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3日,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re CNNIC)成立5周年的日子。5年间弹指一挥,CNNIC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由高峰到低谷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不可否认,作为中国互联网的官方指定管理与服务性机构,CNNIC在域名、IP地址、国际交流以及互联网信息服务等方面为中国互联网事业充当了奠基者的角色;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自从CNNIC走出前台开始,商业公司和媒体围绕CNNIC的争议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计算机世界记者 姚睿
"十佳"网站评选风波
2000年是CNNIC不长的5年历史中公众影响力达到颠峰的一年。由于《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的不断推出和其不断被引用而日趋牢固的权威性,CNNIC获得了几乎是垄断性的对中国互联网经济的话语权。当年7月,由CNNIC独家发布的第六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如期出台,这一次,另CNNIC主任毛伟没有想到的是,其中的一份"中国互联网站点访问量排名"竟然引发了轩然大波。
一时间,针对CNNIC的网站排名,尤其是一些网站公开的作假,媒体的质问和诸多网站的不满纷至沓来,而在此之前,每年两度的这份排名曾经是中国互联网商业的"晴雨表",甚至成为国内外VC们"Smell"国内网站含金量的最重要"标杆"。
"所谓十佳网站评比,不是评出来的,而是1998年在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中增加的一项调查。增加这一调查的目的是希望发现并向网民推荐一些好的网站,促进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起初效果很好,一些优秀的网站由此引起了网民的重视,引起了网站经营者的重视,甚至引起了投资人的重视。特别是在互联网点石成金的阶段,名次的高低成为影响风险投资的重要砝码。然而最终网站调查被商业利益所利用,这违背了我们的初衷, CNNIC只得决定取消了排名。"毛伟说。
1999年1月,CNNIC发布了第3次调查统计报告,同时也发布了 "十佳"网站评选结果。这次"十佳"网站评选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一个来自广东叫丁磊的小伙子引起了很多记者的兴趣,他建立的名为网易(当时叫Nease)的网站在中文网站中排名第一。在发布会结束之后,很多记者还围着丁磊询问他是如何建立了一家优秀网站。
"这恐怕是丁磊在北京举办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并且还是免费的。"为了让记者们多了解建立网站的问题,CNNIC特意腾出一间15平米的会议室供丁磊解答记者的问题。毛伟说:"我觉得这是好事,当时互联网上中文内容匮乏,我们推荐优秀站点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有网可上。我们也希望丁磊建网站的经验能推广给更多的人,从而让网上的中文内容更多。"15平米的屋子里挤满了人。
中午,免费的记者招待会结束以后,丁磊和毛伟走在去小饭馆的路上。丁磊忽然对毛伟说:"我不只做技术了,我要做网站,我要融资,我要上市。"毛伟后来回忆说:"我当时很吃惊。没想到我们的网站评选会成为上市的台阶。"毛伟后来才知道丁磊为什么说这番话:一天,一个风险投资商给丁磊打电话,"听说你的网站是CNNIC网站评选的第一名,我要给你投资。"丁磊这个时候才知道自己的网站"被一个叫CNNIC的机构评成了第一名。"
事实上,CNNIC从1998年就开始做网站排名,但到1999年才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到了2000年7月,网站排名遭遇了最大的风波。风波之后,CNNIC决定取消网站排名。"为什么作弊者竟然成了受害者?"CNNIC一位工作人员提出这个问题。网站排名风波本来是由于一些网站作弊而引起,但是,到最后竟然成了对CNNIC的攻击。
所有网站都希望在CNNIC排名中位置靠前,CNNIC为推动中文网站发展、为了向网民推荐中文网站而举办的活动成了风险投资天平上一个重要的砝码。不管考试成绩是好是坏,不管作弊没作弊,大家一起说:"考试不公平!为什么要有这种考试?"网站们的声音比CNNIC的声音大,结果,考试被取消了。
CNNIC第一次发现了舆论"载舟也能覆舟"的滋味,随着"质疑CNNIC"、"解决CNNIC"的声音纷至沓来,有人说,CNNIC主导中国互联网商业话语权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争夺互联网话语权
如果说对CNNIC的做事动机的种种置疑让毛伟和他的同事心中颇有几分"委屈"的话,那么,CNNIC为中国互联网载国际互联网界拼全力维护国家利益和抢夺互联网话语权的艰辛努力,却不为人所知,就更让他们觉得"不公"了。
CNNIC代表中国载国际上争夺互联网话语权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2000年11月与美国VeriSign的中文域名之争。当时,VeriSign想凭借在英文域名方面的管理和运行经验进军中国市场。中国有关方面认为:中文域名的用户有97.5%是集中在两岸四地的中国人,中文域名应当由中国人主导,中文域名的管理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在来自各方的压力下,VeriSign退出了中国市场。毛伟认为,这是在建立域名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发生的必然的冲突,是对中文域名管理权的争夺。
