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X:20年的技术情绪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 15:47 中国计算机报 | ||
【赛迪网讯】20年,对于日新月异的IT产业来说已是相当长的历史,多少叱咤风云的产品和技术淹没在这段历史的长河中。20岁的AIX不仅是IBM帝国的基石,而且面对其他操作系统的进犯,AIX还承担着捍卫Unix荣誉的责任。面对集成与开放之争,AIX也要给出自己的证明。 要不是Unix的掌门系统——AIX过20岁生日,也许它始终只能躲在幕后,做服务器的 AIX与IBM p系列服务器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如此“另类”的软件发展方式已经持续了20年,而且还将进行到底。但这种独特模式也引来了操作系统阵营关于专有与开放孰优孰劣的争议。 扼腕、玉碎——太多人在为转瞬即逝的IT神话而伤感,真正走过20年的IT技术屈指可数。20年本身就是一个足以令人骄傲的数字,更难得的是,20岁的AIX仍然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但另一方面,它的未来也由于Unix市场前景的不确定备受置疑。20岁了,AIX到底是风华正茂还是英雄迟暮? 20岁,AIX珍藏的“金子”在今天是否还能闪耀?未来,AIX的生*命力又在哪里?存在的理由 20年珍藏了什么? 从诞生时的商业意义到如今担当商业关键应用的主要平台,AIX成就了20年的商业繁荣。20年来它究竟珍藏了什么? “没有妥协,没有局限!”回忆AIX 20年的发展历程,IBM杰出工程师Hye-Young McCreary心中充满了20年的技术激情。1986年,AIX伴随着IBM研发的首台基于RISC架构的Unix计算机RT PC诞生。那时IBM或许不会想到,寄予厚望的RT PC计算机的发展不尽如人意,而作为附属品的AIX却顽强地活了下来,并成为当前三大主流Unix操作系统之一。 1990年到1994年,AIX又从一个技术工作站平台发展成真正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与此同时,IBM将AIX与Power微处理器架构结合,制造出第一台RISC 6000系统,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RS/6000系统,AIX随即迅速崭露头角。1995年到2000年,AIX将重点放在提供对称多处理以及高端的可扩展性上,并在虚拟技术的应用上有重大突破。1997年,采用了AIX操作系统的IBM深蓝计算机,在与世界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的对弈中取胜,这场人机大战让大众对计算机有了全新的认识。随着2001年AIX 5L的发布,AIX又开始了系统分区领域的创新,它传承自大型主机的虚拟技术,包括逻辑分区、动态逻辑分区和微分区技术,将Unix系统的灵活性和使用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毫无疑问,开放的思想、虚拟化的技术与可靠稳定的计算能力是AIX沉淀20年的技术精华,而背后珍藏的,却是AIX从诞生之日起就涌动的创新激情。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及系统与科技事业部总经理何国伟这样评价20年来AIX的贡献:“IBM始终致力于科技创新,AIX 20年的历程正是IBM以尖端科技推动社会繁荣,尤其是商业繁荣的一个典型缩影。”AIX的诞生就创新地将发展近20年的Unix操作系统从实验室带进商用领域。“支持64位、双核技术这些现在的时髦名词,在我们看来都是过时的。”AIX的技术人员甚至这样告诉记者。 这些技术创新带来的是客户的认同和支持。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负责IT部门运营的王继东已经和AIX接触了十几年,他感叹道:“AIX的创新能力,使它不仅能看到短期内客户的需求,甚至能预见长期的发展方向。”王继东举虚拟分区技术的例子说:“虚拟化技术刚出现时,我们都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直到几年后业务量增长了,才意识到它的好处。” 生命力的源泉:可曾关注过他们? 究竟是“躲在云端”的Unix高高在上、曲高和寡,还是一大批默默使用并热爱着AIX的用户和爱好者被舆论忽视? “我是抱着这本书入睡的。”