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京驳斥中国危害论:内地市场需求巨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2日 13:14 太平洋电脑网 | ||||||||||||
作者:太平洋科技新闻组 小米 和人们普遍的想法不同,中国的芯片制造商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造成半导体行业的产能过剩,这是中国的代工厂新军中芯国际(SMIC)的高层最近发出的信息。 近几个月来,分析家纷纷指出下一次的半导体行业的低迷时期会是在2005或者2006
在近日的一个中国半导体贸易展的演讲中,中芯国际的CEO张汝京否认这种看法,并且再次重申他对中国在未来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时地位的看法。张先生说,即使将目前中芯国际的积极扩充计划及中国其他晶圆厂计算入内,内地的晶圆产能仍然远远落后于国内需求,这也为更多厂商提供了机会。 他还指出,中国2004年的资本投资额大约在34亿美元左右,大约是全球对代工厂总投资额的三分之一。此外,中国的资本支出对销售的比例在2003年仅是5.8%,而全球这个比例的平均数是25%。 据他说,到今年底之前,中芯的月产能将可达到125,000片晶圆,仅占国内供应量的5-6%。同时,该公司的晶圆产出40%都用于供应海外客户。 “中国的资本投资计划不是潜在的供应过剩的原因,”张汝京发出了这样的声明。 事实上,驱动中国的代工业增长的因素之一是集成设备制造商(IDM)纷纷将晶圆生产外包。IDM的外包产值会从2001年的32亿美元增长至2005年的大约65亿美元,张强调说代工业提高了全球IC业的收入而不是替换了现有的收入来源,“国内的需求为台湾和新加坡的代工厂提供了大量的机会”,而这反过来会促进芯片设备业务的发展。 SEMI的主席兼CEOStan Myers表示,中国2003年半导体新设备市场价值超过12亿美元,如果再将旧有和设备翻新计算入内,这个数字会再增加30-50%。而在半导体的塑料封装材料方面,中国去年市场值约为5亿美元。 不过,应用材料的执行副总裁David Wang发出了警告信号:未来十年内,全球出产的晶圆片中每两片中将有一片产自大陆和台湾的厂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