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诉南方汇通彻底调查:他们到底谈了什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 14:11 计算机世界 | |||||||||||||
贾鹏雷 “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无论任何时候都有责任保护自己的专利,防止不法者的侵犯。”日立环球存储(美国)新闻发言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日立没有对南方汇通公司是否在市场上对其造成威胁直接回应。
“在我们没有接到法院的传票之前,我们先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的律师函,提醒我们最好不要参加在美国举行的CES展。”南方汇通世华微硬盘有限公司总裁朱宝麒回应说,“我们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日立就是怕我们抢他们的市场,因为我们将要在CES上展出我们独有的6GB微硬盘。” 2004年12月29日,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日立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以下简称“日立环储”)对国内媒体宣布已对中国南方汇通微硬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agicstor Inc. of China)、及其中国母公司南方汇通世华微硬盘有限公司(GS Magic, Inc.)以及南方汇通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米尔皮塔斯 (Milpitas) 的联营研究机构Riospring, Inc.?(以下统一简称南方汇通)提出诉讼,控告该公司侵犯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硬盘机的多项产品专利权。该项诉讼已提交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地区地方法院进行审理。 在诉状中,日立环储要求南方汇通赔偿其经济损失,并申请一项永久性强制命令,以禁止南方汇通及该有关公司在美国制造、使用、进口、发售及销售涉嫌侵权的产品 思科诉华为案余音未了,在不足两年的时间里,一家成立刚刚两年多的、位于贵州的公司——南方汇通世华微硬盘有限公司,就再次遭到全球最大的存储厂商的跨国诉讼。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都是一场意味深长的较量。 在诉讼发生之前,双方曾经有过多轮接触,他们在谈什么?为什么最终选择起诉?诉讼将以何种方式收场?将会对中国企业造成什么影响? 他们到底谈了什么? 2005年1月4日,记者通过邮件采访了日立环储在美国的新闻发言人。在邮件中,日立环储认为南方汇通世华微硬盘有限公司(在诉状中涉及的三位被告中,这家公司是真正的运营机构)侵犯了日立环储的四项专利权,“这些专利并非特指微型硬盘”,“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的专利涵盖广义的硬盘机科技。” 据南方汇通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的声明中,曾经这样表示: 我公司于近半年内接触日立公司之知识财产权的讨论一直十分融洽,主题围绕在互惠互利的合作事项中,至于有关微硬盘技术部分,双方各自认知拥有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日立公司的代表仅以非常笼统的主见主张他们有数十年的累积,一定可以找到“可能的侵权”? 据朱宝麒透露,在诉讼发生之前,日立环储曾经与南方汇通进行过多轮接触。这些接触大约从2004年6、7月份开始,先后进行了四轮。接触的主题是日立警告南方汇通不要涉足微硬盘产业,否则必将侵犯日立环储的专利权。这些接触持续到2004年12月,并没有最终结果,双方商定在日本新年过后再谈。 “这并不是说我们自己也认为可能侵犯日立环储的专利才要跟他们谈!”朱宝麒说,在圈里的人都有行规,要进入一个的行业,向这个行业里面的“老大”交一点钱“买张门票”,“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谈判的后期,朱宝麒说,双方甚至已经深入到商量南方汇通按多大的比例交给日立费用(比如,每售出一台微硬盘交给日立环储一笔费用)的问题。“但这笔费用之高令我们无法接受,是‘行规’的十倍。”朱宝麒说。 日立环储称由于诉讼在审理中,自己不便提供任何证据表明能够掌握南方汇通侵权事实,也没有表示是否对南方汇通的产品进行过反向分析。只表示“有关证据将会在法庭审理的过程中提交”。 “我们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我们的研发人员都是自己的,我们的技术完全是自主开发出的!”从公司成立之日起,朱宝麒就反复强调自己的技术实力和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朱宝麒称,自己公司现有大约60人的核心研发团队,有多项专利正在申请中,而且,公司也有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知识产权专案小组,有几名律师和工程师组成。 