当于宁斌读到这封读者来信时,为自己的努力而备感欣慰。作为《IBM Unix && Linux——AIX 5L系统管理技术》一书的作者,于宁斌并非IBM公司的员工,而是AIX的用户和技术爱好者。这本原计划出300页的图书最后竟然写成了一部1200页、196万字的长篇著作,连他本人刚拿到书时都感到“又厚又重又陌生”。但翻开书后,他又觉得其中的文字又是那样的亲切自然。 两年多了,这本书就是于宁斌全部的业余生活。 计划10个月完成的“闪电战”变成长达两年多的“持久战”,这是他当初未曾想到的。但越接近AIX,就越觉得它博大精深,就是凭着一股对AIX的喜爱与执着,他硬是将技术细节全面地展现在书中。虽然常常为了研究AIX的一些技术细节,好几个星期都没有写作,但他仍然希望写成一本能全面反映AIX的精品图书。即使在数个深夜挑灯夜战,几次全面修改原文,于宁斌对当初的决定也一点都不后悔。因此他也结识了更多的AIX用户和爱好者。他说大家的心都是互通的:执着地喜爱并支持AIX,同时从中受益。 然而,这一大群用户与爱好者却被淹没在IT此起彼伏的浮躁当中,因为有太多的新奇概念和令人羡慕的数字英雄被追捧,真正核心的成熟与稳定的技术架构却往往被忽视。全球几乎所有关键业务都在Unix平台上运行,甚至可以说,地球是在Unix系统上运转的。Unix服务器不仅占有31.2%的服务器市场,而且正默默担当着关键任务计算平台的技术重任。 作为最早接触AIX的一批中国技术人员,李红现在已经是IBM系统科技部大中华区产品经理。她这样形容AIX的业界地位:“成熟稳定,就如左右手。”AIX在中国市场连续8年保持了Unix操作系统第一的位置,拥有越来越多狂热追求AIX技术的爱好者,而用户的支持正是AIX生命力的源泉。更有一些用户转变成为IBM的合作伙伴,中铁信弘科信息工程公司就是从用户发展成集成商,再成为IBM p系列的产品分销商,是跟随AIX一起成长的典型例子。尤其使李红吃惊的是,在IBM网站之外,还有很多爱好者在网上自发组建了AIX社区,还组建了专家博客群。 那么,到底有多少人围绕在AIX周围? 尽管没有相关数字统计,但市场的表现应该是一个可信赖的回答。在去年规模达175亿美元的全球Unix服务器市场中,31.2%的服务器采用的都是AIX操作系统。在中国,包括经销商、系统集成商和独立软件开发商(ISV)等合作伙伴的“小深蓝”俱乐部成员就已经超过 IBM在中国拥有的Unix开发领域的合作伙伴。 独特的成功模式:开放还是专有? 开放与专有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左边是专有,右边是开放,AIX在平衡木上执着地踩着自己的舞步。 Unix的诞生一直被看做开放的标志,但面对跨硬件平台Linux源代码的开放,主流Unix系统与各自硬件平台之间的绑定式销售与服务又被看作相对专有。其中,AIX与p系列服务器“软硬一体”的捆绑路线走得最为坚定。“其他任何产品的性能都不能与AIX和Power架构这对最佳组合相比。”这种独特的软件发展模式让IBM Unix首席架构师Satya Sharma引以为傲:“AIX操作系统与业界其他产品相比,主要的区别在于它为支持Power硬件、可扩展性、性能比和动态配置功能进行了专门的优化。”事实上,每当IBM有Power新产品公布的时候,都会投入很多资源开发AIX,把Power的功能发挥到最好。 用户又如何看待这种技术方式呢?“操作系统早已过了被关注的年代,那个Enjoy Technology(享受科技)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位应用过Unix、Linux、Windonws三大操作系统的用户语出惊人:“这个时代,操作系统作为独立产业的角色已经被弱化。关键要看整个系统是否能够自如支持应用。”实际上,绝大多数用户关心的也并非操作系统本身,或底层的硬件和操作系统是否同出一辙,而是期望整个平台能够发挥整体应用的最大效能,为企业带来商业价值。在这方面,Satya Sharma认为,AIX采用哪种方式并不是IBM的重点,最重要的是商业用户的需求,在RAS(可靠性、可用性、可修复性)上优势明显的AIX可以为各种应用提供稳定高性能的平台。毕竟,操作系统可以在硬件上运营和可以让硬件发挥最大的性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AIX作为一个成功的商用Unix系统,在为用户带来商业价值的同时,软硬一体的发展方式在“专有”的置疑声中也为IBM带来了20年的商业成功。但IBM从不认为AIX是专有的,相反IBM认为AIX是一个很开放的系统。