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信息产业部正在制止减价战并清查收费违规行为
【记者李亮北京22日报道】有消息称,信息产业部近日向中国移动(0941.HK)及中国联通(0762.HK)发出“关于全面清查移动资费违规行为通知”的文件。“该通知”重申移动电话基本收费须由中央政府制定,地方政府及企业无权制定或调整,要求两家公司有效制止逐步升级的减价战,以全面清查移动收费违规行为。
由于信息产业部的新闻发言人远在上海,声称对此事并不知情,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对此事也不置可否,但目前这两家拥有移动通信牌照公司一直在通信资费上明争暗斗,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最终导致的恶果现在也已经开始显现:虽然双方拥有的客户量不断增加,但由于投资者对这些大量增加的低端消费用户并不看好,两支股价在中期公布之后都出现一路下跌的态势。
虽然信息产业部有关官员一再强调,移动电话资费属于基础电信业务资费,一直由政府统一定价,只有国家计委和国家信息产业部才有权作出调整。但是,各地的移动通信公司却三番五次冲破禁令,打着更多的旗号是“促销”。
山东的移动通信资费大战打得如火如荼。2001年8月初,山东省通信管理局还在忙于处理东营市的“违规”经营行为,临沂市又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单向收费,接着,淄博市又燃起滚滚硝烟,移动、联通纷纷以“优惠”的名义,实行本地网的网内通话单向收费;四川绵阳移动为了打压联通的“小动作”,索性决定:联通的用户“跳网”加入移动,可享受网内被叫免费,与其他电信运营商之间的被叫,也仅收0.10元/分钟;而天津移动、联通则心照不宣地卖起了“优惠卡”,联通用户在本地接听电话全部免费,移动则当仁不让地让给用户每月2008分钟的本地通话被叫免费;哈尔滨市的移动和联通自定“套餐”,话费已接近市话费;而陕西省宝鸡市,移动和联通的月租分别降至6元和5元,话费全部半价。
有观点认为,在目前移动通信市场还没有第三个参与者的情况下,不论是中移动还是中国联通,都还是有很大的利润增长空间,有实力以降价的方式去争取用户。并且电信是一个规模效益非常显著的行业,在用户规模达到一定数量后就会出现所谓的“雪崩效应”——用户的增长与盈利的增长将呈现正比关系。有人计算,在目前的资费水平下,每增加一个用户、每增加1%的市场占有率,都意味着利润的增加。所以双方都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抢夺用户资源。
但是《亚洲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指出,人们可能错误地估计了这个市场的规模。该文认为,中国市场目前面临这样的尴尬:最先富起来的一批人早已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而新增的那些用户囊中还稍嫌羞涩,他们不会在手机上耗费过多的时间和金钱。
投资者显然对此也不看好。10月15、16日,市场传出美国大型基金Janus international通过高盛配售了2200万股中移动(0941),每股作价24元,按此计算涉资5.28亿元;同时将大量沽售另一只中资电讯股联通(0762),虽然高盛发言人拒绝评论是否替Janus配售中移动股票,而是否沽售中联通股票,Janus也尚未表态,但这无疑已经表明投资者开始看淡这两支大陆移动通信股,两支股票都出现不同程度地下跌态势。
有证券分析师认为,造成中移动、中联通每股收入下跌的重要原因,手机的新增用户多来自国内低收入省份。随着政府下令减免大部分税费,必将有更多的较低收入者成为手机用户,这增加了对边际利润缩水和爆发价格战的担忧。
信息产业部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手机单向收费等降低资费的措施之所以千呼万唤难出来,所谓的计费系统修改这一技术因素根本不是理由,更主要的是出于稳定两大移动通信公司股价的考虑。事实上,单向收费一旦实施,不可避免地会使两大运营商的收益大幅下降,有人估计约30%。
在有关方面透露的中国电信的重组方案中,新成立的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四家将同时获得经营全部电信业务的许可,成为中国电信业的四巨头,这也意味着移动运营牌照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双寡头垄断的局面被打破。(完)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