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6日电(记者贺劲松) 记者的诺基亚8210手机日前显示出现乱码,有时干脆漆黑一片,记者赶紧来到位于北京缸瓦市的诺基亚客户服务中心,两位小姐接待了记者。
一位小姐询问了手机的“症状”后说:“8210容易出这个问题,是显示板坏了,要更换。”
另一位小姐用电脑扫描了手机的条码后说,“你的手机已过了一年的保修期,更换显示板要付费。”
“多少钱?”
“550元。”
这不菲的价格让记者暗暗吃了一惊,但想到工作需要必须尽快修好,便开始填写客户维修服务单。
此时,旁边一小伙子嘀咕了一句:“换一块显示板这么贵,不如加几百元再买一新手机。”
记者一听这话有道理,便把填了一半的维修单退还给了服务小姐。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小伙子的那句话“价值”数百元。
过了两天,记者来到宣武门附近的一家电讯商店,维修柜台里的小伙子拿过记者的手机说:“你这是液晶显示坏了,要更换。”
“多少钱?”
“200元。”
记者一听,比诺基亚客户服务中心便宜一半多,但对其配件质量有些担心:“你这是原厂配件吗?”“绝对是。”小伙子信誓旦旦。
尽管如此,记者还是半信半疑地走进相隔不过20米的另一家电讯商店。操着广东口音的维修师傅说:“你的手机导电膜坏了,需要更换。保证修好。”
“多少钱?”
“120元。”
记者一听,价格又便宜了近一半,决定在此修理。
师傅拆开手机准备修理时,记者随便问了一句:“能不能优惠点?”
那知这随便一问,维修价格又下滑一截。“给你优惠40元,不能再便宜了。刚才一位客人的手机与你的问题一样,我收了130元。”这位师傅怕记者不相信,翻出了一本收据,最新的一张真的记录了这位师傅所说的不虚。如果此事属实,意味着那位消费者少问一句能否优惠的话,结果多掏了数十元。
记者随后又与维修师傅讨价还价,最后以60元成交。师傅用几分钟的时间更换了钉书钉大小的导电膜后,记者的手机恢复了正常。
从最初的550元到最后的60元,一部手机的维修价格相差8倍还多。在市面上手机维修价格没谱的情况下,消费者要想保护自己的利益,最有效的办法是把对方的报价拦腰砍一刀再续下文,并切记索要发票。(完)
清醒看世界 评2001年十大新闻赢掌上电脑MP3大奖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