Sharma认为,AIX完全符合Unix 98标准,对开放源代码的Linux并不排斥,而是以开放的态度接受新技术,以不断创新的思想研发新技术,正是这种开放让AIX在20年中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诞生的AIX 5L(L代表Linux)不仅提供Linux的调用界面,同时还提供对Linux工具箱和库的支持。 品牌的力量:IBM的AIX? 如果没有IBM,20岁的AIX靠技术激情与创新是否也能取得今天的市场成就? “我们不是不能做出AIX这样的先进技术,关键是资金投入是否充足。”一家公司的Unix研发人员曾这样感叹。在市场上,除了技术的领先,还有诸多非技术因素的作用。没人能否认,IBM的品牌、服务、战略、投资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AIX,AIX承载了IBM公司太多附加价值。1997年,深蓝的“人机大战”让AIX扬名天下,如今,与硬件捆绑的AIX已经成为IBM所有架构与服务模式的基石。 “在Unix的世界里,IBM是真正说到做到的厂家。”IBM p系列服务器大中华区总经理姜锡岫强调,每个厂家都会有未来的产品发展蓝图,但IBM真正严格遵守了产品承诺,这背后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与支持。据悉,去年底,IBM就投资两亿美元在美国奥斯汀成立了AIX协作中心,向IBM的客户、合作伙伴以及一些学术机构提供开发、测试及调试AIX的工具。除IBM的p系列服务器和64位Power外,这个AIX协作中心也可提供技术专家接入、培训及远程测试,支持企业为AIX开发软件,加快AIX的技术进步和推广。 IBM这个品牌同样给了用户承诺与信心,它强大的客户服务支持也是AIX的致胜法宝——毕竟关键业务平台不允许有任何闪失。对此,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科技开发部的钟维强透露,IBM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这也是自己放心选择AIX的原因。 谈及AIX在商业上的成功,还得谈到AIX在中国的表现。近几年来,AIX在中国Unix服务器市场独树一帜,销售额和市场份额连续8年排名第一。除了技术上的领先优势,渠道战略也是AIX成功的关键之一。2001年,IBM就成立了“小深蓝”俱乐部,集合了大量国内Unix领域的经销商、系统集成商和独立软件开发商,通过定期活动,IBM就AIX的相关渠道策略直接和俱乐部成员沟通,并对成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支持、共同开拓市场,加快了AIX的推广。 未来的机会:20年后的模样? 面对来自Linux和Windows的挑战,Unix的前景扑朔迷离,它将如何防守反击?AIX的机会又在哪里? IBM Unix首席架构师Satya Sharma在AIX 20年之际指明了AIX的技术方向,也骄傲地承诺了AIX的未来:“我们已经有了截至2015年的AIX发展蓝图。”从技术路线图中,人们可以看到IBM在Unix服务器上的三个发展方向:首先是虚拟化无处不在,为Unix未来的发展创造了先机。虚拟化技术对用户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改善资源使用率。比如,以往可能要购买10个中低端服务器才能实现的应用,现在只要购买一台具备10个分区的Unix服务器即可实现,从而降低采购、部署和管理成本。而且,IBM将坚持对开放平台的一贯承诺,AIX不仅将继续支持Linux操作系统,与之匹配的Power处理器架构也将广泛应用在游戏机平台和嵌入式应用里,包括索尼PS3、微软Xbox都将采用Power设计游戏机平台。此外,IBM还将在Unix领域继续协作创新。从1990开始,IBM在Power架构上累计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的研发费用,未来的发展和创新将同用户、代理商、独立软件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一起创造。 面对Linux和Windows的两面夹击,IBM Unix服务器在中国又定下了销售量第一的目标,并迅速调整市场战略向低端进攻,推出了定价在5000美元以下低端p系列服务器。姜锡岫表示:“在战略上,AIX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相信,未来中国地区的用户在购买PC服务器时也会考虑低端的p系列服务器。” 作者:陈翔 吴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