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份以来,从北京国际机场到中关村,道路两旁开始随处可见挂有威盛“中国芯”的广告牌。“威盛”,这家一两年前在大陆还名不见经传的公司,迅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同时它也留下了许多的悬念与困惑:威盛电子到底是何方神圣,能够在Intel、AMD一统天下的“国度”里,拓展一片新的空间吗?
杀入中国大陆
在中国大陆,威盛电子虽然远没有联想、方正等公司声名显赫,但在台湾与美国等地区,威盛的一举一动,都能引起业内人士极大的关注。
威盛在台湾被誉为世界半导体界新崛起的“小巨人”,该公司董事长是“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女儿王雪红,而王雪红似乎比她父亲更“神”。仅8年时间,其资金额从最初的500万发展到现在的57.68亿台币,并一度成为台湾股市市值最高的“股王”,王雪红本人也以180亿台币的身家成为台湾最富的女人。
1999年的威盛电子让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大吃了一惊。其连续并购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及美国IDT微处理器两家公司,涉足CPU市场,并成功推出CYRIX3处理器,开始大举抢攻Intel的CPU市场,并很快成为IBM、惠普、康柏等国际大公司的客户。
去年以来,威盛公司重装杀入中国大陆市场,并打出了“中国芯”的民族大旗,其真正目的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我们是最有资格提出‘中国芯’的公司”,威盛电子公司亚太区销售总监郑永健对此显得极得自负。他向记者介绍说,去年下半年,威盛在主板芯片组市场上已经超过了Intel,成为行业的老大;在CPU芯片方面目前还处于第三位,但却毫无疑问是中国最大的芯片生产厂商。
据了解,为了打出“中国芯”的旗号,威盛公司在大陆上的宣传费用,包括灯箱广告以及其它各项活动已经高达2000万元,远远高于威盛用于其它地区的宣传费用。
“我们非常看好中国市场,这是我们未来几年的发展重点”,郑永健对此并不讳言。他认为,在国际PC市场上,其成长性已经只是呈个位数增长,而在中国大陆就是保守的估计,在2-3年内也会有高达25%-30%增长。
为了真正占据中国这块市场,在近两年的时间,威盛已经在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布下据点,积极在各地招兵买马,并有将据点逐步拓展到成都、西安等地的计划。今年4月,威盛设在北京上地信息产业基地3000多平方米的研发中心正式启动,这是威盛设在国内规模最大的研发中心,未来威盛还准备投资1600万美元,在北京兴建一个大型的办公研究大楼。
郑永健介绍说,威盛规划在未来两年,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市场研发人员会高达2000多人,将大大超出在台湾总部工作的人数。
抢夺Intel芯片市场
任何做芯片的公司都不可能回避Intel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在威盛公司给记者提供的资料中显示,威盛与Intel有着非常微妙的竞合关系。
1998年11月,威盛成为全球第一家获得英特尔Slot1芯片组的所有相关专利与技术授权的芯片组厂商;1999年7月,英特尔宣布支持PC133架构,威盛取得下一世代主机板规格主导权;2000年7月,威盛与英特尔诉讼案宣告和解,PC133与DDR266已达成厂商未来发展共识。
对于威盛与Intel之间不可避免存在的竞争。郑永健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做CPU芯片不会好高骛远,现在我们还谈不上挑战Intel的问题,我们只是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市场立足点”。他认为,威盛生产的CPU芯片与Intel主打芯片的市场定位是不同的,就如同奔驰与桑塔那之间的竞争很小一样。实际上,目前威盛生产的CPU芯片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与Intel的奔腾系列产品虽然没有太大的竞争,而与Intel的赛扬系统产品却处于同一竞争层面上。
郑永健认为,威盛处理器在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与赛扬产品相比较,威盛产品成本低,同等级的产品只是Intel产品价格的60%;而在散热性能上,威盛的产品更是其它厂商无法比拟的,它甚至可以连续开机几个月不会产生热聚集。