另外一次更有火药味的冲突发生在2001年的ICANN洛杉矶会议上。
"越南代表团没有经费参加本次会议,"毛伟站在2001年ICANN洛杉矶会议的一般会员代表选举讨论会上说:"但是,他们委托我问诸位一个问题:'这里难道仅仅是有钱人说话的地方吗?'我认为:'这里就是有钱人说话的地方。'"毛伟说这番话的时候,英文还不是非常好,而且话筒也是从别人手里抢过来的。当时的会议正在进行ICANN一般会员代表选举的讨论,发展中国家都希望能在一般会员代表选举中获胜,从而在充满了"有钱人"的国际互联网社会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一般会员代表选举的方案却提出:每个参选的网民必须缴纳5美元以上才有资格。
在此之前,CNNIC曾紧急发动中国网民参与投票,选举中国人在ICANN的代表。当CNNIC发动一般会员代表选举之后的几天,CNNIC告诉胡启恒院士有4万网民参加投票的时候,胡启恒院士连说"没想到","我没想到CNNIC会主动承担起这个任务,承担起这个责任;我也没想到中国网民如此积极地关心国家利益。"但是让每个网民缴纳5美元的方案让CNNIC发动起来的中国网民的参与热情遭遇了迎面而来的一盆凉水。不过,最后这个方案载发展中国家的一致反对中也遭到了破产。胡启恒后来评价说:"一般会员代表选举初步发动了中国互联网群体的力量,让中国开始在国际互联网社区里显示出自己的力量。"
"这次开会和他们打得很厉害!"这是CNNIC工作人员出国开会回来之后常说的一句话。
毛伟说:"互联网是在美国诞生的,他们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管理,他们甚至常常忽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我们的原则是:即便他们不重视我们,但我们还是要积极参与。然后按照他们的规则来影响他们,改变规则,最后,让他们也承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5年来,外界对CNNIC的质疑不断。CNNIC到底是什么样的单位?它在这5年中到底做了些什么?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CNNIC主任毛伟。
面对CNNIC质疑,CNNIC的回答
记:外界一直对CNNIC的定位不是很清楚。CNNIC到底是官还是商?
毛:CNNIC是国家事业单位。人们往往把社会组织一分为二,非官即商,非商即官,而忽略了一大批处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社会组织。这些组织所从事的是政府组织和企业"不愿做、做不好或不常做"的事,它们就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机构,具有服务社会大众的公益使命,同时又依赖社会大众的支持维持组织运作。我国类似CNNIC的事业单位还有很多,比如:电台、报社等媒体,大学、科研院所等机构。根据有关文件规定,CNNIC是为了加强我国互联网络域名系统的管理而成立的,其宗旨是为我国互联网络用户服务,促进我国互联网络健康、有序地发展的非营利性的管理和服务机构。
记:您能否解释一下什么是"非营利机构"?为什么CNNIC属于"非盈利"机构却有收入盈余?收入的盈余到底如何分配?
毛:非营利机构强调的是,机构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营利。但要注意,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等于这些机构都"不盈利"。事实上,为保证非营利机构的自身发展及其职责的发挥,非营利机构的收入往往大于支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本质区别在于非营利机构的利润或盈余不能分配给其所有者和管理者。根据非营利机构的性质,CNNIC在域名注册管理方面的收入,绝大部分都用来投入到设备更新、增加技术人员、改进服务环境以及支持所承担的公益职责,包括域名中央数据库的维护与管理、地址解析服务、互联网域名与网址技术的研发、公益性互联网信息资源统计、国际跟踪和调研等,以提高服务的可靠性、有效性。例如,2000年CNNIC投资300万元人民币建立了呼叫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开通800免费咨询服务;2001年投资1300万元,在全国5个地区设立7个CN域名辅服务器。另外,CNNIC每半年开展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投入为100多万人民币,并将调查结果免费向全社会发布。
记:CNNIC财务是否受到监督?
毛:CNNIC遵守的是《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根据"收支两条线"的规定,CNNIC收入全部上缴财政部,经财政部审核后下拨中科院,再由中科院划拨CNNIC使用。同时,与许多事业单位不同的是,CNNIC的财务情况每年还聘请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报CNNIC工作委员会和信息产业部审定。
记:为什么境内的企业注册境外域名远远多于CN域名?CN域名价格为何至今不降?这是否意味着,CNNIC为一己私利使中国互联网络整体利益受损?
