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务周刊 仇勇
从今年3月本刊率先披露中国电信有可能再次被拆分的消息后(参见原文《侯自强:中国电信再遭横拆》),就不断有相关报道见诸媒体。作为电信市场的新进入者——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China Netcom,简称“网通”),在这个越卷越大的漩涡面前,保持着一贯的低调和谨慎。可是,在没有人站出来说明分拆的真相到底如何之前,网通却已被假定为电信分 拆的最大受益者。网通运营总裁郑昌幸说:“如果这些消息(电信分拆方案)是真的,对网通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
网通的转变
毫无疑问,网通正越来越感受到因中国电信固有的垄断所造成的生存压力。
为此,在2001年的工作思路上,网通总裁田溯宁明确提出了“一个转变和两个面向”:从一个建设者转变为一个经营者,由以基础建设为中心转而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面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面向基层,以分公司和合资子公司为业务核心,开发当地市场。
郑昌幸把网通去年热火朝天铺干线网的建设心态赞赏地称为“大跃进”。网通真正亮相是去年11月:埋头建了一年多网络的网通突然在这时候宣布,它已铺就总长8490公里、带宽40G、连接中国东部17个大中城市的高速宽带互联网(CNCnet),在令人们惊愕和好奇的同时,网通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概念:做“运营商的运营商”。网通的想法是,向众多中小电信增值服务商提供高速宽带互联网平台,通过出租带宽赢利。网通的想法来源于美国。1996年美国出台《电信法》后,一下子冒出来3000多家电信业务运营商,它们租用基础电信业务提供商的网络经营,后者因此衣食无忧。“可是中国的情况不太一样。”郑昌幸说。网通发现,国内有牌照的电信运营商很有限,而现有的几个都有自己的网络,网通想成为“E时代基础设施构建者”的想法在市场上并没有得到几声喝采。
牌照的稀缺和资源的集中,宥于高度垄断的市场体制。网通想提供的是一张公用的数据平台,问题是,并没有足够多的“选手”在台上搏击,当然也不会有人交纳足够的“场地费”。
今年9月11日,田溯宁向媒体透露,网通目前已经实现了收入超过支出,进入到良性增长阶段,有望在本财年实现利润平衡。盈利的美好前景似乎支持了网通重视经营的思想转变,但这种转变也难掩网通的无奈和窘迫:网通必须先忘掉单纯做“运营商的运营商”的乌托邦,解决了温饱问题再说。
从已经公布的利润构成来看,网通的语音业务(IP电话为主)收入从去年的90%下降为44%,带宽批发和国际业务收入为20%,数据业务为36%。“非常漂亮。”郑昌幸夸赞网通自己的收入构成比例,“而且数据业务增长得非常快。”
截止到今年8月底,网通铺设光纤总长已刷新为1.2万公里,骨干网节点城市也增至26个。与此同时,网通承建的国际海缆工程中国段也已开工,一期工程预计年底完成。此国际海缆连接中、日、韩、新加坡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使网通成为继中国电信后第二个拥有国际互联网出口通道的电信公司。
网通并未放慢网络建设的速度,也并未放弃做“运营商的运营商”的梦想,但是,网通仍然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争夺宽带用户的圈地运动中,以此对抗电信垄断所造成的生存挤压。可是,在扩大了自己的竞争范围后,网通发现,这种压力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增加了。
乱中取地
越来越多的宽带争夺者意识到了用户资源的重要性。这其中,包括像网通这样的骨干网经营者,包括像长城宽带这样的新兴接入商,和已经有了一定用户管理服务经验的各地电信公司和有线网络公司,以及中信国安、北大青鸟这样的资本强人。因为,最终能够产生利润来源的,还是用户的初装费和每月的月租费。
在铺就用户接入网和驻地网的争夺中,网通是落后了,而且网通也没有精力再铺设更多的城域网和接入网。它的方法是,自建和合资相结合,主要跟当地政府以及有用户资源的伙伴如广电、信息港合作。
今年6月29日,网通以现金入股方式介入重庆信息港宽带网络有限公司,持有28%的股份,新公司的名字因此加入了网通二字。当然,网通花钱买下的不仅仅是这样一个“冠名”,更看重的是重庆宽带已建成的环绕城市的城域网。而对于重庆宽带来说,不仅借此拥有了骨干网的出口,而且顺延了网通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的牌照许可。
在新公司成立仪式上,重庆方面以副市长的规格迎接了网通的董事长严以埙。谁都知道,在宽带的争夺中,谁能得到当地管理部门的“护犊”,谁才有把握能在该地合法地大张旗鼓地发展用户。网通谨慎地选择了重庆宽带,正是看准了其背后重庆市政府推进信息化的决心和急切。而在此前,长城宽带曾因未获业务经营许可牌照的问题被重庆有关部门封杀。
这是网通的“重庆模式”。还有网通的“青岛模式”。
网通在青岛联合的是青岛广电。青岛广电有有线电视用户100多万,市区50多万户,入户率超过90%,成为青岛当地最密的一张网络。而且,改造网络以适应宽带要求的工程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青岛广电没有电信业务的牌照。网通携40G的光纤御风东进,和青岛广电一拍即合,网通借此可以较低成本获得大量用户资源。
网通在各地涉足接入网时的灵活和务实,使得它几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一个又一个重点城市。在采访中,郑昌幸给记者列举的网通业务发展较好的城市:宁波、杭州、青岛、重庆等,网通都是采取合资介入的方式。这样的合资公司,网通已成立了七家。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有关规定,电信运营商在某地开展业务时,必须要有分公司。但是,网通并不情愿在成立分公司的事情上花费太多成本,而以合资公司的方式,网通巧妙地规避了政策风险。