一方称对方侵犯了自己专利,一方又说自己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然而双方却又进行了长达半年的甚至讨价还价的谈判,他们到底谈了什么? 为何是南方汇通? 在日立环储的诉状中,日立认为南方汇通侵犯了日立环储的四项专利分别是“与数据无关的扇区伺服”(美国专利号5,210,660: 1993年5月11号注册)、“跨越多个数据带的等空间伺服扇区磁记录盘”(美国专利号5,440,474: 1995年8月8号注册、“无数据ID区的固定块结构嵌入伺服磁盘驱动器”(美国专利号5,615,190: 1997年5月25号注册)、以及“无ID区的数据区扇区伺服数据记录盘”(美国专利号5,500,848:1996年3月19号注册)。 一位知名硬盘评测工程师告诉记者,这四项技术都是日立硬盘的基本技术。在IBM硬盘被日立收购之后,IBM的专利也转到日立名下.作为硬盘的始祖,IBM的相当大一部分专利技术其实就是硬盘的原始技术,任何硬盘(无论是大硬盘还是微硬盘),都可能用到这些技术,比如磁头定位磁道技术,这是硬盘的基本技术,但后来者们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实现。 日立环储则直言不讳的告诉记者,“所有存在争议的南方汇通硬盘机所采用的专利都是侵权的,包括但不仅限于南方汇通的一英寸外形尺寸硬盘机。”如果这四项基本技术专利被侵犯,是否意味着南方汇通在技术来源上与日立一致呢? 朱宝麒称,南方汇通的技术使自己独有的,并不跟日立环储的相同。朱称,早期,在IBM宣布要做硬盘的时候,硅谷有一大批IBM之外的人响应这个技术方向,开始自行投入硬盘的研发。因此,在IBM自己的硬盘做大的同时,这几股力量也有自己独特的硬盘技术。2002年,为成立南方汇通微硬盘公司的需要,朱宝麒在美国将这些民间力量收编,在硅谷成立磁源公司(RioSpring),成为南方汇通的技术来源。朱宝麒作为磁源的创办人,与贵州省南方汇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现在的南方汇通世华微硬盘有限公司,担任副董事长和总裁。现在,磁源公司作为南方汇通的三股技术力量之一,在硅谷负责跟踪与硬盘相关的前沿技术。 同时朱宝麒也透露,南方汇通目前的知识产权大都是关于微硬盘的产品设计、操作软件、生产设备、以及生产线上的质量检测、控制软件等,而微硬盘的硬件如马达、磁头、盘片、核心芯片也还是上游供货商提供。 按照双方的说法,从技术发源时间上看,两个公司似有重叠之处,那会是诉讼之源吗? 朱宝麒认为,“正是因为我们在某些技术上领先于日立环储,所以才会引起它的敌视。”朱宝麒称,在IBM退出硬盘业时,主要研发的产品是1GB,日立在接手后在2003年重新组建日立环储,也还在研发1GB产品。而南方汇通已经在2002年底直接推出2.4GB产品。2003年底,当日立环储跳过2G产品直接推出4GB产品时,南方汇通则同步推出了4.8G产品。“日立的4GB产品卖得并不好,后来希捷发现它的这个缺口,于是对自己的2.5寸、3.5寸硬盘大降价,全力进军微硬盘,日立受到我们的两面夹击,日子当然不好过。”朱说。 据媒体公开报道,2002年8月投产的南方汇通微硬盘在2003 年底每月的产量已达 30万片,有 2.4GB和4.8GB两种产品。朱宝麒说,2005年将实现销量1000万片,占据全球1/3的市场。 “我们跟日立环储比,营运成本、人力成本、材料成本都比日立环储要低,自然价格就要低,当然就有竞争力。” 2004年7月30日,日立环球储亚太区副总裁兼总经理Pete Andreyev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也曾流露出对南方汇通崛起的担心,他表示日立环储的泰国工厂将提高产能,“以应付来自中国大陆的南方汇通微硬盘和美国的Cornice的竞争”,并认为,“这个市场的竞争在不断加剧。” 在2004年第六届高交会上,南方汇通签下9家客户共10份、总金额为3.5685亿美元的1英寸、1.8英寸微硬盘供货合同,合同履行期在2005年。在2004年年中,南方汇通曾宣布Ipod Mini将采用自己的硬盘,大单供货将从2005年1月份开始。“我们跟日立的客户都是一样的,我们抢走了他的客户。”朱宝麒说。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日立环储为什么只是盯上南方汇通、而不是另一个更大的对手希捷公司呢? 司马昭之心? 一位不愿具名的硬盘界资深人士认为,日立环储起诉南方汇通并不能完全排除后者侵犯前者技术专利的可能。“如果稍微注意一下磁源公司成立的时间就知道,那正是日立公司收购IBM公司前后。”这位人士认为,在这个行业中,由于收购而导致的技术员工流失很正常,这些员工是否有携带日立环储的技术机密不得而知。 一家采用硬盘生产MP3播放机等产品的公司负责人透露,在采购微硬盘的时候,中国本土制造的微硬盘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位人士透露说,在2004年9~11月间,微硬盘上有曾经出现一段时间的供货紧张状况,中国本土厂商可能采取的高价要货行为,可能对日立原有的价格体系形成冲击,这也是可能引发诉讼的原因之一。 2004年6月21日,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宣布将在中国深圳兴建“超级硬盘生产中心”的战略项目计划。该项目全面实施之际,投资额将达到五亿美元。该生产中心将与深圳现有的硬盘组件制造业及广大的供货商协同合作,进行硬盘驱动器的最后装配。但这个公司在2004年第四季度才破土动工。目前,日立的硬盘生产主要由其位于泰国的工厂承担。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硬盘界人士还指出,日立此举也可能是在“杀鸡儆猴”。