然而不论威盛产品如何质优价廉,目前仍根本无法与Intel抗衡。据了解,威盛CPU处理器市场上占有率仅为5%,Intel公司的产品高达50%以上,而两个公司在品牌与渠道上的差距更是无法比拟的。实际上,Intel也确实没有将这个来自台湾的小伙伴放在眼里,他们与AMD公司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一时恐怕也无暇顾及威盛。
虽然在CPU芯片上,威盛一时还无法与Intel对抗,但在主板芯片组方面,威盛已经成为Intel不可小视的竞争对手,并一度成为行业老大。该公司去年在全球芯片组市场上所占份额提升了一倍,达到40%,公司还计划要在全球CPU芯片市场上占有一成的份额。
据了解,目前联想、方正、长城、清华同方等国内十大电脑厂商都已经成为威盛电子的客户。据估算,威盛电子每月平均要向每一家大陆电脑制造商供应大约3万枚芯片组,这一数量还有大幅上升的趋势,仅联想集团生产的家用电脑中,就有将近70%采用的是威盛生产的芯片组。
雄心打造中国低价电脑王国
威盛将其CPU芯片产品基本上已经锁定在中低端上,郑永健认为,目前芯片产品的功能已经足够使用,中低端产品的市场空间非常大,只要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在中国大陆的市场需求量是很大的。他认为中国PC在未来几年可能会达到900-1000万台的市场规模,而仅政府提出的教育信息化工程,即在70-80万学校建立资讯教室,中国大陆就会需求200-300万台电脑,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字。
有迹象显示,威盛电子在低端CPU芯片市场已经得到许多商家的认可。有消息称,今年一季度,联想就曾经有大规模使用威盛CYRIX3处理器的计划,只是因为Intel全力推出奔腾4,向联想施加压力,联想才不得不将计划推后。在今年的台湾电脑节上,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与威盛总经理陈文琦的会面显得尤为引人注目,有业内人士分析,威盛低价电脑王国的打造或许可能就是从这次会面开始。
虽然郑永健不断强调威盛还谈不上挑战Intel,但他仍自觉不自觉地将威盛与Intel进行比较。他介绍说,今年底威盛将推出CPU与主板芯片组整合起来的新产品,这是一项领先Intel的技术,也是用于低端PC的集成度低但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预计明年将会全面推向市场。
看到郑永健雄心勃勃的样子,不禁让人们相信这是威盛向Intel发起挑战的一记重拳,也是威盛在大陆打造低价电脑王国的一张王牌。但最终结果如何,还有待市场的评判。(李亮/文)
资料:威盛历史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VeryInnovativeArchitecture,简称VIA ,成立于1992年9月,初期资本额仅五百万,目前资本额为57.68亿台币。主要经营业务是针对PC系统相关周边芯片组Chipsets 的开发、设计,并委托晶圆代工厂制造,再以自有品牌行销全球。
威盛电子于1999年3月正式挂牌上市。同年,并购CYRIX、IDT等公司,跨足CPU市场,并与S3合组公司,发展整合型芯片组。2000年底,威盛电子大举进入大陆市场,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建立据点。
威盛电子投资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固守个人计算机芯片组市场,继续提升在芯片组市场的占有率,预计2001年将占全球50%芯片组市场;坚持扮演专业IC设计公司角色。藉由CPU、芯片组切入主导规格,产品持续委托晶圆代工厂制造,并结合各种应用层面之IC设计与软件公司、主机板、系统厂商为低价计算机,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全方位发展信息相关产品芯片,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网络、绘图、WinCE及多媒体芯片产品,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投资IC上下游相关领域,藉以确保制程技术领先、原料供应及延伸企业触角。使威盛电子成为多元化的产业尖兵。
威盛电子成立至今,毛利率均维持在30%左右,业绩成长快速,2000年芯片组产品出货量占全球40%市场,超过Intel,成为全球第一大芯片组供货商,成长力道不容忽视。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阅手机短信顶级新闻每天得新款手机大奖!
订科技短信第一时间掌握IT业界动态
点击此处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