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方案推倒数字电视标准多米诺牌骨第一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3日 11:21 互联网周刊 | ||||||||||||
【互联网周刊专稿】清华方案在河南省的试验也许只是推倒了数字电视“多米诺牌骨”的第一张,而走出实验室的标准之争必将更加激烈 11月6日,在郑州和开封之间的高速公路上奔驰的长途客车里不再播放影碟,而是换上了全新的机顶盒和显示屏,试播两套数字电视节目,此次使用的地面传输标准是清华的DMB-T方案。与从2001年开始的DMB-T方案在十几个省市试验不同,这次是“商业”试播。欧洲D
年多的商用之后,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方案终于首次走出实验室,这意味着中国的标准方案已经在技术上成熟,达到产业化水平,下一步的重点是探索各种可行的商业模式。 河南城际模式 2002年,在国内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方案还无法实现产业化时,移动数字电视运营已经显露商机,各地运营部门希望探索可行的经营模式,于是上海第一次试验商用欧洲DVB-T标准,结果获得成功,赚到了第一桶金。很快,国内其他城市仿照上海模式,直到今年北京开始了欧标的商业试验,更掀起了一波模仿热潮,目前欧标已经在国内十几个城市投入商业运作。 然而很多中小城市其实是在盲目模仿上海、北京模式。这种模式依靠城市里的公交车播放数字电视赚取广告费,因为城市大,公交依赖度高,乘坐公交往往超过一个小时,数字电视节目制作和广告招商方案都是根据这一时间制定的。而很多中小城市,一是公交车数量有限,另外乘客坐不了十分钟就下车,是否有广告投放可能,很多城市在匆匆上马欧标时并没有考虑。 河南省广电局在权衡之后,提出了自己的模式,把特大城市的城内公交模式移植到中小城市的城际客车上。郑州周边有一圈约七八个中小城市,近的相距六十公里,远的一百六十公里,这片城市群在河南叫作隆起地区,是河南省的高速公路密集地区,给高速公路上的城际客车装上机顶盒,覆盖的范围要比上海、北京的大,车辆可能也会更多,而且长途车乘客的心理和公交车不同,一趟就是连续的两三个小时,更容易收看节目,相对而言广告空间也更大。 河南这种模式在技术上也是一个挑战,欧标并没有考虑到如此大范围的覆盖,例如上海四个发射点覆盖全城,北京三个点就可以了,如果照这种模式做,河南就需要建大量的发射站,成本过高。河南广电局的考虑是一个城市就建一个发射点,这需要清华方案在技术上的进一步调整。 按照河南省的规划,数字电视覆盖全省将分三步进行:首先是郑州和开封,这两个在中原城市群里最近的点,相距60公里;下一步是新乡等相近的三五个城市,距离100多公里;再往下是洛阳等更远的城市,由于中间还隔着山,难度更大。但是,这三个批次间隔的时间不会太长,预计在明年年底将覆盖河南18个地市,建成一个覆盖全省的移动数字电视网,因为一条公路上流量有限,只有成网运营广告才能卖出好价位。 这次河南试验商用也吸引了很多省市的运营商前来观摩,由于国家标准迟迟没有出台,很多省市还在用国内方案还是欧标之间徘徊。清华方案的主持人清华大学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杨知行教授说,很多城市希望他们带着清华方案去测试,像昆明是山区,湖北是水网地区,即使河南的模式做得好,也可能由于地形不同导致效果不一样。尤其是那些已经开始上马欧标的地区,更是希望比对两种技术方案,及时作出选择,减少错误投资的损失。 河南试验其实只是一个发端,中原城市群毕竟区域有限,真正公路网密集、人流大、需要这种城际模式的是长三角、珠三角和津京唐地区,从这个角度来说,河南只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一旦获得成功,接下来的连锁反应将异常巨大。 遏制欧标圈地 河南首次商用国内自主研发的标准方案对盲目试用欧标的城市泼了一盆冷水。国内在试用欧标的有十几个城市,但只有北京和上海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的批准。其他城市在跟踪北京上海,自己干的同时却不知道另一个背景,北京和上海给国家广电总局作了书面保证:一旦国家标准出台,他们马上换设备,损失自负。 原来很多人认为,我国叫嚷自主制定标准也不是一个两个了,最后都没干成,还是用的国外标准,既然有北京、上海老大哥在干,小弟弟们就跟进。其实我国管理部门早有明确意向,我国地面标准一定是自主制定的,不会用国外标准。而且最近信产部和广电总局透露出的声音越来越明显地排除了欧标的可能性。 从欧标换到国标,公交车上安装的终端都得换,每辆公交车从机顶盒到显示器到电源乃至公交车电平等费用,估算成本在一万元左右。像北京、上海这种城市安装过的公交车达到数千台,损失将是巨大的。 虽然河南这次商用清华方案也是没有经过广电总局批准,自己干的。但杨知行教授说,只要清华没有离开标准制定,河南就不会吃亏,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改进。河南给清华标准方案提供了一个试验平台,清华可以在河南做很多技术改进,河南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试验运营获利。即便国家出了一个新的标准,也一定是融合了清华DMB-T方案的,这个方案也必须要找平台试验,河南将可能成为第一个试验运营我国自主标准的省份。 欧标利用中国标准推迟出台的时间差,大举圈地,试图以事实标准的地位获得国家标准认定。但广播标准和通讯标准不同,通讯标准上谁占领了大片领土就可能成为既成事实,广播标准涉及千家万户换电视机,一旦制定出来就要保证稳定性,像我国现在执行的广播标准一经公布50年没变,按规划到2015年我国才能把模拟电视全部换代,十多年才能完成数字电视的布局,地面标准的制定国家更是慎之又慎,不但要在实验室完成,还要让产业部门和运营部门都满意。 现在,使用清华的标准方案和使用欧标省市的数量相当。河南试验商用证明国内方案可以使用,加大了用欧标的风险,可能会抑制或中止欧标的圈地势头。据悉,年底之前,有几个省市还将商用清华方案。 多种模式酝酿中 使用国内自己方案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技术方案,而用欧标就不可能为中国某一种运营模式作出技术更改。像北京和上海在一个城市里发射点之间都有独立光纤连接,而一个省或跨省的城市之间不一定有专门光纤连接,专门为此建光纤成本太大,需要依托公众电信网、光纤网,例如郑州和开封之间没有光纤就要绕道新乡再连接。 我国有3亿4千万台电视,9千万台是城市有线电视,剩下2亿8千万台是无线的,大部分都分布在农村,如何连接城市和农村?有个城市就尝试借助农村的村村通连接周边县乡,村村通是国家每年花几亿元专门做的项目,这种尝试如果成功意义很大。 还有的城市尝试把固定接收和移动接收结合起来,制作的数字电视节目既能在高速公路的车上看,也能在有数字电视的家里接收,但现在国家标准没有出来,进入家庭涉及电视机的更换,风险很大。既要试验这种模式,又要回避风险,有的城市使用广播电视大学的专门频道试验,涉及群体分散在城市各处,但数量却不多。 按照现在的运营模式,赚钱方式不外乎用户交月费和广告收入,有城市尝试一种新的盈利方式—出租频道。模拟电视变数字电视后可以把一套节目变成两套节目,如果能把其中一套拿出来作为大家公共的广播平台,作为政府部门的应急系统使用就可以获取租金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