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际资本博弈之策
酝酿已久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在中国入世第一天正式公布于众。业内人士评论,重组是我国电信运营业入世后的重要一步,主要目的是为了与国际资本进行博弈。
原先中国电信运营业是“三大三小”———电信、移动、联通的“三大”与网通、吉 通、铁通的“三小”格局,经过重组后,国有电信中的小公司消失,资产上百亿、千亿的大型运营商构成市场主体。中国从昨天起兑现入世承诺,但国家同时要考虑的是,如何在确保市场公平竞争的条件下尽量保护民族产业健康发展。如果手握固话、国际长途等业务的电信公司规模很小,像现在的网通和吉通那样只有几十亿元资产,外资就可以轻易地进入中国的固话、长途市场,并取得尽可能多的股权比例;但如果电信公司的资产都在几百亿元以上,外资要完全进入电信核心地位就必须同样投入几百亿的资金,这样无论是对中国的宏观经济还是国有电信公司来说都有好处。
形成有效竞争之举
中国电信业虽然历经多年改革阵痛,但有效竞争格局尚未形成。“三大三小”格局中,中国电信从固定资产到人员规模上来看,堪称“恐龙”。中国联通目前是我国唯一具有全业务牌照的运营商,在移动通信领域,它已经从中国移动手中夺取了25%的市场份额,且发展迅速。可在固定电话领域,拥有市话牌照的联通、铁通业务却开展缓慢,这与中国电信过于庞大,并把持着市话天然垄断不无关系。中国电信重组以后,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两大集团允许各自在对方的区域内建设本地电话网和经营本地电话业务,“两大公司”势均力敌,竞争从此波澜壮阔。
然而,打破垄断路漫漫。北京邮电大学阚凯力博士认为,市话存在着天然垄断性,因为无论是长途业务,还是增值业务最后都是走市话线与用户端连接。南北拆分后,市话业务无非由独家垄断变成了双寡头垄断,对市话垄断的延伸(如为其他运营商的互联互通设置障碍等)进行电信管制将成为在WTO背景下的首要任务,否则外资进入基础电信运营领域后,可能会利用市话垄断牟取高额垄断利润,侵害消费者利益。
电信设备商受益最大
业界几乎一致认为,生产电信设备的厂商将成为电信重组最大的受益者。生产固定电话交换机和相关设备的硬件厂商以及为电信公司提供计费、结算软件的系统集成商将获得一个又一个数额巨大的订单。对此,朗讯科技、北电、摩托罗拉、爱立信等通信制造业巨头都感到“兴奋”,民族通信制造业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值得深思。(吴卫群)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