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沈浪:中国IT呼唤更多王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 11:54 ChinaByte

  作者: 沈浪

  人总是要走的,在世上转了一圈之后。

  习惯了人来人往之后,当有朋友说,王选走了,我的心头依然一动。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到这位老人的消息了,没想到,再次听到“王选”两个字的时候却是以这样一种方式。

  各大网站纷纷以“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激光照排之父”、“出色的科学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现代毕昇”、“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人”等各种溢美之词纪念这位著名的学者。

  当某位知名人士故去的时候,活着的人总是如此。

  在此,我无意再重复这些恶俗,逝去的人已经不再需要那些看似耀眼的光环,他已经无法看到,他们唯一需要的是还原他的本来面目。

  王选的本来面目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究竟怎样来评价这位逝者?

  就广义上看,王选首先是一位杰出的学者,而对中国的IT来说,我更倾向于把他看作是中国IT领域真正进行自主创新并创造了巨大价值的第一人。

  作为著名的计算机应用专家,王选一位致力于文字、图形、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正是在他的科研成果推动之下,一场席巻全国乃至世界中文领域的印刷革命。

  据新华网报道,从1975年开始,王选主持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以后的电子出版系统的研究开发,跨越当时日本的光机式二代机和欧美的阴极射线管式三代机阶段,开创性地研制当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印刷的特点和难点,王选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参数)描述笔划特性的方法,并分别在中国和欧洲获得了发明专利。

  这些成果的产业化和应用,开创了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对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进行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

  此后,王选相继提出并领导研制了大屏幕中文报纸编排系统、彩色中文激光照排系统、远程传版技术和新闻采编流程管理系统等。这些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得到迅速的推广应用,使中国报业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最前列。

  20世纪80年代初,王选开始致力于研究成果的商品化、产业

化工作,成功地闯出了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市场化道路,使得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据了国内报业99%、书刊(黑白)出版业90%的市场份额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成功打入日本、韩国,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由于缺乏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自从2002年以来,中国DVD企业一直受制于人,在出口时不断遭到“6C”、“3C”、“1C”等DVD专利池拥有者的围剿。MPEG、杜比实验室等机构也陆续加入其中。到目前为止,“6C”、“3C”已经分别与中国机电商会、中国音响协会签订了DVD会谈备忘录,征收专利费用的公司由最初的1家迅猛增加到了37家之多,单台DVD碟机的全部专利费用超过了20美元,这对于利润原本就极其微薄的中国DVD企业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一些实力较弱的公司不得不收回刚刚迈出国门的脚,而其他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显著削弱了。

  在随后的GSM、CDMA2000等相关产业链上,国内企业又一次遭受重创。

  所有这些教训表明,离开了自主创新,中国的IT产业将永远只能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底端,以最大的代价获取最微薄的利润。

  因此,近几年来,从

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到
国家发改委
,多个部门联合起来倡导并发布了自主创新的指导方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科技创新的热潮。

  然而,雷声大,雨点小。

  经历了这几年,我们尴尬地发现,能够拿得出手的自主创新成果委实可怜,令我们骄傲的TD-SCDMA尚未从产业化阶段进入实施阶段;弄出了很大动静的“龙芯”、“凤芯”、“汉芯”在喧嚣之后归于平寂;所谓的WAPI无线标准在经历一次波折之后,我们不知道该工作组成员现在正在忙活什么……

  当王选逝去这个消息传来时,我们突然看到,王选在二十多年前已经做出了中国IT业界最伟大的自主创新成果!更值得我们震惊的是,这位学者不但拿出了让我们傲视全球的创新成果,他还把这一系列创新成果成功地推向全球!

  逝去的王选让我们看到,中国并不缺乏自主创新,我们真正缺乏的是更多的王选,我们真正缺乏的是能够像王选这样沉醉于自主创新的科研创新的科技工作者。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我们看到,IT的新兴技术层出不穷,虽然很少出自我们之手;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热衷于虚假的名利,通过做假、舞弊等令人不齿的方式骗取荣誉,一个小小的“汉芯”就惹出震惊全球的风波,确实值得深思。

  一位采访过王选感慨说,王选之后,不会再有王选。确实,从科学到技术再到企业,王选用最独特的方式完成独具特色的尝试,后人很难再现。

  我坚信,同样的王选虽然不可能再现,但更多的具有王选精神的科技工作者一定会中国的IT领域不断涌现,因为中国的IT呼唤更多的王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