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
![]() |
|
|
如果目前盛传的收购网易的消息属实,那么回过头再看2000年年底,中华网首席执行官叶克勇放出的收购另外三家门户的口风应当不是空穴来风——与其让别人收购,不如自己合并。 法律可行性如何? Lycos、雅虎、微软MSN这些国外互联网巨头要进入中国市场的传言早已经传得蜚短流长,他们与国内网站私下接触的小道消息也不绝于耳。但是,这些国际巨人却迟迟按兵不动,似乎有所期许。指日可待的中国加入WTO是可以想见的原因。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后,涉及电信及增值领域的种种变化将给外资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许可参股比例。因此,去年年底,易凯网络资本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冉接受采访时,还预计2001年上半年内,不会发生海外巨头大规模收购内地网站的案例。 但转眼之间,情况似乎发生突变。 据一位律师介绍,从法律途径讲,虽然网易在国内开展的业务、在众多网民中的身份是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这属于国家政策限制性很强的范围,但在美国上市的网易是一家开曼群岛注册的境外公司,其上市已经获得国家相关政策层面——信息产业部、证监会等的批准,而且上市的网易是一家互联网技术公司(ITP),而非大家印象中的ICP。作为一个美国公开市场的上市公司,其股权的变化完全是流动的,只要在美国证券法规的许可之内,对于任何一个有意收购的买家来说,都是开放的。而美国的投资者往往会要求公司出具一些内部报告证明政府方面对收购的许可态度。 雅虎们的收购标准是什么? 既然在目前的法律框架来讲,收购渠道是通畅的,那么关键就要看这些国际买家是否准备行动了。 海外普遍认为,尽管中国大陆互联网市场的增长潜力惊人,但不容乐观的是网站想从网上广告、电子商务领域得到规模收入、直至赢利还为时尚早——“中国大陆的互联网渗透率还太低。” 因此,王冉认为,海外巨头们往往会采取一个比较聪明的回避策略:自己只在中国大陆投入较少的精力,保持投入产出基本持平的水平——事实证明,雅虎(中国)的广告收益在境内众多门户中是较好的。关键目标是形成在青年人中间持续的品牌认知度。雅虎们在亚洲真正的重心是其他互联网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比如日本、韩国,以期壮大在中国周边范围的实力,培育中国本土市场的任务由内地网站做,等到市场足够成熟的时候,雅虎们就会利用其在全球的分销渠道、媒体资源,大举进军国内。 “所以,现在外资在中国不是跑马圈地的策略。他们的兴趣不是页面浏览量和注册用户数,而是能够协助他们获得政府许可、甚至支持的力量。” 在2000年年底搜狐刚刚传出裁员消息的同时,中华网就火上浇油地释放了四家门户合并的言论,网易首席运营官陈素贞在回答记者关于购并的提问时说:“他们(海外互联网公司)都很看重亚洲市场,要进入中国,肯定都会找内地的公司谈,找网易是正常现象。”陈素贞并未否认就合并进行过的洽谈。 其实,网易采取被收购的方式也无可厚非——如果不上升到民族利益的高度上。 已经确定离开网易的前网易首席财务官何海文承认,今年一、二季度是互联网更为残酷的严冬,美林证券的分析师也认为科技股要到下半年才会复苏。虽然昨天收盘时,纳斯达克创造了单日上涨点数、升幅百分比的历史最高纪录。但是,部分原因应该归因于美联储提高利率,对于一个新兴产业来讲,如果发展是依靠外力、而非本体的增长力,绝对不是一个正常现象。 雅虎在台湾收购奇摩后,台湾原来的第二大门户转型到ASP,是不是可以视作门户寻求渡过寒冬的自救举措。在奇摩收购刚刚完成后,新浪首席执行官王志东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确,单纯从目前各个已上市网站的现金保有量来看,短期内没有生存之虞,问题在于网站自己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和创新模式的开拓上。 无论未来的结局究竟是不是收购、甚至最极端的“中国门户全军覆没”,在早期激进式的发展之后,调整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林木)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