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标准:只有一个标准 也只有一个标准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4日 16:38 赛迪网-中国计算机报 | ||||||||||
【赛迪网讯】成长中的Linux产业遇到了四大问题,这些问题只能靠实力解决。问题最少的,就是实力最强的。 得知Linux标准工作组成立,业界反应不一:有举双手支持的,也有抱臂观望的,还有被这个消息弄糊涂了的——怎么又冒出一个Linux标准?原来那个标准怎么办?
这“原来那个标准”,指的是由科技部“863计划”资助的《中文Linux和办公软件相关标准与规范》。这其实是个误解,“863计划”是个科研计划,主要是从学术角度出发,为Linux标准的方案做前期的研究和准备工作,而并非是制订标准。 Linux标准工作组组长张红芬博士介绍说,信息产业部科技司主管电子信息行业的标准制订工作,在工作组目前进行的研究中,得到了国家863计划《中文Linux和办公软件相关标准与规范》的支持,其成果将帮助Linux标准的制订。简单地说,“这不是两个标准,是一个标准。” 实际上,制订Linux标准是个水到渠成的事。 对中国而言,Linux是个机会。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天行认为,在软件行业中,最核心的莫过于操作系统,而对传统的Unix、Windows等大型商业操作系统,中国所能认识的程度相当有限。一个成熟的操作系统,其内部构架是怎样的?各种功能如何实现,又是如何整合的?中国需要一个样板来进行研究。作为一种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Linux就是绝好的样板。要想在软件行业中追上世界的发展步伐,中国就必须抓住Linux这个机会。 面对这样的机会,国内厂商并没有闲着。红旗软件、中软及后来由中软注资的上海中标软件有限公司等软件企业,从1999年起就开始推出国产Linux系统。2001年12月,中软、红旗软件击败微软,中标北京市政府操作系统产品正版软件采购项目,令国产操作系统、也令Linux名声大噪。此后,Linux在电子政务和行业应用领域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Linux产品越来越人性化,图形界面越来越成熟,也摆脱了原先难以安装的名声。 然而,在成长的表象下,Linux产业仍然隐藏着问题:与国外相比,国内Linux应用规模仍然不大;由于对系统内核的认识有限,国内厂商往往只能做一些相对简单的修改工作;硬件厂商对Linux的支持不足,用户在寻找硬件的驱动程序时存在困难;应用软件,尤其是家用和多媒体软件缺乏。 2003年9月,信息产业部的相关部门经过详细考察和论证,认为要想实现Linux的普及,就必须制订标准。作为操作系统,Linux必然要和各种软件、硬件相连,如果没有这些厂商的支持,仅凭自身努力是很难发展壮大的。而目前市场上的各种Linux产品缺乏统一的标准,软件、硬件厂商要为不同版本的Linux提供支持,增加了成本,降低了厂商的积极性,使得基于Linux的商业开发步履维艰。如果能够遵守共同的标准,操作系统厂商、硬件厂商、中间件厂商和应用软件厂商将可以比较容易地共同构建起一个能够互连、互通、互操作的系统,从而为用户提供全面、稳定的应用,促进产业的发展。 于是,2003年12月,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开始组建Linux标准工作组。2004年春节一过,Linux标准的制订工作就开始加速,进入了新的阶段。4月9日,信息产业部科技司正式成立“Linux标准工作组”,着手制订一个能够保证Linux系统的操作一致性及开发、编程接口一致性的基础标准。首批加入工作组的成员有13个,包括各科研机构、操作系统厂商和应用软件厂商。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6天,4月3日,中日韩三方联合签署了《开放源代码软件合作备忘录》。这是三国政府间合作推进可替代Windows的操作系统平台的举措,也是三国在认识到Linux所带来的机会后达成的共识。据称,三国可能将建立一个通用的Linux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再制订各自本地化的标准。这次,国内厂商还是没闲着。红旗软件已经同日本厂商Miracle合作,准备推出Asianux。而在这种合作中,“一切要靠实力说话。”红旗软件代理总裁赵晓亮如是说。 不错,三国的联合是为了抗衡Windows,也是为了使亚洲地区厂商在Linux世界中有更大的发言权,成功与否,看的是实力;而在三国的通用标准和Asianux中,哪个国家获得的利益更多,则取决于这个国家标准制订和Linux产品的水准,这看的仍然是实力。 实力从何而来?在内核相同、源代码开放的条件下,问题最少的,就是实力最强的。而制订Linux标准,就是要解决问题、提升实力。 作者:杨平 相关链接:时间不重要 有用才重要(组图) 相关链接:要解决问题 但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相关链接:产业看标准 企业看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