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留学生归国最耀眼的成就集中于科技和新经济领域。代表人物包括创办亚信的田溯宁和丁健、创办UT斯达康的吴鹰以及搜狐创办人张朝阳。图为留美归国的田溯宁。 民间的英语热、政府的培训计划……这些信息充分表明,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国际化的竞争洪流中。但是,仅仅是按部就班的人才培养计划不能完全解决当前的人才渴求问题,经济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人才的战略也必然是跨越式的。尖端的竞争需要尖端的人才。而要拥有尖端人才,人才战略就必须面向世界,面向在海外竞争的前沿成长起来的留学人才。
归国潮流持续冲高
中国海外留学生的归国潮流已达到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高峰,并且有继续冲高之势。
2001年底,广州一年一度的“留交会”,颇令主办者惊喜地演成了一个“海归”的高潮。组织机构原先预计参加人数是700人左右,结果报名人数多达2600多人,是前三届总和的两倍。留学生提交的项目也超过了两千件,几乎囊括了高新科技的所有领域。
美国硅谷2001年5月在当地华人精英中开展的一项调查表明,硅谷华人精英中有43%的人愿意在目前或将来回国工作,其中45%的人首选上海。调查的可靠性很快在太平洋的另一岸得到证实:2001年11月,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海归派”企业,已从上年的40家猛增为170家,其中不少为硅谷归国者创办。
与此相应,各地的留学生创业园数目也连年翻倍递增。仅国家级的留学生创业园数目就从2001年初的9家增至年底的21家。
做个中长时段的数据分析,我们会发现,留学生归国人数其实并非一条突然高抛的曲线,归国热从1993年就开始逐渐升温。1995年之后,归国留学生的数目更以每年超过13%的速度递增。据教育部官员称,从1978年到2000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近38万余人,已学成回国的有14万多人。2001年上半年,归国留学生就达到1万人。
分析这一波中国留学生归国热潮的背景,从短期的国际形势来看,原因包括了纳斯达克股市危机造成的硅谷大裁员以及美国的经济减缓,特别是“9.11事件”之后的人心动荡。
但它还有本质的一面:改革开放20年中国国力的全面提升;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中国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率;2001年中国成功入世。这都使留学生们对中国的发展及自身在祖国中将发挥的作用,充满良好预期。
我们可以把新一轮留学生归国的潮流视为2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回报,看成中国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一次人才的“风云际会”。我们还企盼,海归新潮能携来中国未来政治经济改革的新动力。
改革勿滞缓留住创业者
在硅谷,创投公司、国际猎头公司都敏锐地捕捉到这样的现象:一批在当地从事了10年以上技术开发与高层管理的华人精英也开始起程回国,而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现象。
据硅谷人士分析,硅谷华人有过三次回国浪潮:第一次是1999年前,以田溯宁为代表的极少数精英;第二次是只有一两年硅谷工作经验的留学生,携回去“.COM”浪潮和“肤浅的融资神话”;而这次却是真正的精英回归。这些人“十年磨一剑”,可谓“身怀绝技”,他们不仅带回了硅谷科技开发的精华,还带来了中国最缺少的高科技工程系统管理经验,以及硅谷的市场网络经验。有资深风险投资人形象地比喻:“他们是大萝卜,拔一个大萝卜不仅带回硅谷的泥土,还带了一批中小萝卜。”
我们不禁想到,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就是上世纪70年代台湾留美学生的集体杰作。那么,同样的好戏,会不会也在内地上演?
其中关键是不要使这一波高素质的留学生归国热潮空洞化、泡沫化,变成“潮打空城寂寞回”。
2001年8月17日,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国政府在鼓励留学人员为国服务方面出台的第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文件。
《意见》将留学人员为国服务的主要形式明确为以下几种:在国内兼职、与国内合作研究、受国内委托在海外研究、到国内创业、为国内培养人才,为国内的经济、科技、文化项目提供中介服务。有学者对该《意见》的评价是:从单纯鼓励回国到“不求所在,但求所用”,这是中国发挥海外留学人才作用的重大突破。
其实,对于国内人士来说,另一个有必要转变的观念就是,不应当将留学生归国现象,以情感化和道德化的认知框架,简单描述成“游子思归”、“报效祖国”,仅仅给以传统的褒奖,却无视其归国行为的实质,更接近于人才在国际间的一种理性流动。
不必讳言,如果祖国不能给归国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空间和收获回报,他们中的多数人仍会掉头西去。
对此,硅谷一家人力资源公司高级主管的看法值得注意。他称,虽然中国为海外人才回国创业提供了许多优惠措施,但地方官僚机构的思想方式和办事效率仍跟国际惯例有较大差距,会导致回国创业的华裔人士难以适应。他甚至预言:如果美国经济在一两年之内好转,华人高科技人才会大批返回硅谷。
归国人员心态较好
2001年12月23日至2002年1月10日间,《南风窗》编辑部在全国11个省20个大中城市随机访问了100名归国创业人员,以面访、电子邮件问卷调查和电话采访三种方式相结合,对其创业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对象中,硕士学历者占67%,博士学历者占33%;归国年限3~10年不等,有56%多于5年;创业年限2至7年不等;创业行业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类41人,化工、医学、生物工程类32人,商业、财经类27人。
一、评价一下您目前的事业,感觉如何?
1.一帆风顺(13人)
2.困难多,但可以克服(87人)
3.难以为继,萌生退念(0人)
二、成功、顺利时,你觉得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1.政策支持和政府配合(18人)
2.个人的灵活性(12人)
3.优越的项目(33人)
4.好的商业时机,准确的市场定位(47人)
三、受挫时,你觉得根本问题出在哪里?
1.外部(创业环境)问题(79人)
2.内部(自身失误)问题(21人)
四、从长远来看,你有怎样的计划?
1.继续干下去(100人)
2.出国创业(0人)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