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丽:评2003年IT业界值得纪念的八大事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2日 09:25 ZDNet China | |
CNET授权媒体总编 刘克丽 2003年的IT业界给我们留下了不少遗憾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转折,这些转折完全有可能变成2004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的喜悦。 三维门出世 英特尔三维门技术在2003年出世,它能降低CPU芯片50%~90%的功耗,它肯定会给今后5~10年内的PC、笔记本电脑以及所有接入设备、服务器产品带来应用市场上的转折。在发生这种转折的同时,多线程超线程(CMT)概念出现。(说到处理器指标总是会说主频,先不说这是不是个错误,只说如果用CMT之后,再说主频就没那么大意义,那说什么有意义呢?要说你的主机是多少线程才灵光,当然线程越多,证明服务器、主机的吞吐量越大,速度越高,目前来看最多的线程可达32个。也就是说处理器概念被淡化。) 桌面非主流厂商转向64位 2003年6月苹果率先推出G5,这个以IBM Power 64位为芯片的台式机的诞生,代表桌面PC转向64位系统。它使用的是OSX,Unix操作系统嫁接Office软件。接着2003年9月18日,AMD推出Opteron 64位硬件系统。苹果、AMD在教育、印刷行业方面可以说是主流厂商,但在行业市场上仍然是非主流。桌面系统的主流芯片厂商英特尔公司,2003年在32位按兵不动,极力转向802.11无线。 异构集群诞生 IBM、SUN、HP等服务器可以集群为一个系统,对厂商来说是从同种集群向异构出牌转折,而且不久可达256个节点,这是维尔公司用软件实现的杰作。这不仅是IT业厂商的融合,更是用户的福音。 但是,这个转折可能与去年兴起的网格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其应用程度如何,当然要看用户的需求如何。 以太网向广域和城域网转移 以太网在过去15年中战胜了令牌环、FDDI、AMT,在今天,千兆和万兆时代会对准SHD开战,向广域网和城域网挺进。这是2003年通信传输交换业巨大的技术转折。 从互联网接入和端口上来看,98%的终端从以太网接入,已具备了战胜SHD的实力。但是以太网还需要向易管理、增安全方面努力。 转向无线接入主导 这个结构有些早,但是无线接入设备的确在2003年开始超越有线接入,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前兆。从2003年起中国移 动+中国联 通在许多厂商的大会上,都排到了中国电信的前面,2004年这种局面肯定会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WLAN,今年也有转折,它己从802.11b转向802.11g的标准,从11 MbPS迈向54 MbPS。在2003年无线广域网也开始从语音服务转向提供商业化数据服务。 中小企业市场开始转向网吧 中国网吧被列入中小企业应用市场是从2003年开始的,中国网吧十大联盟提出于2003年5月。如果说短信救了网站(而不是什么商业模式),那么网络游戏在2003年比任何时候都更多地支持着网吧这类中小企业业务,而且由儿童逐步转向了成人和白领。 网吧市场带动了网络游戏的代理生态,上网卡代理业务的形成,带动了网络终端和网络软件业的启动。家用电脑、网吧终端的配置需求高于企业一般应用的迹象也从2003年开始明显呈现。 以一个网吧50~200台终端计算,PC硬件市场不但没出现后PC时代,而且是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 封闭式系统复苏 这是一个不太令人能够发现的转折,也是一个不太令人信服的结论,但是它的的确确在2003年发生。 封闭式系统有复活的迹象,原因是开放系统的可管理性较差和易遭病毒、黑客攻击所致,但是如果拥有者不巩固市场,封闭式系统将在强大的开放系统市场攻势(而不是技术攻势)下再次倒下。 超级计算转向10万亿次 继2003年12月10日联想4.183万亿次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诞生的第五天,曙光4000A以10亿次计算机速度筑起了中国超级计算的三峡大坝,重要的是在它问世后就有了上海超级计算所的订单。它采用了AMD Opteron64位芯片、Linux64位操作系统,是国内外第一个面向结构分析、计算机流体力学、分子模拟、生物信息、计算化学、地震地质、数值气象研究等多种成型应用的超级计算机系统。在技术上和某大学没有商品化的超级计算机并列世界第三。 结束语 软件在2003年没有激动人心的事情,也谈不上转折,而用户关于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掌握早已超过了只懂局部技术产品的IT厂商,这是在2003年才表现出来,这种表现从演讲到实施,从开发到应用,从被导市场到主导市场,是全方位的。 这似乎不是结束语,因为这些转折只是局部的,而不是全局的,说大话也只能说是一个全局性的概括。而且有些概括到2004才可能享受到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