开通 (2001/10/11 11:43)
奥维重燃WAP战火争夺移动互联市场 (2001/10/09 13:13)
万事达卡:WAP接入在线查找ATM (2001/09/23 09:23)
中国WAP应用市场平静局面有望被底打破 (2001/09/04 12:00)
吸取WAP失败教训 中移动要增加投入 (2001/08/27 14:31)
调查显示多数WAP手机沦为普通电话 (2001/08/24 10:41)
深度报道专题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分 类 信 息
投真实一票 获精彩大奖!
笔记本特价促销
:扫描仪推荐供货商
   苹果电脑专卖店
   山特UPS专卖
   投影机专业供货商
:具竞争找东方瑞利
   春秋旅游网更精彩
   唯有服务永恒不变
   做女人"挺"好
:颐和园=谊和缘
   新网络服务器平让
:最新飞行器广告
   超级星期天招商
:全新人才招聘信息
   马场友谊婚介联网
:圣诞春节饰品
   手机电池的伴侣
:星车的感觉真好
   江西特产超市招商
:西安交大出版社聘
   C&C寰球英语培训
:好大夫美牙器
   超乎所值的性价比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或 010-82628888-3488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