信息产业部显然已经觉察到了网通的“取巧”。2001年7月26日和8月13日,连接下发了两份通知:《关于电信业务经营者组建内资合资公司经营电信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开展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表面上看,是针对广电以及其它涉足电信业务的资本的,实际上,网通也深受其苦。通知限定,有牌照的合资方在合资公司中必须持股51%以上,该公司在有关部门备案后方可开展业务;如果低于51%,该合资公司需重新申请经营电信业务的牌照。而且,对可以开展宽带接入的城市数量,也作了试点的限制。
但是,郑昌幸似乎并未感受到两份通知对网通的束缚:“我觉得对网通是一个更好的机会,为什么是打击呢?”他解释说,如果网通在合资公司中持股不到51%,该公司将作为网通的代理,只提供物理网络,而由网通来进行业务经营。
面对媒体关于网通广电“青岛之恋”会不会分手的质疑,郑昌幸坦言双方“合作得非常好”,就像一对“俊男靓女”,天作之合。
网通还有更大的野心。
在电信、广电、长城宽带争夺普通用户的战场之外,网通悄悄渗入商务人士的市场。从今年4月起,网通开展了一项名为“Building Connect”的计划,就是用光纤把全国重点城市里的高档写字楼、宾馆酒店连接起来,使用统一的设备,一套集中的网管系统,建设“信息加油站”。在这些大楼里,网通将增设一个信息终端接入平台,用户可通过PC或者PDA之类的设备,下载自己的商务信息。这种业务,是无线通讯和有线网络的结合,网通称之为“无线伴侣”。
不出意外,今年底,国内将有1000幢大楼成为CNC的联网大厦。
9月18日,田溯宁在广州第一次展示了用于“无线伴侣”业务的新的个人信息终端设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大小的纸媒体浏览仪。用户通过这种产品阅读到的内容、版式与真报纸或杂志完全一样。据称,这种产品有望于明年春推向市场,网通将为此和一些ICP合作,提供内容服务。这项业务,和网通有意申请移动牌照的传言混合在一起,暴露了网通有意涉足无线移动业务的心思。
电信分拆漩涡
作为网通的运营总裁,郑昌幸一个月中有很多时候都出差在外,视察网通在各地的分公司。分公司业务经营的困难有一点非常集中和尖锐,也让他感触颇深,就是跟当地的电信公司互联互通。“我们没有理由限制用户只在我们覆盖的城市里打电话,或者只在我们的CNCnet里兜圈子。”在网通的内部刊物里,郑昌幸写道。
“电信行业最终是要走上完全竞争的市场化道路,通过封杀很难阻挡其它公司发展,我相信中国电信也看到这一点。所以,最近我们和中国电信之间的互联互通就比以前好了很多。”郑昌幸说。
中国电信不愿意与其它电信运营商互联互通,这就像大的商业银行不太情愿与小的银行进行全国银行卡联网一样,在规模和覆盖范围上,中国电信凭借自然垄断已形成了无人可比的优势,如果互联互通,中国电信的先期建设成本由谁补偿?
但是,如果不实现互联互通,各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公平竞争就无从谈起。就像微软捆绑IE浏览器通过视窗操作系统占领市场一样,中国电信利用在本地固话网上的绝对优势,捆绑其它业务特别是数据进行经营。最典型的莫过于ISDN和ADSL的数据接入业务。因此,有电信专家认为,如何分拆中国电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保证各网之间的互联互通。这种观点的实质,还是如何营造一个各电信运营商的共用平台,以促进公平竞争。
据媒体透露,二次分拆的方案有两个:一是按照业务分拆,把市话、长话和数据业务分开;二是按照地域,将南北各省的电信公司重组为两个公司。在这两种方案中,中国电信毫无疑问是事件的主角,而另一个主角就是网通。因为据说,如果按照第一种方案,国家有意把数据业务分给网通;按照第二种方案,则让北方的电信公司和网通重组。
果真如此,网通将是这场分拆变局之后的真正王者。
郑昌幸承认,如果网通拥有像中国电信那样的一张固话网或者如广电那样的有线网,对网通成长的加速作用将不可估量。事实上,因为固话网建设成本非常高,而市话的收费一般又较低,这样的市场门槛使得其它电信运营商根本不可能再重建一张固话网。
二次分拆中国电信的原因,在于第一次分拆后市场的有效竞争并未形成。而第一次分拆(把移动、卫星通讯和寻呼业务从中国电信里剥离出来),按照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阚凯力的说法,实际上是一个维持现状的方案。
关于有效竞争为何没有形成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市场竞争:中国电信经营着与其它数据业务运营商(如网通、吉通)相似的业务,当然不肯减少由于固话网垄断所带来的竞争优势;二是利润动机:中国电信承担着普遍服务的责任,要用长话的高利润补贴市话的亏损,要用东部地区的赢利补贴西部地区的建设投入,这也是中国电信觉得自己最冤的地方;三是“温顺的猫”理论:其它竞争对手如联通、铁通,为了长期享有优惠政策的庇护,可能并不愿意过多扩大与中国电信的竞争。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电信运营商身不由己地卷入这场电信分拆的事件中。8月,香港媒体又传出国家有意将网通、吉通、铁通及电通与中国电信、中移动、中联通合并重组的消息。尽管中国电信分拆的方案没有最终出台,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为了迎接中国加入WTO后的竞争,中国电信肯定要被二次分拆。
市场正面临着重新划分——一个庞然大物倒地毁灭的时候,也将是新的国王登基坐庄的时候。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