毛:CNNIC针对以上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并通过网站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调查发现,造成大量境内网站到境外注册域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注册管理制度过于严格、复杂。面对国外域名的巨大竞争压力,CNNIC早在2000年初就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降低收费标准、改革政策体制等一系列建议。但一条建议从CNNIC提出到被批准,具体流程是:CNNIC-中科院网络中心-中科院-中科院网络中心-CNNIC,同时由于CNNIC在业务上还要受信息产业部领导,因此许多情况下同样的流程还要在CNNIC-信产部主管处室-主管局-信产部领导-主管局-主管处室-CNNIC再走一遍。目前,信息产业部也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并将于近期对我国域名管理办法做出重大调整。新的管理办法发布之后,相信我国CN域名会有巨幅增长,收费标准会有很大调整。
记:有人认为,CNNIC面临诸多问题,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将其分拆,即将CNNIC的权力部分与经营部分分开,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CNNIC今后是否会考虑成为独立法人,是否会成为公司?
毛:CNNIC今后体制的变革不是由CNNIC运行者依据自己的愿望和利益决定的。CNNIC目前的运行模式是在专家广泛调研国际同类机构的基础上,由政府主管部门决定的。
胡启恒院士说过这样一句话:"互联网进入中国,不是八抬大轿抬出来的,而是羊肠小道走出来的。"这句话里,透着中国互联网的先行者们在网路上跋涉的欣慰与辛酸。
CNNIC的曲折诞生经历
2002年5月29日傍晚时分,钱华林老师骑着自行车走出CNNIC大门,经过他身边的任何一个路人都不会想到:这位老人是中国互联网重要的开创者之一,是和"中国互联网先驱"钱天白并称"二钱"的钱华林。
钱华林从1980年就开始研究网络,算来已经有22个年头了。90年代初,世界银行的一笔贷款打算在中关村地区建立起一个"超级计算中心",把清华、北大和中科院的一些科研院所连接起来,这个"连接"实际上就是中国互联网的雏形了。钱华林当时在其中负责一些工作。"那时候我还年轻,才40岁出头。"钱老说:"有时候我早晨4点钟就会到办公室来,有时候是早晨4点钟才离开办公室回家。"在90年代初期的中国互联网界,像他这样的耕耘者还有一大批。
当时,.CN域名的根服务器还放在德国。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发达国家根本不希望中国有互联网。胡启恒、钱华林等人经过多次游说,甚至还发动一些美国科学界的著名人士写信到白宫,终于把.CN的根服务器拿回中国。
这些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前辈奠基了今天的CNNIC,奠基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在1997年1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的《关于聘任胡启恒等九人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专家组成员的通知》中,我们可以找到CNNIC奠基人的名单:胡启恒、钱天白、何德全、曲成义、钱华林、吴建平、刘韵洁、马如山、张兴华。来自几个科研院所和国家部委的"九人专家组"就是后来的CNNIC工作委员会,这个委员会至今还在管理着CNNIC的工作。中国互联网最初的一些政策就出自他们之手。
CNNIC的成立也并非一帆风顺。CNNIC工作委员会委员、我国著名网络专家曲成义介绍说:1995年开始,国内的互联网上开始出现有害信息,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延缓互联网的发展。当时出现了这样的讨论:中国的互联网是"先发展,后整顿",还是"先整顿,后发展"?1996年2月,我国出台了第一个《国际联网的暂行规定》。1996年6月以后,刚刚成立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大力发展中国互联网事业。从那开始,中国互联网才开始进入大发展时期。曲成义回忆说:"到1996年年底,中国才有15万互联网用户。中央为了推动网络发展,发动了30多家院所和厂商加紧研究相关软件和硬件。1997年4月,第一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深圳召开。那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CNNIC等一些机构的想法。会议结束之后,第一个建立的就是CNNIC。"为什么要把建立CNNIC放在第一位?曲成义说:"当时的很多域名都是通到国外的,急需一个民间机构来运行和管理域名。当时中科院的网络科研条件比较好,有了工作基础,再加上民间的性质,就认定在中科院建立CNNIC。"
在CNNIC成立的初期,很多管理政策都是由CNNIC专家委员会参照国际惯例并参考中国国情制定的,这些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对于CNNIC未来的发展,曲成义认为:"CNNIC目前发展还是太慢了,束缚因素太多。政府应该给CNNIC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要以促发展为基本出发点。"
世界杯新闻订阅:精彩进球,一个不容错过!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