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榕(原8848网站CEO)
让我激情满怀的书,其实不多。记得最早的是大约20年前,在遥远的西部戈壁。那一天,四个年轻同事在篝火旁,拿出那本放了几个月没来得及看的《硅谷热》。
我一直认为我心里某些绵延了快要20年的激情,就是从那一刻开始点燃的。永远不会 忘记四个同事在戈壁大漠之中,豪饮泸洲特曲,四种口音轮流读那本书的夜晚。HP创始人维修示波器的那个车库;微软的那个温馨小屋;仙童那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造出CPU的灵感;英特尔那个天才流淌的酒吧......科技原来如此浪漫,创业原来如此豪迈。一个永远不可能忘记的情节是,西雅图的一个广场上,比尔盖茨从他的伙伴艾伦的手里抢过《大众科学》,封面是一个被称为“个人计算机”、看起来像个古怪的有很多开关的仪器,跳着对艾伦说:我们马上去机场,我们能让全世界每个人都能用上这玩意。
那一天,酒酣耳热,热血沸腾,无人理会东方之既白和身边的大漠孤烟、长河日圆。
其后不到一年,我也“下海”了。我一直揣着那本书,可惜那书不久后遗失。大约四年前,我揣着另外一本书独自来到北京,它叫《知识英雄》。我心里一直给它起着另外一个名字:中国的硅谷梦。
直到现在,我还有三本《知识英雄》,分别放在办公室、家里和箱子里。放在箱子里的原因是怕它也最后遗失。同样地,我这次也从自己的igo5.com一下子买了三本《知识英雄2.0》。
和《硅谷梦》比较,《知识英雄》和《知识英雄2.0》更亲切,因为里面的人我熟悉;里面的事情我熟悉;写他们的人,我也熟悉。看书的时候,我几乎能感觉到主人公和作者的呼吸与笑貌,仿佛伸手就能再次握住他们的手。刘韧的眼睛,看到的细节,经常和我们不一样,更细致更有意义,这是这本书重要的价值。
有一些梦想,当你身处其境,反而感觉朦胧。这一些梦想,当你看到刘韧这样的人把它变成一本书,脉络完整,细节清楚,思想连贯,一切就突然清晰。这是他和他的书更重要的价值,虽然他自己总是谦虚地说,这书只是“记录”。
细致,清晰,同时到处闪耀着激情,是这本书的另一个可贵之处。这一次的激情,不再只是在成功的时候迸发。它甚至在那些失意、彷徨、失败、悲伤的时刻闪耀。英雄们之所以是英雄,正因为此。他们会被消灭,不会被打败。刘韧理解了,写出来了,感染了读者。
去年在北京见到年近50的艾伦,他依旧不走楼梯而是跳上讲台,大吼大叫地演讲了2个小时。《硅谷梦》里描绘的那一天,他在西雅图的那个广场上,应该也是这么跳跃的吧。而《知识英雄2.0》里面的人物,以及写这本书的人,依然年轻,依然在埋头为梦想奋斗,依然快乐而充满激情。真的激情不应该是爆发一样地燃烧。激情应该慢慢地,慢慢地燃烧,然而却永远地,永远地不会熄灭。
能够和书里的英雄以及写这本书的英雄为伍,有机会向他们请教,受他们的感染,并且有这本书作证,很难忘。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