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在国外打电话是以秒计费,中国电信不按秒计费,每年全国要多收数十乃至上百个亿!一时间,舆论沸沸扬扬,老百姓感觉受到了欺骗。实际上,这是一个计费单元的问题,收费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价格的高低而不是计费单元的大小。计费单元越小、越精确,对消费者而言就越有公平感、透明感。因而,国际上许多国家也在缩小计费单元,有的实行了以秒计费。据2000年对79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以秒计费的有8个,约占10%,但这些国家和地区都要求最低消费至少在1分钟以上,法国、比利时是3分钟,西班牙是160秒,英国 要求最低消费4.2便士,挪威则要另行收取呼叫建立费。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实行以秒计费,包括韩国、日本仍然以三分钟为一个计费单元。
就市话而言,以三分钟为一个计费单元,最早在美国形成并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表明,我国89.5%的市话通话在三分钟以内。需要明确的是,不论如何改变计费单元,成本是制订资费标准的基础,以“秒”计费不可能意味着每秒价格是现行价格的1/180。
移动话费是否合理取决于费率而非收费方式
移动电话双向收费还是单向收费,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来讲,都有其合理性。双向收费之所以合理,是因为移动电话用户在通话时,主叫方和被叫方都占用了信道资源;而单向收费之所以合理,是因为主叫付费,更符合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国家的确是采用单向收费。据2000年对66个国家和地区的121家移动电话运营商的统计,5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家运营商都采用单向收费,采用双向收费的只有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加拿大、澳门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21家运营商。
我国移动电话的计费方式,是在移动通信发展初期,考虑到运营成本较高,为加速发展而参照国外一些国家移动电话的技术体制和收费情况确定的。近年来,我国移动电话飞速发展,规模效益越来越明显,运营成本正在逐年降低,消费群体也已由高消费阶层转向中低消费阶层,实行单向收费的呼声逐渐高涨。但是从根本上来讲,移动电话资费是否合理,取决于费率,即收费水平的高低,而非收费方式的单向还是双向。
市话资费上涨是补贴取消所至
2000年的电信资费调整,市话资费有所上涨成为公众和媒体批评的焦点,被认为是电信部门又一次“明降暗升”。这涉及到电信资费的结构调整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电信资费采取了交叉补贴的原则,即国际业务收入补贴国内、长途业务收入补贴市话、城市业务收入补贴农村、办公电话业务收入补贴住宅电话。这种资费结构模式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但久而久之也形成了各国长途资费偏高、市话资费偏低的结构性矛盾。
近10年来,各国电信改革逐步展开,电信垄断经营的体制被打破,而为了引入新的竞争者,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就必须取消交叉补贴,实行各业务独立核算。由于长途电话利润相对较高,因而也是竞争者较早进入的业务领域,而随着竞争的加剧,长途电话资费必然大幅度下降,从而无力补贴市话业务的亏损,市话资费也就不得不上调。这是世界各国都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降低市话资费与
引入竞争无关
很多人认为,我国市话资费过“高”是因为市话由中国电信垄断经营的结果,如果引入竞争,市话资费必然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国民收入水平低、市话费用支出在日常开销中所占份额高的缘故。从世界范围看,随着电信市场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业务之间实行交叉补贴、市话资费照顾广大低收入群体、长途电话按照服务价值定价的旧的电信资费体系已经发生显著的变化,资费标准越来越趋近成本。过去由于交叉补贴形成的较高的长途电话资费迅速下降,而过低的市话资费则要上调。
在市话引入竞争,这是许多国家一直在探索的领域。从理论上说,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才能够知道目前的市话资费是否合理。但问题是,电信网络的自然垄断特性表现最为明显的本地网领域,直到今天还没有哪个国家成功地引入了竞争。据新华社报道,德国从1998年放开电信市场后,到2001年国际长途电话资费降低了56.1%,国内长途电话资费降低了47.3%,移动通话资费下降了40.7%,但与此同时,市话费用却上涨了7.3%。在我国,中国联通成立之初,国家就批准其经营市话业务,但联通公司一直把发展重点放在移动电话业务上,目前联通公司的移动电话用户已达3000万户,市话用户只有区区数万户,其中缘由不难想见。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科技短信第一时间掌握IT业界动态
点击此处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