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终大盘点:十大流行语诉说产业春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3日 11:51 南方日报 | ||
有人说,2003年的中国IT通信业,“很平淡”。去年的今日,由广东电信引爆的“手机休息站”冲击波正由广东向全国扩散,连香港三大中资电信股的股价也为之变脸。如此爆炸性的突发事件,在今年几成绝响!小灵通之大闹神州或可与之媲美,但媒体去年底的提前爆炒,已使其今年的演绎多少失去了悬念。少了一分剑拔弩张,2003年的IT通信业却多了一分发人深思的韵味。3G牌照的博弈、互联网的复苏、国产手机的产能过剩……当局者和旁观者都是各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本报今日选出的“十大流行语”(IT、通信各10),要诉说的正是 ——编者 通信 小灵通大闹神州 流行语:小灵通、3G、WLAN、单向收费、互联互通、阚凯力、预存话费、彩屏、动感地带、短信陷阱。 即将翻入历史收藏夹的2003年,对于通信行业而言无疑是充满热度的。今年前10个月,全国通信业务收入超过4257亿元,增长13.9%;电话用户总数达5.12亿,高居世界第一,移动电话用户更首次超过固定电话用户。 在这一年中,小灵通大闹神州,移动通信市场掀起“四国大战”。京、沪、穗三大城市的移动电话资费过去一直处于高位,被称为电信资费的“最后堡垒”。小灵通的上阵,使这一堡垒迅速瓦解,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变着花样地降价挽留客户。 与此同时,以ADSL为代表的宽带市场迅速升温,广东电信和浙江电信的宽带用户相继突破100万。在经历了“圈地运动”的骤热骤冷之后,宽带在城市家庭开始普及,网通、长城宽带也终于接近了收获的秋天。 预期中的“入世冲击”也并没有应验。增值业务的开放似乎并没有引起国外电信企业太大的兴趣,相反,国内的SP却蜂拥扑向以短信为核心的数据增值业务,营造了“移动梦网”的繁荣。网站从中收获了真金白银,而中国移动却不得不面对监管的烦恼。 2003年,1.7亿部的手机生产量,已经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制造业大国;而6000多万部的国内销售量,也可以证明中国是全球手机消费最为庞大的市场。 各路诸侯演绎出2003年手机业惨烈的竞争。国产手机看起来一路高歌,然而,数量的堆积并不足以构筑国产手机的领导地位,相反,产能过剩、巨量库存而造成的困扰在2004年只会增加,不会减轻,并可能引发真正的市场淘汰。 展望2004年,真正的兴奋点则可能来自3G。今年下半年尤其是年末的两三个月,中国3G前奏已经吹吹打打得非常热闹,不过,以电信设备商牵头的这场造势运动似乎并没有太大地动摇中国政府的审慎立场。业内普遍预计,中国的3G决策会在明年下半年,最迟年底前作出。 可是谁知道呢,围绕牌照、标准、时机这三大核心问题的3G部署,也正是中国通信业当前最大的悬念。 互联网 资本游戏再度上演 流行语:首富、博客、搜索、游戏、收购 当去年10月底,门户网站第一次爆出盈利的利好消息,中国互联网卧薪尝胆的苦日子似乎已经到头了。依靠短信和游戏,门户开始真正尝到了甜头。当然,这仅仅是开始。在盈利之后的2003年,资本的游戏再度火爆上演了。 看看今年的互联网大事记吧:卓越网宣布从美国老虎基金融到5200万元人民币,网络游戏商盛大以不到两成的股份换得软银亚洲4000万美元的投资,ebay1.5亿美元完全收购易趣,阿里巴巴1亿人民币收购淘宝网,搜狐2亿多人民币收购17173.com和焦点网,雅虎1.2亿美元收购3721……一笔笔资金砸到互联网并非是激起新一轮的泡沫,而是着着实实带来了一个个富豪。丁磊以70多亿元人民币的身价成为最新的中国首富,在他身后,盛大的陈天桥、搜狐的张朝阳、百度的李彦宏、3721的周鸿等也以数亿到数十亿不等的身家渴盼出位。 在这个富豪的名单里,出现门户网站的掌门人并不稀奇。可是盛大的陈天桥凭借《传奇》游戏起家,竟然也突然拥有几十亿的身价真让很多人眼红不已了,更让几千年的“玩物丧志”论大受挫折。网络游戏不仅成为富豪们的印钞机,更是被国家列入“863”计划之中,几大门户也纷纷投入资本发展网络游戏,大有血拼一番的架势:新浪的《天堂2》、搜狐的《骑士》、网易的《梦幻西游》、TOM.COM的《雷霆战队》,就连腾讯也代理《凯旋》加入这一阵营,没有人不想成为第二个陈天桥或者超越陈天桥。 中国7800万的网民推动了第二轮的赴美上市队伍的出发,携程网当了先遣队,盛大、腾讯、百度、亿龙乃至慧聪都在整装待发,或许明年富豪榜上互联网人士会更多。在这个2003,游戏火了,搜索火了,连博客也火了,盛夏的果实娇艳欲滴。我们相信,2004年会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软硬件 可怕的“脆弱” 流行语:迅驰、数字家庭、Linux、国际化、冲击波。 在不惊不喜中,中国的软硬件生产企业平静地走过了2003。整个行业似乎仍然找不到感觉。 刚刚进入2003,我们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非典”。当“人定胜天”被再次证明以后,很多IT企业的半年度财务报告显示,“非典”的影响被成功地消化在第二季度。当然它们也为此修订了全年计划,调低了发展指标。 “非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刚刚成长起来的IT企业仍太脆弱。今年,IBM宣布在商务笔记本市场取得第一,戴尔称在服务器市场大获全胜……洋厂商的群体性反扑一度让国内企业窒息。这些外来和尚已经学会了中国企业的利器——激烈乃至恶劣的价格战持续全年。 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开始把资源向中国市场倾斜,但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却始终缺乏整体性突破。 “至少我这辈子是看不到中国企业真正掌握核心技术。”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说,本土PC企业在IT产业中的地位如同“挂羊头卖狗肉”。 他说的可能是事实,但我们仍然必须为那些敢于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提出要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鼓掌,更要为那些正在实现这个目标的企业喝彩。 联想在去年年底召开了技术大会,今年则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科技巡展”,联想与方正、清华同方、TCL电脑之间的“不一样”越来越明显。在财务管理软件——中国软件企业目前最成功的一个领域,金蝶提出要做技术型企业,不久前刚发布了最新的中间件产品;用友内部的消息称,其产品明年将有重大突破。 其实,重要的不是我们自己能不能看到希望,而是我们必须让后人看到希望。 策划统筹:刘健东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巫伟 孙磊 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