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张春江近日表示,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可以进入电信市场,同时国有电信公司也可以进入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市场,实现两个市场的对称准入。为此,本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科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张昕竹。
记者: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张春江近日表示,电信、广电将实现两个市场的对称准入, 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
张主任:张副部长的讲话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继续开放电信市场准入,特别是应该允许广电进入电信市场;二是应该双向开放,允许交叉市场准入。
对于允许广电进入电信市场,我认为是一个早晚的事,因为三网融合是一个技术趋势。作为一个新的竞争主体,广电应该有很多优势,特别是其现有的网络资源,在目前和未来技术进步的支持下,有可能使之成为本地服务甚至宽带业务的有力竞争者,所以我们不应该放弃这样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的机遇。
记者:您认为什么样的开放更符合效率原则?是双向市场准入,还是非对称市场准入?
张主任:很多人认为,应该采用非对称管制,包括非对称市场准入甚至提供接入补贴的办法,增加有线电视在电信市场的竞争优势。其理由是,在电信市场,中国电信过于强大,没有市场准入帮助,广电很难与之展开竞争。
我个人认为,用非对称管制促进市场准入不是一个符合效率原则的方法。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样做会产生一系列的扭曲,给电信监管带来非常大的困难,而且这样的政策往往具有刚性,一旦实施再取消就比较困难。比如有很多人认为,为了促进竞争,可以考虑让广电免费使用中国电信的接入网,这其实是英国早些时候的做法。但问题是,中国电信提供接入服务是要产生成本的,如果它不能这样回收成本,就必然通过扭曲其它资费的办法回收成本,除非政府肯从财政拿钱提供补贴,但显然这是做不到的。
再如,规定单向市场准入说白了,无非就是给予广电一定的价格优惠政策,允许广电交叉补贴,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用有线电视的垄断收入补贴电信,从而得到电信市场的竞争优势。无论哪种做法,最后的结果都必然是一种扭曲带来更多的扭曲。可以这么说,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靠非对称管制政策促进竞争取得了预定效果。
记者:既然非对称管制效果不佳,为什么这种政策在很多国家又反复得到应用呢?
张主任: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问题。迫于政治压力,很多国家的管制政策并不是为了提高公众福利,而是满足某些政治利益,说白了,就是为了竞争而竞争,根本不考虑这样做是否符合效率原则。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管制机构可能缺乏其它有效的监管手段。但无论如何,从长远看,非对称管制不是一个好办法。
记者:什么是促进市场竞争的最有效政策,或者说政府应该如何配置非常有限而珍贵的监管资源呢?
张主任:我认为有两点:一是放开市场准入,二是加强接入和互联互通的监管。对于第一点比较好理解,主要是发放更多的牌照。对于第二点的重要性,我想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因为没有有效的互联互通政策,就永远不可能解决网络外部性所带来的市场准入壁垒。有了有效的接入和互联互通政策,如果广电乃至其它新进入者确实是一个有效的运营商,它就完全可以得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从而实现有效的市场准入,否则的话,仅仅依靠市场准入帮助进行竞争,很难保证市场准入的有效性。所以对监管部门来讲,与其靠复杂的非对称管制政策促进有效竞争,不如将监管资源集中在接入和互联互通政策上,可以说,这将是监管部门的一个长期任务。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科技短信第一时间掌握IT业界动态
点击此处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