根据协议,在IBM时期由IBM投资成立的易拓硬盘公司不仅给日立环储生产低端硬盘,也可以使用自己品牌。近年来,易拓品牌的硬盘在市场上呈上升趋势,受协议限制,日立不能取消易拓的合同,但又担心易拓在生产过程中学走技术,所以才会起诉南方汇通,以警告易拓。“这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日立要用基本技术、而不是时髦的产品技术来起诉的问题。” 北京同立钧成专利事务所主任律师刘芳认为,要观察日立环储所以起诉南方汇通公司的动因,必须考虑到近年来日本公司对中国公司崛起的担心。“在‘产权立国’的国策下,这两年已发生多起日本公司诉中国公司侵犯其知识产权案件,比如日本公司起诉中国摩托企业、丰田诉吉利汽车案等等。”刘芳认为,中国公司应该加紧知识产权建设。 根据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检索的资料显示,日立公司在华申请发明专利已高达4700条,此外,还有83条实用新型和279条外观设计专利。而以日立环储荷兰公司名义在国内注册的发明专利也多达68项,而且,申请多集中在2003年。而南方汇通并没有任何批准的硬盘专利。在硬盘领域,日立在中国的专利阵地优势已经形成。“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仅是硬盘领域,在中国企业从制造切入技术的几乎任何关键领域,来自知识产权的威胁将习以为常。这从思科诉华为那天就开始了。” “而且,这些公司大都会采取在美国起诉的方法,”刘芳认为,“一方面,这可以扩展诉讼的全球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利于阻止中国企业在全球开拓市场。”刘芳认为,国家的知识产权体系应该加快完善过程,这对提高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诉讼的应变能力将非常有帮助。 (张广彬对本文有重要贡献) 小链接: 微硬盘: 产品: 在产品特点上结合了闪存和传统硬盘的优点,继承了闪存体积小和重量轻的优点,而采用传统硬盘的基本原理,将所有部件迷你化。容量从1GB到5GB的产品都已经面世,预计到2006年或2007年会有15GB和20GB的微硬盘出现。在接口上,包括了USB接口、IEEE1394接口、PCMCIA接口和CFⅡ接口等,现在,英特尔、日立环储、希捷、东芝等全球著名存储公司正在制订出微硬盘的接口标准CE-ATA。在速度上,微硬盘的数据读取和存储速度主要由磁碟转速和缓存大小决定。尺寸,现在市面主要以1英寸为主,但东芝已经展示了其0.85英寸的2.0GB和4.0GB产品,和1枚普通硬币差不多大小。跟闪存相比,微硬盘存在抗震性较差、较为耗电、噪音较大等缺陷。 应用:微硬盘可以应用在便携式播放器、手机、PDA、录音笔、计算机、DV、DC、车载导航系统、手表等。
市场: InStat/MDR调研公司的数据显示,内置微硬盘的消费电子产品种类正在迅速增加,2007年出售的这类设备将接近9000万台。目前,全球微硬盘的市场总额可达400亿美元。 评论 “善用”跨国诉讼 文/贾鹏雷 再听到跨国诉讼,再听到专利诉讼,很多人甚至感觉甚至有些疲劳了。有人会说,“来点新的?” 这正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心态。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谁有专利并不重要,只要产品好就可以。作为一个普通企业而言,专利是谁的也不重要,即使侵犯了别人的专利,反正前面还有排名第二、第三挡着呢。 继续推理。如果光是诉讼并不限制产品在市场上继续销售,只是出让一点利润,企业也是可以承受的。以微硬盘为例,附加值非常高。客户只需要在日立环储或者南方汇通的硬盘外卖略做包装(成本不过5、6元钱),作为最低端的存储盘使用,就可以获得超过20~40%不等的利润。 但跨国公司的胃口显然也是很大的。无论是思科诉华为案、还是日立环储诉南方汇通案,都在诉状中狮子大开口,要求被告方不准到指定区域卖产品。专利作为商业武器的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 假如、只是假如中国企业真的侵犯对方专利权,并不是无路可走。思科诉华为和日立环储诉南方汇通的共同面对的环境是在一个开放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专利并不总是有效的。 在前一个案子中,华为用商业思路开发并经营“诉讼资源”的方法,很值得后来者借鉴。在那场官司中,思科公司提出禁止华为公司的产品在美国销售。这反倒促成了华为和3COM、西门子等公司的合纵连横,用更俏的方式突破了思科防线。等思科发现式,涓涓细流已成汪洋大海之势。借助那场官司,华为公司彻底完成了从一个中国本土公司到一个跨国公司的蜕变。 而南方汇通面对的情况显然比华为还要好。华为公司的产品多是网络基础设备,美国和欧洲是这些产品的重要市场。华为在这些市场上对思科形成威胁,所以思科要求禁止前者进入这些市场。但在后者案件中,微硬盘的全球最大的市场并不是美国,而是中国。无论是Ipod还是新加坡创新,都把中国作为一个最重要的销售重心。南方汇通总裁朱宝麒也认为,中国市场如此之大,即使给日立环储一个人做,它也做不过来。“更何况,美国的法律只能在适用美国,并不适用中国、欧洲、东南亚。” 在这样的境遇下,南方汇通的商业战略将面临一次重要提升的机会。是否能够像华为那样成功的经营诉讼,将会成为南方汇通能否成为一个真正全球性公司的前提。 在日韩企业崛起的过程中,通过跨国知识产权诉讼的例子不胜枚举,今天,这样的机会终于轮到中国公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